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组装发挥性学习方式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当前的中专学校信息专业教学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水平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渡,对于造就综合型实用人才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这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联系实际脱节、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教学空间资源不宽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要发挥出研究型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成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研究性模式;分析
1007-9599 (2012) 17-0000-02
1当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不足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42%的计算机与运用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学习中兴趣不足,经进一步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学生对于中专校的就业前景存在迷惘,认为当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业都存在问题,中专校毕业生以后的出路很艰难。其次,许多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以前接触较少,基础薄弱,学习中感到有压力,过高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许多教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没有能够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基础进行教学,尤其是没有将学生充分融入其中,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重要方面。
1.2理论联系实际存在缺陷环节。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科目,教学过程应当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消化吸收,提高综合能力。但是部分教师侧重于理论讲解,学生没有及时进行实践操作,或者操作时间不足、次数不多,整个教学活动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尤其是在电脑维护升级、系统故障处理、网络故障分析研究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学中,实践不足,学生也没有能够及时地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分析之中增强能力水平。
1.3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应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于中专校的学生而言,无论是从身心发展的特点,还是教学培养目标的角度,都应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一些教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没有较好地兼顾到这一点,还是按照直接给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实际上学生因为缺乏了有效的互动,思维活动在课堂上并没有完全动起来,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难以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2发挥研究性学习模式在突破上述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
2.1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深入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在开展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的时候,应当紧密结合社会大形势以及本专业的特点,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中专校的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公布国内计算机拥有量、维护与维修市场的巨大以及对此类人才的紧缺等方面,让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前途与空间方面,具有更为全面的分析与理解。另外,笔者还注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多设置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或者独立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以研究性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前延教学环节提高参与程度。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如果将全部的教学环节放在课堂之上,显得较为仓促,受制于时间以及场所等方面的因素制约,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全部按成。笔者在教学中,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将教学环节向前推进,以有效的预习活动作为抓手,提高学生的预习习惯以及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找准学习的难点,提高学习目标性。一段时期以来的实践证明,要求学生提前介入学习,开展充分的课前预习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教材中一些基础性操作内容提前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思考难点,解决了这些基础性的内容之后,重难点突破放在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相互研究分析与讨论之中对重难点进行深度研究,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设置探究题纲给予自主空间。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是全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设置鲜明的线索,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笔者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中,除了实践性较强的操作演示之外,还专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纲,从计算机知识点到操作要点等方面,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掌握实际情况,提出一组启发性问题,要求学生边思考边讨论,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活动。这样一组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笔者在教学中还经常结合实践操作进行探究引导,如笔者得知一名学生自己使用的电脑出了问题,经常出现重新启动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法找出原因。这样的问题电脑正是笔者进行现场引导研究学习的好载体,笔者以这位学生的问题电脑作为讨论分析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在哪一个部位或者配件上面出现了问题。学生在笔者的要求下,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研究。学生根中国论文中心www.808so.com
据电脑出现问题的症状,排查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病毒、系统损坏、内存不足、主板故障、显卡损坏等等,为了验证这样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和测试卡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分小组的分析研究以及实践测试,最终自己动手找出了问题所在:问题电脑显卡风扇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引发温度上升,引发重启。这样的问题通过笔者引导启发的形式,带领学生逐步分析寻求问题的根源所在,最终通过排除法逐一排除各种可能性,找到了问题,进行了维修。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研究的作用,并且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鼓励质疑探究深度开展学习。学生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并提出质疑。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实训设备,为了降低损坏率以及提高学生质疑探究成效,要求学生实践操作时候必须要先完成实验报告,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在确认后进行操作。操作中遇到不清楚或者难以解决的方面,在局域网上进行交流,大家一起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家庭以及周围的问题电脑进行维修与维护,无法解决的问题正好作为相互研究与质疑的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2.5及时鼓励增强积极学习情感。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学习一方面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计算机学习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学习枯燥程度较高,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延续下去,此时,适当的积极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活动深入有效开展。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寻找学生的成功之处以及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让学生在心中增强积极情感,对计算机组装于维修学科的学习提高兴趣。实践证明,这样的积极情感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中专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将研究性学习模式作为创新与改革的切入点,整合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孙璐.对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7).
杨鹏娟.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新课程(教师),2010,(11).

点赞:36195 浏览:16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