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精神卫生法下开展高校新生心理普测一点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生心理普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心理普测的目的、施测内容、施测组织形式等几方面,阐述如何在精神卫生法下开展新生心理普测。
关键词:心理普测 精神卫生法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新生的心理普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新生心理档案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80年代就有部分高校开始新生的心理普测工作,随后逐渐成为覆盖几乎所有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项常规工作。然而,2013年5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对高校持续20多年的常规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深思和考验。精神卫生法明文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此项规定保障了被检查者充分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落实到高校的新生心理普测工作中,就涉及到新生心理普测的目的、施测问卷量表的选择和施测的组织形式等多个环节的具体理由。
新生心理普测的最初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筛查出有潜在或者目前具有心理理由的学生,当然包括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这样的工作目标显然不是精神卫生法所倡导的,新生的心理普测工作方向需要从排查理由学生转向推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开发潜力提升优势等方向。
在选择施测的问卷量表时,目前最常使用的是心理健康测验,如《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教育部制定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其中SCL-90,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在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作为了解就诊者或者咨询者心理健康理由的一种评定工具,在高校新生心理普测中使用这种量表,是否属于对学生进行“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并不是非常明确。部分学校使用一些人格测验,如《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等,避开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理由,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增加对自我的了解。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推出其他测验,比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量表》,还有少数学校使用投射测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反馈和自我觉察。从这些施测内容的转变可以看出,高校新生的心理普测自身的发展趋势也是由被动施测变为主动参与,从中体现出了高等教育从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姿态向服务学生的更加公平的姿态转变。
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具体的推进实施新生心理普测,对于学生是否接纳心理普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普测本身是一项专业的测评工作,要求施测的人员不仅要了解心理测评,还要接受一定的施测培训和指导,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心理普测工作。实际情况是,一个辅导员老师常常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繁重的工作已经让人疲惫不堪,在面对新生的心理普测工作时,辅导员老师往往对这方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工作技能的培训和支持不足,常常是疲于应付。同时辅导员队伍本身就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常常是新进辅导员在担任学院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很多新生普查都是由没有太多心理工作经验的辅导员甚至高年级学生在组织实施,不少老师也很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技能。这样的老师在通知学生的心理普测中,或者在对学生的具体施测过程中,又或者是在实测后通知学生反馈的事宜中,很容易因为自己的言辞不当,处理不周,对量表的不恰当的理解和误读,对被测学生的疑虑缓解不当,甚至老师本身对心理普测工作不理解等等,都有可能在这些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学生误认为需要心理测评或者需要反馈就是“有心理理由的人”,担心别的同学嘲笑自己而羞于被人知晓,如此种种在学生群体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没有正确理解测评作用的情况下而对心理测评产生抗拒心理,造成学生对心理普测工作的不接纳。
同时,由于在常规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心理测评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还不熟悉不了解,所以需要花一些时间和教育来告之学生心理测评的目的和作用。这就好比在医院如果需要病人脱下衣服检查身精神卫生法下开展高校新生心理普测的一点深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体一样,需要确保病人明确这么做的作用和作用。还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比如私密的空间,让人信赖的医生,足够安全的医患关系等等条件下,病人才有可能真的是为了检查病情而接受这样的检查。对于心理测评,相当于在心理上脱光,比起生理上的脱光更加让人不安。在以往的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实践中,为了力求心理普测工作的全面覆盖,不少学校会更关注施测率而不是测评的有效率。在工作实践总结得出,在后期的学习生活中爆发精神分裂或者严重抑郁的学生在新生心理测评中往往看不出任何异常,虽然施测当时学生没有明确拒绝施测,但是从这些学生的问卷答案可以看出,他们的选择是被动的拒绝。对于这些虽然是极少数,但是却是最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比如有可能正处于间歇性的精神分裂期间的学生,或者极度抑郁的绝望期间的学生,又或者正好经历痛苦的应激事件,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当我们以心理普测的形式靠近他们的内心时需要更温和的靠近。心理普测不仅仅是推行一次普查,同时也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提升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的一个机会,通过一些宣讲,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或者了解救助自己的心理途径,也许,就会挽救或者转变一个生命。这不仅仅是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也是对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的要求。
总之,心理普测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自然也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风范和特质,而最核心的特征,莫过于对人的基本尊重和深沉的人文关怀。在新生心理普测的过程中,在推动心理普测的过程中,如何化解学生的不安,尤其是那些心理状态本来就不太好的学生,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忐忑更胜;如何让心理普测顺利进行,不再是学生为了完成学校要求,而完成的一项任务,并把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和温暖传达到每位学生,从而推动学生能够坦然的放下心理负担,真正接纳心理普测,在目前的状况下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提升各高校乃至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营造温馨怡人的校园文化环境,培育具备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和以学生为本的老师,通过点点滴滴中透出的对学生的真诚关爱,才能缓解学生尤其是处于心理困境的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施测焦虑,来接纳普测。这也是在精神卫生法的精神下,对心理普测工作的推动和接纳。
参考文献
[1]大学新生心理普测的目前状况及倡议,鲍立铣,陈增堂,殷芳,赵娟,《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09期
[2]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9
[3]高校新生心理普查工作设置的几点讨论,严亮,《高教研究》2011年7月刊,总第314期

点赞:6814 浏览:2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