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评价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主体发生了变化,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应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程学习 评价探析
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的组成,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平时的作业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和考试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策略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习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还要注意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策略,避开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评价策略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学生历史学习评价主要了以下几种策略:
1 讨论法
讨论法是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策略,它也是历史教学评价中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更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理由,交流学习心得,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课堂讨论一般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每个小组6~8人,并选出组长、记录员、记时员、噪音制约员等。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就讨论主题都要发言,由记录员做记录。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这两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讨论。具体过程如下:①评价目标。观察学生在“秦始皇的功过”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②评价过程。确定讨论课题: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设计评价标准:探究理由(5分),资料收集(2分),史论结合(1分),语言表达(1分),合作协调(1分)。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③评价总结。根据评价标准,在组长的主持下小组进行讨论,并对每一位成员的表现做出评价;④反馈。学生普遍欢迎这种评价方式,为了准备这次课堂讨论,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去图书馆及上网广泛地收集材料。在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残酷的暴君”。每位同学都力争使自己的发言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在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初步学习了如何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该活动,教师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等。
2 学生个人作品档案法
学生个人作品档案法是指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档案袋里装有学生的历史学习单元计划、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小组讨论记录、常规性作业、探究性学习作业及综合性学习作业、测验和考试卷、历史学习小结、收集的历史资料等。
对于学生档案的评价,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策略。除对绝对成绩评定外,还设了相对评价成绩。此外,学生的每件代表性作品尽量做到有教师、家长以及同学和自我的评语,评语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特长和优点。
建立学生历史学习成长档案,实行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策略,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教学目标并熟悉教学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良好的协作关系,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策略确实是一种能较好地推动学生学习发展的评价策略。
3 测验法
测验法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策略,它一般用以评价学生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历史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的测验、考试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理由的能力。同时,测验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我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测验的形式多样化。有笔试、口试;其次,题型多样化。除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外,还设置了历史猜谜、巧连线、识图与设计、追根溯源、走进时光隧道等生动、活泼的试题;最后,命题多样化。在单元测验中尝试自主测验的形式,教师命题占80分,其余20分让学生自己分组命题、编制试卷,测验后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历史评价策略多种多样,以上只是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将继续努力,让历史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使其真正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
参考文献
1 陈永照.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欧艳珍.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中国科技信息,2005

点赞:21144 浏览:9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