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浅谈低碳式风景园林建设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生态学原理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城市规划界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倡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进一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等原则,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不可或缺性与能源短缺的社会现实,已经成为一组亟待调和的矛盾。随着“低碳经济”概念应运而生的低碳理念,为解决这组矛盾带来了曙光。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有望成为建设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环境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之一。
2.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2.1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在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风景园林建设领域(特别是城市中的风景园林)的高能耗现象越来越突出,它们贯穿在从园林材料的生产到园林的施工以及后期运行、拆除、更新等各个阶段。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可望从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1)通过本地或就近选择材料,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在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由此带来总体能源消耗的减少;(2)通过选择“低碳”材料替代“高碳”材料来减少风景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例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3)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能等)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及其产品在风景园林中的推广应用(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来照明等);(4)以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延长园林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能源消耗总量。(5)拒绝仅仅为所谓景观效果而设计高耗能(如大面积的玻璃墙,易散热的薄墙体,不必要的大空间等)的建筑或构筑物。
2.2 提高风景园林营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越来越多地运用采伐木材(特别是古树、大树)、新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玻璃等人工材料),并且随着频繁的城市更新,又会对“旧”的材料弃之不用、移除重建。而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则提倡对园林材料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寻求对已成型、已使用材料的改装、重构等创新设计措施,使越来越多的园林材料得以循环再利用。各种园林材料在工程前、工程中和工程后的多次利用无形中就可以提高其所包含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3 增强风景园林的碳汇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储存于植物根际或土壤中——积极扩大碳汇,是成本较低的减碳途径之一。据测算,每公顷阔叶林每年大约吸收360t 碳当量、每公顷针叶林每年大约吸收930kg 碳当量、每公顷草坪每年大约吸收870kg 碳当量,林木每生长1m2,平均吸收1.83t 二氧化碳。由此看来,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绿化率,实际上就是在固碳减碳。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提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具体体现在多建生态景观,少建大面积硬地广场和草坪广场,限建高耗电的人工瀑布、喷泉,多营造有利于户外健身、增氧、减少热岛效应的林荫地等,并保留自然山体、河湖水景等在城区的原始位置,借此方法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碳汇能力,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 低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3.1园林植物的绿量:植物的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中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是三维绿色生物量的简称。植物的叶面积是植物产生环境效益的主体,绿色植物产生的一系列环境效益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的固碳作用也不例外,这两种作用过程通过绿色叶面积与阳光和周围环境产生交流和作用完成,估算植物的环境效益值,就应以其绿量为标准。因此,若暂且不论具体的植物种类,植物的绿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植物固碳能力的高下。本文从植物群落的结构、单株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其郁闭度三方面来探讨植物的绿量对其固碳作用的影响。
3.1.1植物群落的结构研究表明,随着植物群落层次的增多,固碳率明显增加:多层林>复层林>单层林。因此,推荐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多运用乔灌草结合的多层植物群落结构。
3.1.2叶面积指数植物的叶面积指数越大,单位面积绿地的叶片面积越大,固碳释氧量就越大。
3.1.3郁闭度城市园林植物的固碳率随着郁闭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加。建议增加或选择郁闭度高的树种,并且加强养护管理,使植物能够提高其郁闭度。
3.2园林植物的种类
3.2.1固碳能力高的园林植物种类根据前人的测量数据发现,某些植物种类在固碳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固碳能力较高的园林植物如垂柳、糙叶树、乌桕、麻栎、醉鱼草、木芙蓉、荷花、蝴蝶花、火棘、锦带、刺槐、桃、夹竹桃、金钟花、金叶女贞、广玉兰、槐树、喜树、悬铃木、香樟、枇杷等。
3.2.2低养护、节约型园林植物种类除了考量单纯直接的植物固碳能力之外,考虑到低碳城市园林是需要统筹于低碳城市整体发展的宏观视野中来考量的,因此结合低碳城市的核心理念“低排放、高能效”来看,低养护、节约型的植物即符合这一要求。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大力推广耐旱植物、耐瘠薄植物、节水植物、易养护植物、攀援植物、屋顶绿化植物、岩生植物以及优良的乡土树种等各类养护管理简单的园林植物。
3.2.3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在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越为丰富,其整体的固碳能力就越高。
3.3低碳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模式:综合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园林植物的固碳能力会因其不同要素而凸显优劣差异。为了加强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本文尝试通过某几类园林植物在固碳方面的优势互补,共同营建低碳园林。园林中常见的植物配置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3.3.1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搭配灌木树种在固碳释氧能力方面要显著高于乔木树种;灌木地被植物的固碳释氧量高于草本和藤本植物。另据试验,供试植物类型单位土地面积上固碳释氧能力表现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因此,建议加大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应用比率,并且两者可搭配使用:既可增加单位空间绿量、改善冬季绿地景观,还可以有效地增加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
3.3.2速生源于:论文封面www.808so.com
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研究表明,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明显高于慢生树种。但出于长远考虑,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种植,既可有较高的固碳效益,又能形成长久良好的植物景观与生态效益。
3.3.3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适当增加彩叶植物彩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常绿植物要强的多,这可能与其色素(花青苷)在叶片中含量和分布的差异有关,从而影响了叶片反射光谱的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但考虑到大部分彩叶植物与落叶植物在秋冬都要落叶,其深秋及冬季的固碳效益几近于零。因此,将常绿植物与彩叶、落叶植物搭配,即可弥补这一不足,在保证秋冬季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的同时,形成四季皆宜的植物景观。
4、结语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的今天,以低碳为目标的城市景观营造将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必然选择。就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而言,应当将植物的固碳释氧效应与滞尘、吸污、杀菌、降噪等其他各种生态功能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努力构建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系统,最终才能确定其科学的植物配置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低碳、高效。
参考文献
谷永新,李洪欣.“低碳城市”的思考[J].建筑节能,2008,8
李想,李海梅,马颖,等.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08,8
(作者单位:沈阳福瑞园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点赞:30772 浏览:14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