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冬凌草冬凌草提取物逆转SGC7901/ADR细胞多药耐药性及其机制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发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理由。由此,寻找低毒、高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有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选取实验室前期筛选出的具有逆转效果的冬凌草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作为探讨材料,以SGC7901/ADR细胞为探讨对象,探讨其逆转作用及逆转机制。探讨策略:(1)采取MTT(四偶氮唑蓝)法检测人胃癌耐药株SGC7901/ADR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如阿霉素(Adriamycin, ADR)、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和顺铂(Cisplatin, DDP)的耐药性;用MTT法检测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选择对SGC7901/ADR细胞抑制率小于20%的药物浓度作为该药物的非毒性剂量;MTT法检测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的逆转作用;(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蓄积和外排、ADR蓄积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药物作用细胞(SGC7901/ADR)后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3)半定量RT-PCR法检测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MDR1基因转录的影响;(4)采取HPLC法测定冬凌草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实验结果:(1)SGC7901/ADR细胞不仅对ADR有耐药性,对VCR和DDP也产生耐药性,且耐药倍数分别为11.68、2.89、2.97。通过细胞毒性检测,我们选取对细胞抑制率小于20%的药物浓度为非毒性剂量。冬凌草氯仿部位:10μg/mL、50μg/mL;冬凌草乙酸乙酯部位:12μg/mL、60μtg/mL;冬凌草甲素:2μM、10μM;迷迭香酸:2.4μM、12μM。在逆转实验中,耐药细胞经10μM维拉帕米、10μtg/mL和50μg/mL冬凌草氯仿部位、12μg/mL和60μg/mL冬凌草乙酸乙酯部位、2μM和10μM冬凌草甲素和2.4μM与12μM迷迭香酸处理后得到逆转后的IC50值分别为:3.73、9.25、6.06、8.29、5.63、4.39、3.42、11.02、5.71,逆转倍数为5.32、2.15、3.28、2.39、3.53、4.53、5.81、1.80、3.48,以结果可以看出,药物逆转倍数呈剂量依赖联系;(2)冬凌草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可显著增加SGC7901/ADR细胞内Rh123和ADR的蓄积,减少Rh123的外排。在Rh123蓄积实验中,与阿霉素阴性组相比,Rh123荧光蓄积倍数分别为:1.38、1.42、2.17、1.37;在Rh123外排试验中,荧光蓄积倍数分别为:1.16、2.15、3.01、2.30;在ADR蓄积实验中,ADR荧光蓄积倍数分别为:2.58、2.52、4.25、3.75。(3)冬凌草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可显著抑制SGC7901/ADR细胞内MDR1基因的转录及其蛋白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MDR1在转录水平分别下降了59.37%、50.01%、59.60%、58.29%,P-gp分别下降了17.10%、14.17%、18.83%、18.06%。(4)HPLC图谱显示,冬凌草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图谱峰非常相似,共有11个图谱特点峰,其中含量最高的8号峰是冬凌草甲素,在各部位中相对含量分别为13.84%和15.46%。结论:冬凌草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有较强的逆转人胃癌SGC7901/ADR细胞多药耐药性,耐药机制可能与抑制MDR1基因转录及其蛋白产物P-gp表达有关。关键词:冬凌草论文SGC7901/ADR论文P-糖蛋白论文多药耐药论文冬凌草甲素论文迷迭香酸论文
本论文由www.808so.com摘要3-5
Abstract5-11
英文缩略词11-12
第1章 前言12-28
1.1 肿瘤多药耐药形成机制12-15
1.1.1 多药耐药蛋白表达12-14
1.1.2 酶介导的MDR14
1.1.3 凋亡调控基因介导的MDR14
1.1.4 其他机制14-15
1.2 以P-糖蛋白为靶标的多药耐药逆转剂15-17
1.2.1 P-糖蛋白15
1.2.2 P-gp化学药物逆转剂15-17
1.2.3 P-gp中药逆转剂17
1.3 P-糖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机制17-19
1.3.1抑制P-gp的功能17-18
1.3.2 抑制P-糖蛋白表达18
1.3.3 对P-gp功能和表达的双重抑制18
1.3.4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18
1.3.5 一氧化氮(NO)对P-gp表达的调节18-19
1.4 胃癌多药耐药逆转探讨进展19-20
1.4.1 药物治疗逆转MDR19
1.4.2 基因治疗逆转MDR19
1.4.3 中药治疗逆转MDR19-20
1.4.4 其他策略逆转MDR20
1.4.5 多药耐药检测策略20
1.5 冬凌草探讨进展20-24
1.5.1 冬凌草化学成分21-22
1.5.2 冬凌草的药理活性22-24
1.6 冬凌草甲素探讨进展24-25
1.6.1 冬凌草甲素化学结构和性质24
1.6.2 冬凌草甲素的药理活性24-25
1.7 迷迭香酸探讨进展25-26
1.7.1 迷迭香酸的化学结构和性质25-26
1.7.2 迷迭香酸的药理活性26
1.8 本课题探讨内容和作用26-28
1.8.1 本课题探讨的内容和目的26-27
1.8.2 本课题探讨的作用27-28
第2章 冬凌草提取物逆转SGC7901/ADR细胞多药耐药性及其逆转机制探讨28-46
2.1 材料和仪器28-31
2.1.1 细胞株28
2.1.2 主要试剂及来源28-29
2.1.3 主要器材和设备29-30
2.1.4 主要试剂配制30-31
2.2 细胞处理31-32
2.2.1 细胞复苏31
2.2.2 细胞培养31
2.2.3 细胞传代31-32
2.2.4 细胞的冻存32
2.2.5 细胞计数32
2.3 试验策略32-37
2.3.1 MTT法测定耐药细胞耐药性32-33
2.3.2 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的毒性实验33
2.3.3 药物增加SGC7901/ADR细胞对ADR敏感性的实验33-34
2.3.4 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内Rh123蓄积和外排的影响34
2.3.5 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内ADR蓄积的影响34-35
2.3.6 药物对GC7901/ADR细胞MDR1基因转录的影响35-36
2.3.7 药物对GC7901/ADR细胞P-gp表达的影响36-37
2.3.8 统计学处理37
2.4 结果与浅析37-44
2.4.1 SGC7901/ADR细胞耐药性的确定37
2.4.2 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的毒性作用37-38
2.4.3 药物增加SGC7901/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38-39
2.4.4 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内Rh123蓄积和外排的影响39-41
2.4.5 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内ADR蓄积的影响41-42
2.4.6 药物对GC7901/ADR细胞MDR1基因转录的影响42-43
2.4.7 药物对SGC7901/ADR细胞P-gp表达的影响43-44
2.5 讨论44-46
第3章 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逆转SGC7901/ADR细胞多药耐药性及其逆转机制探讨46-60
3.1 材料和仪器46-48
3.1.1 细胞系46
3.1.2 材料和试剂46-47
3.1.3 主要器材和设备47
3.1.4 主要试剂配制47-48
3.2 试验策略48-50
3.2.1 ORI、RA对SGC7901/ADR细胞的毒性实验48
3.2.2 ORI、RA增加SGC7901/ADR细胞对ADR敏感性的实验48
3.2.3 ORI、RA对SGC7901/ADR细胞内Rh123蓄积和外排的影响48-49
3.2.4 ORI、RA对SGC7901/ADR细胞内ADR蓄积的影响49
3.2.5 ORI、RA对SGC7901/ADR细胞MDR1基因转录的影响49
3.2.6 ORI、RA对SGC7901/ADR细胞P-gp表达的影响49-50
3.2.7 统计学处理50
3.3 结果与浅析50-57
3.3.1 ORI、RA对SGC7901/ADR细胞的毒性作用50-51
3.3.2 ORI、RA增加SGC7901/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51-52
3.3.3 ORI、RA对SGC7901/ADR细胞内Rh123蓄积和外排的影响52-54
3.3.4 ORI、RA对SGC7901/ADR细胞内ADR蓄积的影响54-55
3.3.5 ORI、RA对GC7901/ADR细胞MDR1基因转录的影响55-56
3.3.6 ORI、RA对SGC7901/ADR细胞P-gp表达的影响56-57
3.4 讨论57-60
第4章 冬凌草提取物的HPLC浅析60-66
4.1 材料和仪器60-61
4.1.1 试剂及来源60
4.1.2 主要设备60-61
4.2 实验策略61-62
4.2.1 色谱条件61
4.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61
4.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61
4.2.4 精密度测定61
4.2.5 重复性测定61
4.2.6 稳定性测定61
4.2.7 加样回收率测定61-62
4.2.8 测定冬凌草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指纹图谱62
4.3 实验结果与浅析62-64
4.3.1 精密度实验62
4.3.2 重复性实验62
4.3.3 稳定性实验62
4.3.4 加样回收率实验62-63
4.3.5 冬凌草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63-64
4.4 讨论64-66
第5章 总结66-68
参考文献68-76
致谢76-7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探讨成果78

点赞:13655 浏览:5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