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学历史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本文论述了情感及情感教育的含义,并指出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经分析给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字:情感 教育 途径 方法 历史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情感教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步骤,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课改的深入,我国历史教育正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历史教育界展开了对历史科学目标的研究,但至今比较成熟的只是对认知领域和技能的研究,情感领域的研究尚未深入展开,既缺乏系统性,又缺乏操作性。可以说,当前的情感教育处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状态。因此,为我们对情感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和广阔的空间。

一、情感及情感教育的含义

所谓“情感”,是人的内心对外界信息产生的某种反应,以及在这种反应的基础上具有的一种较为复杂的与精神、心灵和心理状态相关的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情感的过程就是通过人内心体验来反映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在人的生活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情感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彰显。
情感教育一般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情优教,用积极、高尚的情感去开发、激活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及意义

(一)情感教育是解决我国传统教育弊端的主要手段之一

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内容。如果能用心、用情感去学习历史,会让人体会到历史人物和事件所带来的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获得好坏、美丑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启发学生对做人的精神和情怀进行思考,触动学生的心灵。但是,目前的中学历史教育却存在着严重的弱化情感教育功能的问题,历史学科常常被抽去了精神和情感的内容,剩下干瘪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望而却步。
(二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808so.com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认识,享受历史精神。情感因素是历史素材中固有的丰富的资源,历史中的悲、喜、美、丑真真切切、有血有肉。在某种程度上,读史,唯一需要的是用心用情感去体会、去体验。没有情感,就不可能产生对祖国的爱;没有情感的历史,也绝不可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和功能。缺失了情感的历史也不可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人类历史,当然也就不可能实现以人为本,达到探求“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文教育的目的。

(三)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一,促进认识活动的作用。情感可以使记忆持久。同一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授课,一个善于以史,一个则抱着冷漠的“客观主义”态度照本宣科,其效果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促进意志形成作用。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无意知觉统一和谐,使学生高度注意,使思维想象处于最活跃状态,精神系统达到最顺畅的境界。
其三,促进信念树立作用。带着热情去学历史,会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是学习历史最好的原动力和诱发力。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激发。
其四,促进行为规范作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用动人的史实、的语言,燃起学生的情感之火,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甚至一生都将产生影响。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情感教育原理认为: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纯认知”过程,而是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辨证统一。
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所以,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历史教育怎样使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呢?其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历史教材的简约性、综合性强,从而使本来生动形象感人的历史内容的情境性大为失色。因此进行情感教学,要根据历史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多方面的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触“境”方能生情。
放录音、投影、历史录像也是创造历史情境的方法之一。如讲《新中国的成立》时,播放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录像,学生马上有一种自豪感。历史教学挂图、教材上的历史图、人物图,历史环境之一,如讲唐朝《步辇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再通过老师有声有色地描述唐太宗三考吐蕃求婚使者的故事,使学生也仿佛置身于共庆民族团结,分享共同创造祖国文明的欢乐情感中。

(二) 挖掘历史内在魅力,激活学生的潜在情感

历史的特点之一就是过去性,同现实生活的距离拉得越远,学生感受力、接受力就越差,相反,对现实生活的东西很敏感,容易产生较直接、形象、生动的感受,这是求近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共同心理分为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和求短心理。其中求近心理是指读者喜欢知道发生在自己周围,同自己有关的事情。
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但历史本身却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历史这一魅力,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好奇心和兴趣。心理学认为,好奇是人的一种本能,好奇向前发展即兴趣,“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历史教育,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氏族公社的发展时期为什么先母系后父系?”“圈地运动中为什么羊会吃人?”“西安事变中为什么不一把给杀了?”如此等等的问题,学生喜欢思考因而盼望历史课早点到来以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体验,即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可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要亲自行动或身临其境,间接体验则须借助想象、虚拟。《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习过程是间接感知历史的过程,应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兴趣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进行历史想象与体验,加深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理解。”
历史学科是情感教育很好的素材,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历史教学渗透了情感教学的特征即教师从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自己的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再现历史事件的情节、人物的形象及与之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对史实的认知、启迪思维、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知情并举的效果。

(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对教学起着推动的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把学生真正摆在“人”的主体地位上,尊重其人格,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获得知情并举、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历史学科运用情感教学,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和素质的根本目的出发,把“知”与“情”的教育视作同等地位,贯穿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以知、以情启智”,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节中“乐教”、“乐学”,教学相长,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刘克兰:《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吴也显: 《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陈侠:《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信息:于海蛟(1969.9—),女,单位:义县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方向-历史,本科,中教高级。

点赞:4869 浏览:1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