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动高校精品课程教学互动影响因素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和使用,如何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加强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从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课程网站方面对影响精品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师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积极参与、适时引导,及时反馈及鼓励;学生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信息素养、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及教学互动的投入程度;网站方面的因素包括网站平台服务和网站文化两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课程网站;教学互动;影响因素
1674-9324(2013)07-0147-03
一、引言
在国家教育部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目前全国高校建设了很多门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都建设有辅助课程教学的网站。精品课程网站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互动,辅助课程教学,提高了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这些精品课程网站在分享教学资源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但基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互动还做得还不够,影响了精品课程网站在辅助课程教学中作用的发挥。已有研究表明,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频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网站的利用程度,而精品课程网站教学互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从教师、学生和网站三方面对影响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二、精品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影响因素

精品课程网站是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传播给学生的网络平台。精品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网站提供了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媒体,是教学互动的客体。因此综合考虑教学互动中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因素,本文认为精品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网站方面的因素。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在课程网站教学互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引导着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课程网站中的资源来学习。本文认为影响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教师方面的因素包括以下五个:(1)教师的人格魅力;(2)教师的积极参与;(3)教师的适时引导;(4)教师的及时反馈;(5)教师的鼓励。
由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课程网站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互动显现着自己的语言风格、智力与认知、性格与气质、教育方式和对学生的喜爱等人格特质。而教师的这些人格特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魅力,使得教学互动得以顺利进行。教师积极参与网站的教学互动可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积极性。在课程网站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及时地给予解答或提供帮助,学生就会有被尊重的情感;对于学生共享的知识如上传的资料或发表的一些经验体会、感想等,如果教师能及时给予反馈:赞扬或鼓励,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网站教学互动的频度。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中提出的人类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学生通过教师的鼓励得到满足就会激发其参与网站教学交流互动的积极性,反之学生就会失去登录课程网站的热情,进而对课程网站的教学互动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在课程网站的教学互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及时上传教案、资料,并要经常“在场”,及时对积极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能保持参与课程网站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在利用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网站的互动中,从互动中获取知识,加深自身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影响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学生因素方面包括四个:(1)学生的知识基础;(2)学生的信息素养;(3)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4)教学互动的投入程度。
学生是课程网站教学互动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主要的教学互动参与者。学生关于课程的知识基础可以帮助他们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整合新旧知识,选择更有效的关键词和有关专题术语进行信息检索,从而提高课程网站教学互动效果。由于课程网站均基于信息系统平台,因此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则就具有较高的选择、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使他们能够准确、迅速地接收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检索、分类和储存,从而构建起自己的信息内容体系。在课程网站教学互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课程网站变得富有生机,从而激发大家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课程网站教学互动中投入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对网站产生归属感,一旦学生对网站有了归属感,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便很乐意登陆网站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在课程学习遇到问题时便很自然地登陆网站进行问题答案的求索,这样可增强网站的教学互动效果。
因此为提高课程网站的教学互动结果,就要加强对学生课程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课程知识基础,同时要培养学生利用IT技术进行信息搜索和信息整合的能力,课程网站教学互动中,除此而外,还要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网站教学互动中,不断增加学生投入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808so.com
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时间。

(三)网站方面的因素

精品课程网站是课程教学互动的媒介,网站建设和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互动的效果。教学互动的网站方面的因素又可细分为网站平台服务方面的因素和网站文化方面的因素。
1.网站平台服务方面的因素。影响课程网站教学风互动的网站平台服务方面的因素包括:(1)友好的界面、清晰的导航;(2)及时的知识更新;(3)多样化的交流工具;(4)较快的访问速度。
课程教学网站是成员进行知识共享的平台和渠道,功能完善的课程教学网站,友好的界面,清晰的导航有助于延长学生在网站内的逗留时间;及时地对课程教学网站的知识资源或教学互动中留下的知识进行提炼整理,及时更新课程网站的知识,可提高网站知识的丰富度和可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登陆网站的频度;多样化的在线交流和知识管理工具如BBS、Blog、电子白板等能满足课程教学网站教学互动中不同教学互动形式的差异,提高课程网站教学互动的效率。课程网站网速快慢考验着学生利用课程网站进行教学互动时对等待的忍耐力,课程网站访问速度较慢会挫败学生使用课程网站的热情,对学生参与网站的教学互动有消极的影响。2.网站文化。一个课程网站的文化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在课程网站教学互动中学习的态度。影响课程网站教学的课程网站文化方面的因素包括:(1)良好的学习氛围;(2)平等的师生关系;(3)较高的信任;(4)对提问和质疑的鼓励。
良好的基于课程网站的学习氛围对课程教学互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对知识的需求,从而提高课程网站的交流互动效率。同时由于学生的积极学习,也弥补了学生间知识的差异,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可使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不仅丰富了学生自己的知识,还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坦诚相待,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提问、交流,发表自己的感想,而不必考虑教师怎样看待自己的观点;而在“阶级”意识较强的情况下,由于知识权威的缘故,可能会造成很多学生对教师共享的知识加以关注,而排斥和怀疑其他学生共享的知识。通过课程网站互动建立的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信任,有助于大家分享知识、互帮互学。对提问和质疑的鼓励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互动的效果。
精品课程网站是课程教学互动的媒介,一方面网站要加强网站的功能和板块设计,提供更丰富的交流手段和较快的访问速度;另一方面要营造互帮互学、相互平等、相互信任,鼓励质疑的网站文化,以提高教学互动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精品课程教学互动的这些影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不但要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还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协调作用,并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各方面的因素不断改进,才能持续提高课程网站教学互动水平,发挥课程教学网站在辅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论
随着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和在辅助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互动的水平成为精品课程网站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标杆。本研究通过对高校精品课程教学互动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影响因素包括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网站方面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教师的及时反馈及教师的鼓励;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信息素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互动的投入程度;网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站服务平台方面的因素,如友好的界面、清晰的导航、及时的知识更新、多样化的交流工具、较快的访问速度;以及网站文化方面的因素,如良好的学习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较高的信任、对提问和质疑的鼓励。
参考文献: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2);23-26.
Moore,M.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The American Joum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2):1-6.
[3]陈丽.远程学习的教育交互模型和教育交互层级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3):24-28.
[4]胡凡刚.简论教育虚拟社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5,(9):42-46.
[5]王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808so.com
晶,李艳燕.基于交互分析的协作学习过程研究——以learning导论在线课程分析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7,(6):44-48.
[6]朱伶俐,刘黄玲子,黄荣怀.网络学习社区交互文本编码体系的设计及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7,(1):98-104.
[7]张红艳,胡凡刚.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实践与反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6):27-29.
[8]张红艳,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中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研究[J].远程教育研究,2007,(1):54-57.
[9]赵莎莎,张红艳,齐香香.简论知识工程对教育技术的影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7):116-118.
[10]胡凡刚.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心理因素探析[J].教育研究,2002,(7):23-27.
作者简介:刘红丽,女,副教授。

点赞:24211 浏览:10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