谈外语教学有效发挥外语教学在人文素养培育中作用网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认为,要有效发挥大学外语教学在人文素养培育中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培养母语的文化意识,培养踏实的读书风气,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情感智力,发挥教师强势心理场效应,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养;培育;作用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功利主义日趋盛行。此外,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很多学习者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和技术的狭窄领域,而疏远了文学和艺术。具体到外语教学,教学双方在语言技能上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语言所表达的深层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却远远不够。这些都使得大学生严重缺少丰富的情感体验,导致他们人文素养的缺失。有些人甚至出现了乖戾、偏执、自私、冷漠等为特征的“情感荒漠化”的迹象,大学生药家鑫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面对这种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和增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也非常明确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点。
事实上,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拓展现有大学英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纠正教学实践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的教学现状,把英语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大力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母语的文化意识

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的英语教材很多,而涉及到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容却是非常少。并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交际教学法为主,主要是以英语作为母语的社会的物质文化、风俗习惯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作为授课内容。因此,就出现了中国的学生对马克·吐温、莎士比亚等的熟知,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如数家珍,却不知道孔夫子的英文对应词,不知道“儒、佛、道”等集中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词汇在英语中该如何表达。对此,国内不少学者撰文指出,我国外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视。一些知名英语专家还用自身的成长经历说明了汉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巨大作用。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也表明,汉语能力的高低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有着巨大的影响。
此外,在全球化大潮不断汹涌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的现象亟待解决。我们不但要学习外国文化,更要培养母语的文化意识。在强调英语学习的同时,最好也要加强英语对汉语的联系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建立全面的学习体系。只有这样,我国的外语教学才能顺应时代要求,满足国家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二、培养踏实的读书风气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英语教学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供选择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渠道令人目不暇接。学生的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了很高的提升,但是在外文修养和书面表达上还是有所欠缺,这主要体现在对西方社会深层文化和社会价值体系的认知上存在的不了解。社会上和校园中充斥着各类英语考试辅导培育班。学生们热衷的是能立竿见影的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生存英语”,而最能培育人文素养的英美文学作品等却被日渐疏远。
事实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语言不学文学,就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语感和人文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原著才是英语教育的开始。原著中的语言不是为照顾学习者的水平而改编的,而是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道德等方面的信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片面注重实用的结果就是导致英语变成无本之木,导致学生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的尴尬局面。因此,回归语言的原始学习状态,踏踏实实地读书,特别是学一些英语名著,是切实增强学习成效,促进学习者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传统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见物不见人”,把学生仅仅看作是“物”──装载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有思想有情感、活生生的“人”。事实上,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人的情感上。情感智力是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师缺乏情感智力,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偏重认知的教育观指导下,认知与情感失去了平衡,学生的“情感饥渴”引发出沮丧、抑郁、自卑、绝望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并进一步导致逃学、暴力、等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这些都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淡漠情感教育的结果。同时,他们也与某些教师缺乏情感智力,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息息相关。
此外,情感因素和认知效果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师生在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学生就难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所采取的情感态度也是左右学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兴趣的重要因素。
2、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制、宽容等良好的情感特征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积极的情感特征,并要善于创造机会使学生接受积极的情感体验,巧妙地启发、感染学生。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心。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情感流露,使学生得到正常的情感宣泄。要掌握一定的识别、判断情感的技巧,对学生的情感反应做出适时恰当的回应。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应对不良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以自身为载体,发挥教师强势心理场(Psychology Field)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认为,凡有心理现象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心理场。同样,外语课堂教学诸因素在心理层面上也构成了一个心理场。这其中包含许多要素,如教师外语的标准与流利程度、教师的情绪、使用的教学法、教师的仪态、学生的情绪及课堂反馈等。从心理暗示角度看,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808so.com
在成功的外语课堂中,教师的心理场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直接在心理层面促进学生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置身于强势心理场的学生出现消极心理状态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营造一个强势心理场,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效应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1、增强课堂语言表现力
学生最喜爱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讲课,既能帮助理解,又能感染学生,激发兴趣。增强外语课堂语言表现力,可以有效帮助缓解学生的听觉疲劳,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借助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构建积极“心理场”
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被融入积极的“心理场”,思维就会被有效激活,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潜能将极大地释放,学习效果将明显改善。
3、是实现心理场效用的灵魂
课堂教学中,师生在心理上发生着微妙的碰撞。信息的流动在情感的氛围中进行,并不断激发和维持着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发生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流动的有效性。对于教师心理场和学生积极心理状态是必不可少的。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尊重有教学的教师,只有教师教得兴致勃勃,学生才能学得兴致勃勃。这种“效应”是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所必须把握的,是一个成功外语课堂所必须具备的。
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达到艺术境界的外语教学,不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本身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享受所学教材或许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望,一种至高境界。但这至少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 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243-247.
杨忠.培养技能发展智能——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外语学刊,2007(6)133-137.
[3]叶慧君.关于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34-138.
[4]叶慧君,张晓颖.从中西文化角度看外语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54-57.
[5]张西平.外语教育呼吁人文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7-10-24(19).

点赞:5809 浏览: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