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征文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得到空前发展。计算机和投影仪的结合,能以PPT课件、Flash课件等为平台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感官刺激元素有机结合,充分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下面给出了三个评价层次,为多媒体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作出实例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层次;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1]。计算机和投影仪的结合,能以PPT课件、Flash课件等为平台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感官刺激元素有机集成,充分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本论文试图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角度给出评价教学手段之优劣的三个层次,然后根据这个评价层次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做出实例分析。

一、评价教学手段优劣的三个层次

1.有效与无效之界
教学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对教学环节的效果可以作出初步的评判。笔者认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则有
效,否则无效,甚至负效。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以此作为衡量尺度,能起到很好的筛选作用。
一般的,PPT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设计为一个封面,用来注明制作者姓名、单位和时间。笔者注意到,大多数课件在这个封面上还会粘贴精美的图片,但粘贴的图片非常随意,殊不知这种随意性可能犯严重的错误。
2.高效与低效之别
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完成相同的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课堂效果有高低之别。得到大量实践肯定的情景教学中,就其情景引入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相应的情景。
3.长效与短效之分
从记忆的稳定性和理解的深刻性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的课堂效果还有长效和短效之分。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与静态相比源于:论文范文网www.808so.com
,动态对人的刺激更强烈。因此,物理概念教学中,把关键字动态化,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实例分析

1.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注意其不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2]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创设物理情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的
兴趣。
然而,对一门学科的兴趣绝不能停留在现象的感性刺激上,而需要对真理追求中理性地、系统地、深刻地思考作为持久的保障。就一堂课,给出多个物理情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通过细心观察画面,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一情景逐个分析,横向比较、探究做圆周运动存在的共性,从而归纳总结出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应该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力——向心力,这就是一堂成功的
课。综上,多媒体展示的情景能够从感性刺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兴趣,而持久的兴趣源于对真理的孜孜追求中。在教学手段如此发达的背景下,对物理学科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我们从这个高度反思多媒体教学,或许我们就不会陶醉于多媒体教学的优
势中。
2.突破知识难点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注意其负面影响
长久以来,物理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难”,教师觉得难教,学生感到难学,其原因就是学生生活经历的缺失与物理同生活密切相关的矛盾、学生抽象思维的缺失与建立物理模型的矛盾。但需要注意到,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高中物理中所有的抽象的知识点都通过多媒体技术一一化解,那么这就完全剥夺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笔者认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对抽象知识点的教学应该逐渐摆脱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
3.提高课堂容量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注意其隐蔽的危害
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受到严重的时空限制:例如,口述多个不同的物理情景时,只能依次逐一叙述;做演示实验时,几乎不可能仅演示一两遍而惠及全班同学。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些几乎就不是问题了,一张PPT可以安放多幅不同情景的图片,一切尽在不言中;对于观察比较困难的演示实验,可以拍成视频,多媒体一播放,既真实又便于全班同学观察。但是,笔者也注意到,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味地扩大容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堂课下来,时间非常紧凑,学生点头哈腰貌似理解了,实际上他们没有消化。因此,从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来看,大容量的多媒体教学是高效的,但从能力目标的达成来看,则可能是短效的。

三、结论与思考

高效与低效、长效与短效是基于有效教学的基础之上的,但它们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明显的包含或被包含关系,高效的可能低效,低效的可能长效。因此,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该有机融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和实际的教学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效果的最大
化、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点赞:20509 浏览:8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