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村官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村官”政策及其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解决“三农”不足,进展农村经济,迫切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才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诞生可以解决基层农村急需的人才不足,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以1995年江苏省丰县开始实施“雏鹰工程”,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在我国有了15年的进展历史,在全国各省迅速得到推广。本论文的探讨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结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演进历程,包括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产生理由和运作机制的浅析、全国和江苏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进历程以及大学生村官政策取得成效的总结;第二部分是对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近况的浅析,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总结当前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在校生的影响和大学生村官的存活与进展近况;第三部分是对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绩效浅析,以大学生村官自身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村民三个和大学生村官政策有密切联系的不同主体为切入点,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描述统计等计量策略,全面具体评价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绩效;第四部分是在前面几章的探讨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历程中有着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和倡议。当前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走上了稳步进展的道路,大学生“村官”政策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校园影响。大学生村官评价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绩效总得分为R=5.954,实施绩效为“较好”中的偏低分,基层干部和村民对于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村官”政策基本持肯定态度。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践中还有着一些不足,要通过健全法律保障、革新选拔方式、明确考核系统、建立全程培训、革新激励措施和加强后期管理这几个环节进一步改善。以中长期来看,大学生“村官”政策通过不断的进展,绩效必能得到显现,并在推动农村经济进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论文大学生“村官”政策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绩效浅析论文
本论文由www.808so.com摘要6-7
ABSTRACT7-9
第一章 绪论9-21

一、 不足的提出9-10

二、 探讨作用10-11

三、 探讨近况11-14

四、 探讨策略与技术路线14-16

五、 论述支撑16-19

六、 可能的革新与不足19-21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进21-37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政策产生的背景及理由21-23

一、 大学生“村官”政策产生的背景21-22

二、 大学生“村官”政策产生的理由22-23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进历程23-28

一、 全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进24-26

二、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进26-28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运转机制28-33

一、 选聘机制30-31

二、 保障机制31

三、 监督机制31-32

四、 激励机制32-33

第四节 大学生“村官”政策取得的初步成效33-37

一、 优化村级班子,提升农村基层领导执政能力33-34

二、 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村传统思想更新34-35

三、 进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创业致富35

四、 打破单向人才流动,推动人才双向流动35-36

五、 拓宽就业渠道,培育新一代有为青年36-37

第三章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近况调查37-45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37-39

一、 大学生对政策的认知程度37-38

二、 大学生做村官的意愿以及影响因素38-39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存活与进展情况调查39-45

一、 大学生村官的自然情况40

二、 大学生村官的存活近况40-42

三、 大学生村官的进展期望42-45

第四章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绩效浅析45-57
第一节 计量模型与变量45-49

一、 绩效评价的主要策略45-46

二、 模型构建46-48

三、 变量设定48-49

第二节 以大学生村官为调查对象的政策绩效浅析49-53

一、 构建因素集、评判集、评判矩阵50-51

二、 确定权重向量51-52

三、 模糊综合评价52

四、 归一化运算52

五、 绩效的总评分52-53

第三节 基层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绩效浅析53-55
第四节 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绩效浅析55-57
第五章 不足和倡议57-65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践历程中有着的不足57-60

一、 选拔机制过于单一57-58

二、 保障机制落实不力58-59

三、 培训机制有着缺失59

四、 退出机制不够明确59-60

第二节 改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倡议60-65

一、 健全法律保障60-61

二、 革新选拔方式61-62

三、 明确考核系统62-63

四、 建立全程培训63

五、 革新激励措施63-64

六、 加强后期管理64-65

结语65-67
参考文献67-71
附录71-79
致谢79-8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81

点赞:7531 浏览:2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