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教学实践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深思生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
有人说学语文没什么技巧,就是要较多地识记背诵。当然,这说的一点没错。一定要有识记背诵之功,才能学好语文。但这种说法太不全面,识记背诵,这是基础的、低层的。小学生学好语文较多得力于这个方面,高中生学语文就远远不只是这样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高中三年是学生自小学以来思维最活跃、表达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强、鉴赏水平最高的阶段。语文学科给予学生的滋养是终生受益的。大而言之,语文学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到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感觉、经验和领悟。小而言之,随着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行,学好语文也成了重头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呢?重点在我们的课堂,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摘自:学士论文www.808so.com
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相互的,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学生既可以增加信息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小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小问题进行研究,而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空间。语文学习需要在讨论中得到深化,但教学任务的繁重、时间的紧迫,却往往使讨论开展了却又草草收场。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弱的学生可能根本就还没进入状态,能力强的讨论也不深刻充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真正的能力培养、自我发展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必须设置高素质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授之以渔,在充足的时间互相聆听,探讨得到最终结论,这种真正的讨论参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内容要比其他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语文教学要拓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肖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9,(1).
丁爱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2010,(3).
[3]刘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考试周刊,2009,(15).

点赞:28012 浏览:12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