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政治理论理由式:思想政治论述课教学最佳方式生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来提出问题,以问题为纽带连接师生,开展共同探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以往教师纯粹说教式的授课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导向功能,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纲要;应用
:B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调整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革新,作为增设课程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至今已在大学课堂开设6年了。如何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更好源于:毕业论文www.808so.com
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主旨,已显得尤为迫切。以“问题意识”、“合作探究”、“意义建构”等教育理念与要求为载体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纲要”课教学的一种最佳教学实践模式之一。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与科学内涵

最早提出在学科教育中运用探究方法的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916年在他的教育哲学著作《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概括出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问题教学法”。之后,一些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工作者发展了杜威的理论,提出了各种探索学习或探究教学的理论与模式。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依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设计教学法”,他认为学校的课程可以组成四种主要的设计类型:“创造性设计、鉴赏性或娱乐性设计、问题设计、具体的学习设计”,其中创造性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都蕴涵着探究教学的实施形态。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出版著作《教育过程》,主张学生通过“发现法”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随后,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其曼通过观察分析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结合教学法的因素概括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样一种科学探究程序。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再现了科学家进行探究的进程,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大有裨益。1980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公布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其中提出“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应当把各年级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不久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迅速传播开来,并逐渐得到各国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学工作者的普遍认可。20世纪90年代这一理论被译介到中国,随即在大学课堂中开始推广和应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国内众多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勒玉乐教授在其著作《探究教学论》中认为,探究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提出探究教学具有5个特点:“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既重视结果又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重应用、重视全体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的作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程序进行的学习方式”。还有的学者认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拓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深刻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从以上学者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学术界对“问题探究式”教学看法不一,但是就其概念内涵的实质而言没有质的区别。“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的层层剖析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主张在教师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在“纲要”课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一)课前教师的自主探究

1 分析章节,设计问题
探究起始于问题。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确定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要想设计出具有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问题,首先要做到对“纲要”课每一章节进行认真细致的剖析,找到重点、难点,研究突破点。重点和难点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了难点、重点也就确定了课堂上将要探究的问题。从“纲要”课的教材内容来看,充满了问题意识,有的章节本身就可以直接确定为探究的问题,比如“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所以设计一个有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并不困难,难点在于如何根据不同系别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总体而言,艺术类的学生一般对较深层次的问题不感兴趣,学理式的探究更是难以引起共鸣,设计问题时就要降低难点,变换探究方案;中文、政法类的学生人文知识储备相对丰裕,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难度、深度,否则就失去问题探究的必要。
2 搜集资料,写出方案
当问题拟定之后,就开始进入搜集资料阶段,要想清楚地说明某一问题,大量可靠的历史资料是很有必要的。由沙健孙、龚书铎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疑难问题解析》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这里面都是选自编写教材的专家和历史学名家写的文章,持论公允,说理透彻,论证有力。而且每一篇文章论证一个问题,它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主题,很适合教师课前探究参考。除此之外,有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部编写的辅导材料也可借鉴,较好的有大连理工大学葛丽君等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它的特点是分专题把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对每一个历史问题的叙述非常细致,既可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资料收集齐备,问题设计清晰之后,就应该写出探究式教学的方案,即教案。教案是教师上课必备的工具,只有制订出好的教学方案,课堂探究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案有如工程师施工的设计图纸。写教案的过程也是对探究问题再深化的过程,任何思想只有写在纸上才是清晰的、实在的、有力的。有了教案,最好依据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的好处至少有两点:其一,在探究教学中使用课件能更好地阐明问题,因为课件除了使用文字之处,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动漫等等手段来增强实效感,更好地创设历史情境来服务于教学;其

二、大大地增加了“纲要”课教学的信息量。

(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同探究

1 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进入情境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导人新课,提出问题,也就是在新课开始的时候,通过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科学、历史、人生的兴趣。情境还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特定的情境,使展示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发生联系,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进入情境的方式可以通过回顾旧知识,也可以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事件、新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808so.com
闻焦点导入,还可以通过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导出探究的问题。
2 师生协作,探究问题
在课堂上当教师提出探究的问题后,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施探究。一种是教师作为主导的引领,在教师的启发之下,提问部分学生,以问答互动来探究。这种探究优点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了然于胸,探究简便而有实效。它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太多不能全部顾及,对问题探究的深度也可能因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而难以达到。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探究,老师把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或以学生的学号分段为单位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它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也充分应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共同的探究中能激发出对“纲要”课的强烈兴趣,困难之处在于大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取合班甚至不同的系在一起上课,所以理论上可行,实践起来却不易组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也难以保证探究的有效进行,经常出现师生探究正酣,下课铃声已响。因此,主要探究方式还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有目的、有步骤地来实施;课堂上组织研讨式的探究一学期进行两三次即可。更多的问题探究留给课后学生来自主探究,以写小论文、研究报告的形式完成。
3 汇集观点,意义建构
课堂上师生探究也好,课后学生自主探究也好,汇集学生不同的观点、认识,凝聚一种共识,进行意义建构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很可能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纲要”课不同于历史学专业课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它的政治导向性。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一般是五花八门的,有些正确,有些则离题太远,意义建构是将探究的正确结果上升到概念和原理,从而以学科规范的形式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完成目标知识的学习。“纲要”课在这一点上尤为明显,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有时意义建构胜过探究过程。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纲要”课教学中的效能评析

(一)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导向功能

“任何一种活动总会指向一定的目标,并按照一定的目标去行动,而目标又制约着人们对行动的内容、方法等要素的选择与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是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价值导向。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指导思想和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具体到“纲要”课,则主要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学习,实现“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三个选择”(明白近代中国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人脑人心。由于“纲要”课内容设计上与问题探究有着高度的同质性,而且“纲要”课独特的历史基色也为问题探究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能充分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导向功能。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研究的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价值定位不只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大学生,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通过自身的科研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厦“添砖加瓦”,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促进的。教学实践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科研创造活动。一次教学活动从确定问题开始到搜集资料、严密论证、意义构建,最终写出教案就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通过科研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探究模式;反过来“问题探究式”教学又能启发科研灵感,激励科研动力,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时代要求与属性。

(三)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性人才

“21世纪大学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是现代人文素质的核心。毋庸讳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创新人才。教育的最大奥秘就在于如何激活学生内在的潜力。“问题探究式”教学把课堂上师生的定向探究和课后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地位,有利于挖掘深藏在学生内心的潜在创造力。“问题探究式”教学还能让学生学会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理论是常新的,方法却是永恒的,掌握这种方法将会使学生一生获益无穷。
责任编辑:李养正 贾利特

点赞:20567 浏览:8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