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实践高中散文教学实践学年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高中阶段,散文占有比较大的篇幅,散文教学理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文本的不恰当处理,把散文鉴赏变成了对词、句的机械分析,把一篇优美的散文肢解成零碎的词句,导致散文课失去了美感,造成散文教学的一种缺失。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对散文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中散文;语言;情感
散文被称为“美文”。散文不如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不如诗歌含蓄凝练,音韵和谐;不如戏剧具有激烈的性格冲突、矛盾冲突;不如文言文知识性强。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阅读和学习散文,认为散文没意思而且很简单,就是读一读、看一看。然而,散文教学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呢?笔者结合自己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一、把握文章的整体架构,理清思路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分析散文的结构美要抓住“文眼”,这样教学才能收到“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的效果。“文眼”既是全文主旨,又是行文线索。如《爱莲说》的线索或文眼就是第一句“可爱者甚蕃”中的“爱”字,它是全文总帽,统领了下文。
作者不仅写了陶渊明及世人的花之“爱”,更写了“予独爱”,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二、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模仿写作

散文的语言优美洗练,人们常用“余音袅袅的洞箫、明净无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来比拟它。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引导学生深入去挖掘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从余光中的名文《听听那冷雨》中便能窥探出真正学者散文的艺术魅力:第一,结构浑然一体无衔接瑕疵之感;第二,对“冷雨”的描写突出了在冷寂凄迷的氛围中创造出古韵的意味;第三,语言华丽优美而不浓腻,顾盼妩媚而不生硬,跌宕多姿而不诡谲;第四,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得当描写传神,如比喻、通感、叠字、引用、排比衔接紧凑,运用精妙;第五,在和谐的神思中我们听到冷雨下作者的心声——乡愁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一种超越时空亘古不变的文化和生命意识。
散文的语言质朴而自然,人们又用“甘洌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烟波云海的扇画”来形容它。如《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其中用“泻”生动地表现了荷花的轻柔流动美感,用“浮”字描写青雾弥漫着荷塘,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要体会修辞并模仿写作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确只有认真品味,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来。

三、体味文章意境,实现感情共鸣

散文既有诗一般的语言,又有诗一般的意境。散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或抒情,或言志,或明理,这便是散文中的“意”,而散文中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与“境”的精妙结合使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散文时更能领会美文中的丰厚的底蕴和雅致的趣味。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一方面,从精细朗读出发,使得作品的情感与学生读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共鸣,进而体会到散烈的神韵魅力。如朗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等,最能在淡淡的情愫中回味无穷。另一方面,在散文的学习中,我们吸取的不应该只是文本表面传达出来的事件、人物、情感,更多的应是它的内在精神和意蕴,并结合时代的特色加以形象化、贴近化。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章,既了解到散文的美、散文的哲思、散文的情感,感悟作者的思想、态度,又激发他们心中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参考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808so.com
文献:
柳小艳.浅谈高中散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9).
杨春梅.高中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6594 浏览: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