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神经内科护理中留置胃管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胃管留置的成效?策略 以70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管留置护理,对护理的成效进行观察?结果 以上70例患者在实施留置胃管护理之后,使得患者的营养供给及时的得到了补充,并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反应?结论 临床上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留置胃管,能够将并发症反应有效的预防,同时推动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留置胃管;并发症
1671-8801(2014)11-0303-01

前言
对于神经内科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胃管留置护理属于一种常见的操作,其目的是为具有饮食障碍和吞咽障碍的患者提供胃肠内营养支持,推动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目前我院开展胃管留置护理的成效较好,下面我们将以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具体的护理手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临床资料:以70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管留置护理,其中包括了40例女性患者和30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0~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1)岁,患者所患者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吉兰-巴雷综合征?脑出血及其脑梗死?
2.策略:一是对胃管型号合理选择,这是将胃管顺利留置的关键,通常胃管的选择以直径较细?质地柔软的胃管为主,尽可能将置管的刺激性减少?对于昏迷患者则将较硬胃管留置,保证插管的成功?二是掌握插管策略,基于插管会使意识清楚的患者异常难受,因此,要想保证胃管插管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对患者进行相关作用的讲解,并且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等训练,保证胃管置管的顺利进行?其次就是将置管操作技巧提升,对患者的鼻腔情况仔细检查,将插管鼻孔清洁和确定,在进行置管的时候,引导患者进行下咽练习,将胃管向食管缓慢送入,并且随着吞咽动作的练习向胃深部插入[1]?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在胃管插入15 cm的情况下将患者的头部用左手托起,使胸骨柄与下颌靠近,将胃管用右手夹持,并将预定长度缓缓插入,插入长度的确定依据是鼻尖到耳垂?鼻尖至剑突下,当不能顺利插入的情况下,则对口腔内胃管的盘曲情况进行检查?三是明确胃管在胃内与否,具体的策略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将胃液用注射器抽吸,能够抽出胃液;将10cm空气用注射器注入,在胃区借助听诊器能够将气过水声听到;还有就是在盛水碗内放入胃管末端,且没有溢出气体?当测得的情况与以上几种不相符的情况下,则将胃管立即拔出,待患者情况缓解的情况下再进行插管?四是固定胃管,避开托管现象的发生至关重要?具体的做法是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胃管留置作用的讲解,使其重视并加强自我看护,当患者在熟睡或者是躁动的时候,加强家属的看护,防止胃管的脱出?同时护理工作者也要加强查房和巡视,并做好记录,以7号缝合线进行缝合加固?还有就是在胃管脱出的情况下,必须与医护人员取得及时的联系,不可盲目重新插管?四是在胃管留置后,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即保证插管时动作的轻柔,防止粘膜损伤,还要加强患者插管反应的观察;鼻饲前加强胃管通畅和稳固性的检查,平均每两小时进行一次鼻饲,并且必须将温度制约在35度,将量制约在200ml,起到保护胃黏膜和防止消化不良的作用[2]?还有就是加强患者胃液量?性质和颜色的观察记录,保持患者的鼻腔和口腔清洁,定期更换硅胶胃管,从两个鼻孔交替插入胃管?
2 结果
以上70例患者在实施留置胃管护理之后,使得患者的营养供给及时的得到了补充,并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反应?
3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拒食?昏迷和吞咽障碍,这样就使得患者的自身营养供给不足,进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针对该理由,临床上常用的手段就是留置胃管,但是该操作除了具有以上优势之外,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想以该护理手段来推动患者的康复,就必须加强护理人员插管技术的培训,将其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患者护理理由的分析和评估,并快速处理?在无法将置管位置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则必须结合多种策略判断,当患者在置管过程中有障碍的情况下,则应该积极正确的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等练习?对于有严重置管障碍的患者,则应该将喉镜置管法应用,保证顺利地置管?
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将胃管置管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引发的并发症较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但是在置管过程中必须加强固定和患者的配合,这是保证置管成功的关键,更对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金兴. 留置胃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01:81-82.
[2] 袁向芳. 留置胃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8:90-91.

点赞:34050 浏览:15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