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实证地区金融推动经济增加“门槛效应”实证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本文以山东省和上海市为例,对其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进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1991年是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的“门槛点”,金融发展水平是其重要的“门槛条件”,山东省现阶段正处于供给引导型的经济金融发展阶段;而上海市处于需求跟随型阶段,上海市经济金融化程度较高,是山东省长期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地区金融
引言
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表明:经济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有所不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门槛效应”)。已有关于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多数建立在线性关系假设上,但经济和金融环境的不同可能造成二者存在非线性关系,只有满足“门槛条件”,金融才可促进经济发展。对山东省与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先进水平的差距,研究山东省与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假设

适度发达的金融发展水平将会促进经济增长。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促进资本形成和积累,并通过减少金融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来提高投融资效率以推动经济发展。消费信贷等众多金融服务、金融业务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从而减少消费的约束、促进消费增加、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完备的金融服务可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信贷和信用证服务以提高贸易和结算的效率。另外,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为新技术提供较多的金融服务以合理地分配金融投资的风险,有效地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可实现地区间资金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本文选择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深化比率指标来描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以研究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门槛效应”的存在是金融经济关系实证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使各种金融功能充分发挥自身效用,这些条件构成了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门槛”。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水平、信用环境等金融发展软环境等都有可能是“门槛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金融发展水平。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邹氏”转折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对地区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邹氏”转折点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在整个样本的各子样本中模型的系数是否相等。如果模型在不同的子样本中模型的系数不同,则说明该模型中存在转折点,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协整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主要用来检验断点前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是否存在显著不同。
实证研究

(一)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指标及其数据来源

1.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指标。第一,经济增长指标。本文采用地区名义GDP代表地区经济增长规模,因为代表金融发展的自变量均没有进行人均处理,而且省市地区公布的人均GDP采用了不同的计算口径。第二,地区金融发展指标选取。构建金融发展指标是合理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基础,是讨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关系进而探寻其内在作用机制的前提。一是金融发展规模指标(FIR):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金融资产规模指标包括广义货币、股票总市值及保费收入等;二是金融深化指标(DEPTH) :金融机构的信贷额与GDP的比值。本文选择上海市作为山东省的对比对象,因为上海市经济金融发达,经济金融发展已经满足部分“门槛”条件,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以体现。
2.数据来源和研究年份选择。山东省和上海市1978-2010年期间的经济增长和金融数据来源于《山东金融统计年鉴》(2011)、《山东统计年鉴》(2011)、《上海金融统计年鉴》(2011)、《上海统计年鉴》(2011)。年份选择及时段划分:1978-1984年,我国金融体系迈出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统揽所有金融业务的金融体制;1984-1991年,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相继出现,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的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1991-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并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汇率并轨、放松对同业拆借利率的控制;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金融国际化步伐加快。

(二)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

1.邹氏转折点检验。首先对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发现:山东省1991-2010年、上海市1990-2010年期间GDP、FIR和DEPTH具有协整关系。对山东省和上海市的FIR、DEPTH与GDP进行邹氏转折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山东省的断点出现在1991年;上海市的基础金融功能比较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基本上都对上海市金融经济关系造成重大结构性的影响,对上海的检验出现多个断点,最显著的则为1990年发生的断点。本文则选取最为显著的结点,即上交所成立的1990年作为断点进行后续研究。此时断点能够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在1990年上海市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出现的结构性变化更加突出。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山东省断点前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1978 -1991年的区间内,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在滞后一期的情况下,都显著地推动了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在此期间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带动银行等金融机构规模的扩张、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从而使金融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但金融效率并不高,金融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而在断点后(1991-2010年),山东省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指标都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只是其发展作用的时限向后推迟一年。从实证结果看,金融发展水平是金融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的“门槛条件”,金融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开始促进山东省经济的发展,此时属于“供给引导型”经济金融发展阶段。由表3可知,上海市经济增长能够带动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深化程度的增加,而且能够通过5%或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不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上海市经济的快速、高水平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日益多样化、复杂性、深层次化,经济增长带动金融发展的作用逐渐地增强,上海处于需求跟随型的经济金融发展阶段。实证分析结果还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是不可忽视的“门槛条件”。根据表3,在断点后的期间内,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上海市经济和金融进入良性发展循环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门槛条件”开始发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二者互相带动、相互提高,共同推动上海市经济金融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实证检验结论。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需跨过一定的“门槛”,即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金融发展水平。1991年是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门槛点”;上海市经济金融化程度较高、对政策性金融变革比较敏感,从而造成断点不止一个,本文则选取最为显著的1990年(上交所成立);两地金融资产规模扩张都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深化程度作用则出现分化,山东省金融抑制现象比较突出,上海市金融市场化体制进行地比较充分,山东省应努力消除金融抑制现象、继续进行金融体制改革;1991年前,山东省经济发展显著地推动了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和金融深化程度,这表明金融体系的建立推动了金融发展但作用相对有限。1991年后,当山东省金融相关比率与金融深化比率跨过金融资产规模扩大、金融机构发展等“门槛条件”时,金融发展大大促进了山东省经济增长。上海市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具有持续的推动作用,正处于“需求跟随型”经济金融发展阶段;在断点后的时间里,上海市金融发展“门槛条件”开始发挥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上海市的经济和金融开始进入良性的发展循环阶段;山东省和上海市在金融经济关系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的时点,都跨越了金融发展水平等相应的“门槛条件”,但山东省正处于供给引导型阶段,而上海则处于经济金融更高级的需求跟随型发展阶段。
政策建议

(一)加快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

经济地理条件、金融政策倾斜、金融生态环境差异是区域间金融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上海市作为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国家的重点培育和支持,在政策倾斜、税收优惠、资金流动、金融市场化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政策介入。合理的政策能够有力地推动金融市场化的进程、缩短金融发展周期。

(二)完善区域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完善的法律制度有助于金融深化及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的法律和良好的金融发展生态环境能够大幅地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因此应不断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山东省要重点落实国家关于金融发展与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改善区域金融发展的环境;加强居民诚信意识教育以提高诚信在现实金融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建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经济发展需要多元化金融服务。以银行等金融为主的间接融资服务和以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服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金融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增长,并缺乏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所以,山东省应坚定不移地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努力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既要充分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积累的规模效应,又需积极提高股票等证券市场资金配置与使用效率,从而创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四)优化融资结构

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等,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适当扩大长期金融债券的发行以解决商业银行存在的附属资本不足的困境;促进和引导民间金融发展: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地方性中小民营银行,民营银行能够发挥其地缘优势,降低当地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以促进当地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刘东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及实证经验[J].生产力研究,2009(10)
2.吴新生.基于我国新区域面板数据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11)
3.赵振全,于震,杨东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联研究:基于门限模型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

点赞:7398 浏览:2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