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中医607例经采供血传播HIV/AIDS感染者中医证候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后引起的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而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综合征,临床体现形式多样,但随着抗病毒疗法的出现,目前艾滋病已经以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根据中国CDC估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存活的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死亡2.8万。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目前面对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虽然艾滋病已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抗病毒疗法昂贵,副作用多。相比之下,中医学有其独特的论述和临床治疗优势,以九十年始,国家进行了一系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和探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随着中医药参与艾滋病治疗探讨工作的深入展开,将会惠及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患者。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艾滋病的中医治疗虽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艾滋病中医治疗论述探讨起步较晚,特别是在艾滋病的中医证候探讨方面还有着较多不足,普遍还停留在简单的经验总结层面,缺乏系统的、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由此艾滋病大样本的中医证候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1探讨目的对607例经采供血传播HIV/AIDS感染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通过对四诊信息的整理、浅析和统计,探讨经采供血传播的HIV/AIDS感染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2探讨对象607例HIV/AIDS感染者全部来自河南、安徽地区合作医院筛选的人群,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3探讨内容采取国家重大专项“艾滋病中医证候学探讨”所研制的《艾滋病中医证候学探讨四诊信息采集表》采集经采供血传播感染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包括一般信息、近3个月的症状及体征、治疗用药情况、舌脉象情况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测数据。4探讨策略采取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与浅析。分别采取描述性浅析、探讨性因子浅析和卡方检验等。5探讨结果5.1文献探讨结果根据检索对策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手工筛选及文献分类,共检索出相关艾滋病的中医探讨方面的文献近500多篇,挑选出符合要求的57篇证型相关文献进行浅析。所有文献关注的症状基本相似,主要集中在乏力、皮疹、发热、咳嗽、纳呆、腹泻、胸闷、自汗、头痛、消瘦、淋巴结肿大、盗汗、恶心、脱发、口干等。无症状期的证型主要有湿热内蕴、气郁痰凝、气阴两虚等,AIDS期主要是湿热内蕴、痰热蕴肺、痰瘀互结等。5.2607例经采供血传播的HIV/AIDS感染者的中医证候学探讨5.2.1607例感染者艾滋病证候学总体分布规律通过对607例感染者全部访视信息的探讨,发现内因以气虚的检出率最高,累及阴阳,兼有气滞、血虚;对外邪的易感性来看,首先是湿邪,然后是火(热)邪、寒邪;病位主要在肾累及脾、肺和肝,且以里证为主;舌色以淡红舌为主,其次是红色和淡白舌;舌形多见胖大齿痕,其次见瘦薄和裂纹;舌苔色以白苔最多见,其次为黄苔;苔质以薄苔为主,其次见厚腻苔;脉象最多见细脉,其次是沉脉、数脉。607例感染者中最多见的症状为乏力、神疲、气促、心悸、烦躁等症状为主,证型以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脾气虚为主。总体辨证印象以虚证为主,兼有虚实夹杂。因子浅析结果经四次方最大正交旋转和结合碎石图,提取前5个因子为主公因子。分别为湿热因子、气逆因子、气血虚因子、气虚因子和情绪因子。累及脏器主要为肾涉及肝、脾、肺、心。5.2.2病性病位在免疫指标、干预手段、临床分期和性别上的差别探讨通过对第一次访视数据浅析后发现病性在男女性别、不同的干预手段上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别,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和CD4水平上有着显著性差别。607例感染者的病情在中医病位在男女性别体现上没有显著性差别,在不同的治疗案例的干预下有差别,但差别不显著。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和CD4水平上有着显著性差别。5.2.3病性、病位、症状和证型与临床分期、免疫指标相关性AIDS期感染者的病性以阳虚为内因,兼有气虚、阴虚。对湿邪、火(热)邪的易感性强;病情主要累及脏器为肾、脾、肺;AIDS期感染者主要症状分别是乏力、神疲、夜尿增加和气促,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21个;AIDS期感染者的主要证型体现为脾肾阳虚、脾肺气虚、和气阴两虚。无症状期感染者的病性以气虚为内因,兼有阳虚和阴虚。对湿邪、火(热)邪的易感性强;病情主要累及脏器脾、肾、肝;无症状期的感染者主要症状为乏力、神疲、腰膝酸痛和头晕,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4个;无症状期的感染者证型主要为脾气虚、湿热蕴脾和脾肾阳虚。CD4100的感染者病性以气虚、阳虚为主。对火(热)邪和湿邪的易感性强;病情主要累及脏器为肾、脾、肺;临床体现以乏力、健忘、腰膝酸痛和夜尿增加为主。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20个:证型主要体现为脾肾阳虚、脾肺气虚和脾气虚。100CD4200这组感染者的病性以阴虚为主,兼有气虚。对湿邪及火(热)邪易感性强。病情主要累及脏器为脾、肾、肺。临床体现以乏力、神疲、烦躁、气促为主。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23个。证型以气阴两虚、脾肺气虚和肝火炽盛为主。201CD4350这组感染者的病性以气虚为主,兼有阴、阳两虚。对湿邪及火(热)邪易感性强;病情主要累及脏器为脾、肝、肾;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乏力、烦躁、腰膝酸痛和健忘。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22个;证型以肝肾阴虚、肝火炽盛和脾肾阳虚为主。351CD4500的这组感染者中病性以气虚,阴虚和气滞为主。对湿邪及火(热)邪易感性强;病情多累及脏器为肾、脾、肝。症状体现以症状体现以症状体现以腰膝酸痛、乏力、烦躁和健忘为主。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13个;证型以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和肝郁脾虚为主。CD4500的这组感染者病性以气虚、阴虚为主,兼有阳虚、气滞。对湿邪及火(热)邪易感性强;主要累及脏器为肾、肝、肺。里证居多;症状以乏力、腰膝酸痛、夜尿增加和感冒为主。出现频率≥50%的症状有21个;证型体现以气阴两虚、肝火炽盛和肺气虚为主。5.2.4讨论艾滋病非一单纯性疾病而是由多种相关性疾病组合而构成的一类综合征。虽然目前中医界对艾滋病证候的认识未能统一,但也是见仁见智,本人通过实地调研、系统探讨后认为,艾滋病感染早期有着潜伏期呈现伏邪温病特点,辨证应遵以伏邪温病辨证特点;艾滋病中期病情缠绵难愈呈现湿温特点,辨证当然应遵以湿温特点来辨;艾滋病晚期因久病入脏,而呈现虚劳病特点,辨证则以脏腑内伤辨识策略。由于本探讨收集信息多属于艾滋病期患者,久病入脏,属虚劳病范畴,所以本探讨以脏腑辨证角度进行证候划分。归纳607例经采供血传播艾滋病患者,发现其主要症状体现为乏力、神疲、气促、心悸、烦躁;以中医辨证看,涉及多个脏腑,体现较为复杂;且在症状上与文献探讨结果有着一定差别。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病性探讨发现,湿邪是患者最常见的一类病因,笔者推测这可能与病情缠绵不愈、后天脾肾之气受损有关。病邪感染人体后可直中肺胃,久之损及脾肾,不同于其他疾病的是,损伤的历程较缓慢,日久累及全身五脏六腑。由此,笔者更倾向于将HIV病毒视为中医的湿邪,除了证候体现外,艾滋病中医治疗策略也与湿邪的治疗极其相似,如湿邪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易袭人体的下焦,病程长缠绵等等,都与艾滋病诸多特点相吻合。所观察的患者的主要证候以虚证为主,这可能和病情所处的临床分期有关,统计发现84.02%患者均为艾滋病期病人,无症状期病人较少,且患者生活条件和医疗环境相对较差,探讨结果基本能反映了采供血传播HIV/AIDS感染者尤其是艾滋病期的中医证候特点。通过对证候、临床分期和免疫指标的深入探讨后发现,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CD4计数的不断下降,病性也开始了以以气虚、阴虚为主向以阳虚为主转变的历程,病位也开始了以各脏腑兼夹向以肾为主转变的历程,最终呈现脾肾阳虚的病理历程。本次探讨的607例艾滋病患者,均为采供血感染,传播途径单一,受自身体质、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诸因素影响,其症状、病情体现自然有其自身的特点。此次探讨,因涉及到学不足,有的一直在服用抗病物治疗,无法收集到艾滋病自然病程信息,且收集到信息受时限限制,不能全面反映艾滋病全程疾病证候特点,有待进一步。另一方面,干预措施利用前后,患者病情信息缺失,无法比较和评价干预措施的优劣,有待对信息采集进行更加严格的制约和规范。关键词:中医证候论文经采供血传播论文HIV/AIDS论文
本论文由www.808so.com中文摘要6-11
Abstract11-20
前言20-22
文献综述22-45
综述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探讨进展22-38
1 病因病机22-24
2 治法治则24-25
3 辨证分型25-26
4 临床治疗方药26-36
5 总结展望36-38
综述二:艾滋病中医证候学探讨概况38-45
1 临床分期与证型38-39
2 传播途径与证型39-40
3 CD4计数与证型40-42
4 地区与证型42-43
5 回顾性证型文献探讨43-45
第一部分:文献探讨45-47
1 材料和策略45-46
1.1 检索范围45
1.2 检索途径45
1.3 入选标准45
1.4 排除标准45
1.5 浅析策略45-46
2 结果46-47
第二部分:607例经采供血途径感染者中医证候学探讨47-104
1 调查对象47-48
1.1 诊断标准47-48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48
2 调查内容48-50
2.1 一般信息48
2.2 实验室检查48
2.3 舌脉象采集48-49
2.4 问诊(近3个月)49-50
2.5 望诊50
2.6 闻诊50
2.7 切诊50
2.8 辨证印象50
2.9 西医诊断50
2.10 治疗情况及时间50
3 调查策略50-51
4 质量制约51
5 数据处理51
6 结果51-101
6.1 一般资料结果51-54
6.2 症证分布规律探讨54-67
6.3 病性病位与临床分期、干预手段、免疫指标、性别的联系探讨67-79
6.4 不同临床分期和免疫指标的病性病位结果79-87
6.5 症状、证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结果87-90
6.6 症状、证型与免疫指标的相关结果90-101
7 结论101-104
7.1 607例感染者艾滋病证候学总体分布规律101
7.2 病性病位在免疫指标、干预手段、临床分期和性别上的差别探讨101
7.3 病性、病位、症状、证型与临床分期、免疫指标相关性101-102
7.4 讨论102-104
参考文献104-111
致谢111-112
个人简历112

点赞:9965 浏览:3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