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分层社会分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由高校频发的暴力案件引出对社会分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的思考,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社会阶层分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对策
[作者简介]寇晓燕(1975- ),女,四川眉山人,成都大学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成都 610106)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57-02

一、问题的引入

举国关注的药家鑫案虽早已尘埃落定,但此案所引发的社会思考却是无限深远的。对于此案,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药家鑫讲述自己驾车肇事从无意伤人到故意杀人的动机时语出惊人——“农民很难缠”,引来舆论哗然。极端的个案背后,暴露出令人寒心的社会阶层歧视。由此,我们不由联想起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马加爵的极端行为不能不说与其贫困家庭背景造成的心理障碍有关。伴随改革开放形成的社会阶层分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社会学视角对分层问题的研究认为,社会分层的核心是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分配方式或配置方式的差异。各阶层的资源拥占数量决定所处的阶层位序差别并形成了当前的“金字塔”式的“差距型”社会分层格局。在社会青年群体中,大学生的思想触觉最为敏锐,社会阶层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在大学生群体中有逐渐蔓延并加剧的趋势。近年来高校暴力案件频频发生,相当程度上就是这种矛盾的外化与迸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社会分层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加强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社会分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不同阶层背景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差异化,加大了教育难度。据心理学家分析,大学生的心理机制始终处于变化和发展中,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影响。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内部与外部环境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困惑是必然的。一些来自各种资源较为丰富的家庭的学生不自觉地表现出散漫、张扬、自负、狂妄和浮躁等心理问题。而敏感、自卑、偏执、抑郁等则是困扰部分贫困生的心理障碍,由于经济资源的不充分,往往难以承担同学间交往与聚会中的消费支出,导致人际交往的边缘化。不仅如此,一些特困生尤其是学业成绩不理想、家庭资源又相当匮乏的“双困生”,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心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808so.com
理健康问题。
另外,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困难群体因社会资源匮乏而失去了诸多机会及丧失有效竞争力,在他们心中就会逐渐积淀起“仇富”“恨世”“厌世”等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来表达利益诉求。而来自资源拥占阶层家庭的学生又往往喜欢四处炫耀。这种“仇富”与“炫富”情绪的对立折射到大学校园里也成了阻隔学生之间正常交往和交流的鸿沟,情感交流容易发生畸变,共识和理解难以形成,并直接导致大学生群体的分化和重组,加大校方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的层级化使得家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传承性功能正在市场化的生存危机下被无形消解和逐渐弱化,家长们往往陷于“面包”问题而无暇于子女的“德性”培育,使得学校成了“孤立无援”“单匹马”的只身力量。德育职能机构的单一化与育人组织的非合力性,也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意识信仰异化,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伴随着社会分层,各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意识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日益多样化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思想激荡,观念更新,视野拓宽;但同时也容易诱发社会隔膜心态,各自基于阶层利益出发来考虑社会问题,从而导致社会阶层之间互相不信任。特别是下岗职工的增多、收入的拉大,使得部分民众心态失衡,对社会前景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他们倾向于更多地着眼当下既得,以实用主义的标准来决定意识信仰的取舍。反映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问题、公平与效率、利与义、集体与个人之间关系等许多复杂问题难以深入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日益淡化。一些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的学生对社会不公平现象尤其敏感,在社会阶层的分化中由于身份地位的下降容易造成该群体对社会主导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疏离和不满。
3.阶层分化导致价值观割裂。在社会阶层分化中,由于各阶层拥占的社会资源的不平衡,造成了底层群体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疏离与冷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摩擦与冲突,在转型期缺乏成熟的社会协调机制前提下,容易演变为直接的对抗,成为社会治理的新难题。社会阶层的分化,表面上是经济差异、消费差异,实际上已经衍生出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甚至价值观认同的危机。个体主义意识与整体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同传统“正谊明道”的超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与传统节俭道德,技术批判理性与启蒙理性,后现代文化与工业文明精神同时存在并形成紧张关系。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正逐渐背离追求“真、善、美”的大学精神,更注重物质和实用。在价值观上表现为由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的关注度更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在大学生中还有其较大生存市场,感恩意识缺失,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弱化。一些通过非正常路径的阶层不合理流动加剧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道德衰落现象,使得协助精神有所丧失,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有所淡化。

三、对策与思考

1.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现状。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阶层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给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促进激励社会整体向上进取的社会竞争意识与机制的形成,并有效激活了人的巨大潜能。对于阶层分化所引起的收入差距问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但我们最终是要消灭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尽管所属阶层不同、利益诉求有差异,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法治、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始终是不同阶层群体的共同愿望。而且,收入分化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并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不断缩小利益差距,逐步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 源于:论文格式www.808so.com
2.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思维敏锐,富于创新,往往是变革的先锋。但由于他们心理、思想的不成熟和社会实践的不足,价值观念往往具有不稳定性和矛盾性,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左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时俱进,立足社会分层的社会现实,消除消极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凝聚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坚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3.关注不同群体,有的放矢。由社会分层引起的贫富差异导致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情感支撑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不同阶层身份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的认知、选择以及接纳态度。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灵魂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有目的地加以区分并有针对性地搞好不同阶层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大学生中富裕群体的“炫富行为”,要正确引导其消费行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引导其通过自食其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成果,感受自己的价值;对于生活上、学习上遭遇困难的学生,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其克服障碍;对于大学生中存在的差异化心理问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引导,注重培育自立、自强的优良品格,引导学生在个人志向确立与实践的过程中,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合理驾驭其实现目标的努力,最终达到一种心理的满意与愉悦,这是一种通过主观努力改变客观世界,自救自助,自我教育的过程。
4.加强情感教育,提升人文精神。由于大学生还处在心理转型和困惑期,又远离亲人,所以情感倾诉的诉求强烈。特别是贫困学生群体,由于贫富反差,他们在生活和心理上都会遭遇诸多障碍,时常处于矛盾彷徨中,迫切需要他人情感关怀,更迫切呼唤情感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创设有利于不同群体交流的组织,建立倾诉机制,畅通交流渠道,并鼓励其投身交流活动,产生群际效应。在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要让学生接受利益格局变化的现实,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独立自强意识,学会感恩。在感恩意识的培养上,不仅要教育富裕阶层家庭的大学生要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对贫困生的引导也是极为重要,因为感恩是一种情怀和行为,但首先应当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辨证地看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与问题。
5.切实解决实际利益问题,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对来自社会底层的学生群体,坚持贯彻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和各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在高校建立的较为完善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解决其求学期间的经济困境,以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等不靠,同时,要加强就业知识、技能、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并尽可能地提供就业信息与创造更多机会。
6.优化教育环境,整合教育资源。对于高校来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培育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载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学术研讨、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攀比以及嫌贫爱富的不良风气,提倡以勤俭节约为荣,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所蕴藏的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也能够缓解由于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家庭来说,父母要对子女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关注,父母应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并注意言传身教,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良好示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中不断适应并寻求突破发展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显著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此我们应当正视这一社会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强对社会分层现状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探讨和研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和激励作用,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积极探寻有效途径与方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塑造[J].北方论丛,1995(4).
[3]郑杭生.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朱耀斌.阶层分化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视阈与路径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点赞:23003 浏览:9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