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教学改革“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革新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808so.com
摘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阐述了热能与动力等专业“内燃机原理”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具体实施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内燃机原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孟建(1979-),男,山东滕州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讲师;刘永启(1963-),男,山东枣庄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淄博 255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理工大学核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4003-109068)、山东理工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4003-111182)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04-009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内燃机原理”是一门研究内燃机中的能量转换和性能的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内燃机方向)的核心课程,鉴于知识的相关性,它还广泛适用于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船舶轮机工程、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诸多专业。该课程对于学生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内燃机技术进步的要求,必须改革“内燃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着力对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内燃机原理”的课程特点探索了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为同类院校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内燃机原理”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教材内容滞后于内燃机技术的发展。部分内燃机的先进技术在教材中没有涉及或者涉及不深,使学生很难全面了解掌握目前内燃机先进技术。二是“内燃机原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其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三是课程考试模式采用闭卷考试形式,难以全面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个人能力。闭卷考试,重点考查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缺少提高学生能力的综合性题目,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是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课选题内容比较陈旧,知识面偏窄,且侧重于对简单问题的验证,这不仅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学实验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3]

二、优化教学内容,适应内燃机技术发展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常接触到学科的前沿知识。内燃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我国内燃机行业的发展,体现本学科的进展,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入手,使“内燃机原理”成为学生增强实践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专业课。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删减了部分在内燃机技术中已被淘汰的知识内容,如化油器结构与原理等,增添了教材上没有涉及或涉及不深的有关内燃机新技术的内容,如双增压燃油直喷技术(TSI)、可控燃烧速率(CBR)、燃料分层喷射技术(FSI)、可变气门正时(VVT)、可变气门升程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仍为班级上课制,它有利于教师主导性的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大多着力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充当了一个知识传递的工具,而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结合“内燃机原理”学科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探索“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对于内燃机的性能及其评价指标、工作循环等基础性知识,采用以讲授为主,课后作业为辅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对于内燃机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性能的措施等综合性内容,例如如何提高充量系数,如何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如何降低内燃机排放等综合性较强的知识,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进行课堂讨论。该方法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调速器工作特性这部分内容时,提出“柴油机和汽油机上都装有调速器吗?柴油机为什么要装调速器而汽油机则不需要装调速器”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课堂上讨论。
对于一些内燃机新技术,如双增压燃油直喷技术(TSI)、可控燃烧速率(CBR)、燃料分层喷射技术(FSI)、可变气门正时(VVT)、可变气门升程等教材上没有涉及或涉及不深的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在课下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小论文并在下次上课时随机抽取学生发言讨论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对于部分内容相对简单的章节,采用学生授课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授课章节,提出重点难点问题,把学生分为几个大组,每组10人左右,课前学生共同查阅资料,相互合作,并制作课件,上课时每组选1名代表向全体同学讲授,该组学生接受其他组学生的提问,最后教师点评,并根据讲授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出平时成绩。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和归纳总结资料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后反馈结果显示,撰写小论文和学生课堂讲课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从图书馆相关书籍、网络、教材获取资料的方法,拓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由单纯的从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方式变为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由于部分学生考研,对于写小论文和上讲台授课产生了一定的抵制情绪。另外学生讲授时经验不足,重点难点不突出,影响其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今后尚需在讲解方式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强调重点难点,并在学生讲授后进行补充,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808so.com

点赞:12581 浏览:4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