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说明文提升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前言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改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淡化文体知识”,重视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这一新要求,我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式,努力探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就如何提升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巧妙导入,调动学习积极性

说明文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比较枯燥,它不像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也不像散文那样有优美的意境,更不像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一个方法,适当运用图片、旁白、背景音乐等,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对课文的学习热情。
如我在教《苏州园林》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记得赞美苏州杭州的一句话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的意思是说苏杭有天堂那样美,究竟有多美?美在什么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看一看。”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活跃起来了,很有兴趣地看起了课文并进行丰富的联想。

二、采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808so.com

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把握事物特征
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特征是个关键。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文章中的重点段及关键语句入手,因为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找出其中的重点段。重点段中大多会有一些概括性的语句,或者概括上文的说明内容,或者引出下文的说明要点,抓住这些语句,往往就等于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便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的特点。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一句话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法,突出了石拱桥的坚固和形状惟妙惟肖的特点。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子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第三,教学过程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作者是如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展开说明的。如在讲解“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时,先让学生找出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观察图片,直观感受与其众不同之处——“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从而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抓住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多种说明方法时,要着重使学生领会不论采用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从而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的说明需要,学会选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如在《统筹方法》一文中,运用下定义的方法对统筹方法下了这样的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由此给读者以明确的概念。
《苏州园林》在介绍苏州园林布局的时候,则用了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它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更快乐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多媒体敲这“第一锤”,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随着国家薄弱学校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了。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通过电子白板模拟游览苏州园林的场景,让学生扮演游客,畅谈游览体会。再配以优美的江南曲调,以及“导游”的讲解,展现苏州园林的别致风光,让学生置身于“画中游”,全方位使学 生对苏州园林有图画美的直观感受,切身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并从心底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审美情趣产生佩服之情。
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先让学生畅言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了解,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针对课文提到八种云的变化状态制作了一组动画,要求学生根据动画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口头描述各种云的种类、变化、位置和预示的天气现象。由此让学生发现云的特征以及与天气的联系,同时学习了说明方法。最后让学生当堂模拟天气预报播报员,为全班播报当天的天气信息,从而使学生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了一篇抽象性、知识性很浓的说明文。

五、读写结合,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注重在教学中将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读的环节,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体会课文,归纳和概括得出结论。这个教学环节,侧重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得到了落实。
在写的环节,我选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有一定趣味的、难度适中的文章进行训练。如学习《故宫博物院》后,我让学生回到村里观察一幢古建筑(或旧时地主家的老屋),然后依照文中的写法,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古建筑的主要特点写下来。学生兴趣很高,也写得很有水平。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满足感、成就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读写结合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思想,不断探索,努力追求,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力争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领悟新知识,创造新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陈晶.从意图出发——说明文阅读教学新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09(10).
程少堂.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伊道恩.中学语文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5]戴余金.初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点赞:33225 浏览:14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