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并发症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集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3783(2012)12-0213-01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寻求合理的护理对策。摘自:论文范文www.808so.com
方法对158例PICC置管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找出常见原因及最佳对症护理方式。结果PICC导管留置时间2-86d,置管成功率98%,158例置管中穿刺点感染2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穿刺部位渗血13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5例。结论使用PICC置管为重症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输液治疗手段,可减少药物因素导致的血管损伤,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严格遵照操作流程,做好PICC导管护理,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并发症正确及时的处理,可以延长导管使用的寿命,减轻护理工作量,为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大的保障。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对策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导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重,需按时段输注20%甘露醇、补充脂肪乳、浓钠等高渗、刺激性大的药物,常导致局部疼痛、静脉炎、静脉硬化、穿刺困难等情况发生,因此外周静脉输液已不能满足临床重症患者的需求。在治疗中行PICC建立静脉通道是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良好治疗方式,紧随PICC的普及,置管后所引发的常见并发症不容忽视,已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神经外科共行PICC置管术158例,现将临床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作如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15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成功置管(脑外伤83例,高血压脑出血75例),并对患者实施常规置管护理。其中男86例,年龄15-80岁,女72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9岁;置管途径:头静脉15例,贵要静脉121例,肘正中静脉22例;置管时间:2—96d。患者发生并发症共计l4例,其中穿刺点感染2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穿刺部位渗血13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5例。
1.2材料
采用德国贝朗梅尔松根有限公司(BRAUN)生产的全套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格14G,贴膜为3M10cm×12cm透明敷贴。
1.3方法观察比较总结法
2结果
见表1。
3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导管相关的感染主要有三种类型: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抵抗力差,皮肤菌群迁移,敷贴污染后未及时换药、护理不当等因素都会导致局部出现感染现象,严重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对策:①成立静脉输液小组,置管人员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②提高置管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及护理技术标准的认识,注重洗手、防护装备及消毒方法的正确性。置管时戴无菌手套外穿无菌衣,操作时待消毒液干燥后才能穿刺。③明确换药时机、频率、天数及敷料种类:置管后24h更换无菌贴膜1次,以后每3天更换贴膜1次,并注明更换日期及时间。如多汗及局部有出血致敷料潮湿、敷料卷边、脱落或疑有污染应及时更换;指导家属共同维护敷料清洁干燥。④使用可来福接头每周更换1次,每日更换输液装置。⑤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硬结、脓点等。曾有6例患者出现局部红肿,考虑为管道刺激因素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严密观察,给予碘伏消毒的时间适当延长,每天更换敷料,3天后红肿自行消退。⑥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寒颤、置管口局部化脓等症状,考虑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时及时拔除导管,实施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血培养,进行局部换药处理以及选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等手段促其痊愈。本资料一例考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拔管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在以后的置管和护理中,我们加强了各环节的管理,未再出现导管相关感染。
3.2穿刺部位渗血
原因为穿刺时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致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穿刺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剂者,有出血倾向者[3];另外穿刺针进入皮下未潜行而直接进入血管,置管后患肢活动、患者躁动或肢体肌张力过高等致刚凝固的血痂易脱落而出现渗血。多表现为穿刺点渗血,血液沿导管渗出于透明敷贴与皮肤之间或流出敷贴外,或皮肤青紫色,周围局部隆起,有剧痛感。护理对策:①穿刺前要选择好血管,穿刺针进入皮下潜行一段再进入血管,避免反复穿刺致局部血肿;②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穿刺后按压针眼5-10分钟,并根据患者情况增加按压时间,透明敷贴外加套加压固定;③对神志障碍、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和镇静;④发现血液沿导管渗出及时更换敷贴,外加弹性绷带包扎。⑤预防出血:置管成功后,用无菌的吸收性明胶海绵在穿刺点处按压3-5min,再用另一明胶海绵(在一侧1cm处剪1cm的开口)包绕PICC置管外留的根部,用透明贴膜按压妥善粘牢,外加弹力绷带贴无张力性缠绕,嘱3天内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4]。
3.3导管阻塞
穿刺时血管损伤是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5];长期卧床、静脉血液淤滞;烦躁、局部肢体受压、频繁呕吐、肺部感染并发剧烈咳嗽等引起静脉压力过高,血液反流;冲管、封管方法不对或没有按时冲管引起导管血栓形成;血块或纤维凝块、药物沉淀、导管扭结、导管错位可引发完全性导管阻塞。当液体滴速少于50gtt/min、回抽血液有阻力时为导管堵塞的早期迹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周围或远端肢体肿胀。护理对策:①医护人员小心操作,导入鞘不可置入过深,避免损伤血管壁;②对于穿刺时间过长、年龄偏大、血粘稠度高的患者,在穿刺前将导管注满肝素盐水后再穿刺。③输注黏稠度较高的液体和血制品后,使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冲洗干净;④对烦躁患者适当镇静,频繁呕吐、咳嗽者按医嘱及时对症处理。⑤使用可来福输液接头,每次输液结束时用100u/ml肝素盐水20mL正压脉冲式封管。⑥不使用PICC导管采血。⑦怀疑导管堵塞时首先病人调整病人体位和检查外部原因,排除肢体屈曲、导管扭曲等机械性导管闭塞;如用注射器抽吸困难而向导管内轻推生理盐水无明显阻力时,考虑管周纤维鞘;如冲管时遇阻力时考虑导管血栓,此时切勿加压冲管,以免将血栓推入血管造成栓塞或导管破裂,可直接回抽,将凝血块从管腔抽出。无效时,由经过培训的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溶栓:用10ml注射器抽取5000U/mL的尿激酶5ml连接导管反复回抽使尿激酶溶液充满管腔,保留30-60min后回抽药物和凝块,重复灌注直至确认导管通畅。3.4静脉炎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808so.com

点赞:26431 浏览:11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