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书法走向纯艺术与高校书法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柏林墙的倒塌到比尔·盖茨的财富排名居世界首富的前列,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808so.com
宣告了传统的工业时代结束和信息时代的开始。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书法将何去何从?中国书法还能发展吗?中国的书法教育又该怎么办?本文旨在试探信息时代与高等院校书法教学的对策,抛砖引玉,引起重视和思考。

一、信息时代将使书法走纯艺术化之路

书法的产生可追溯到文字的产生,甲骨文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最古老的自成体系的汉字系统。当时人们凡事都要占卜,把占卜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完全是为了应用。也就是说,甲骨文完全是纯实用性的。用现代人的审美观点来看这些龟兽骨上的文字,不乏古朴拙厚的美感。但是不能说当时人们已有很自觉的艺术修养。如果说早期的甲骨文也具有艺术性的话,那只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当时的“书法”只是作为一种语言载体为实用需要服务的。
书法除具有实用性以外还有观赏性,否则,没有引起人的审美愉悦,书法也就无法成为艺术了。秦朝统一文字,丞相李斯的秦篆从整体看横有行纵有列,从单字看线条流畅圆润,有了美观的追求,这意味着书法一定程度地进入了自觉的创作,不仅为了实用也是为了人们的审美的需要。形成实用性与观赏性并存的局面,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不同时期各自成分所占比例不同。从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实用性随社会的发展而减少,观赏性逐渐增加。这其中有三次,第一次是在明清,当时人们的居室有增高,也有了足够大的供书家们挥洒的纸张,书画成了居室的装饰品。王铎、傅山、张瑞图等书家的作品有的长达丈余,具有了很高的观赏性,并不像以往的作品一样,篇幅都很小,一般只应用于书信往来、奏折、抄写等等,如王羲之、米芾的作品。明清时代将书法悬之壁上,人们对书法艺术有了更自觉的追求,笔法、墨法、章法都比以前更丰富。人们的审美趣味更有所不同,如傅山的《作字示儿孙》:“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金农则认为“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
自秦朝发明毛笔和汉明纸张以来,它们影响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史,人们用毛笔来抄录,如书信、奏折、写经等。用毛笔来创作,如明清书法家的作品。创造了灿烂的中国书法文化,产生了像李斯、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以及明清以降的书法家群体。自从钢笔出现了以后,形成了第二次,它对毛笔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20世纪30年代,曾经引发了到底该不该要钢笔的大讨论。有人认为使用钢笔,将会削弱毛笔一统天下的地位,将会影响中国书法的发展。就连激进的鲁迅先生都抵制使用钢笔而坚持使用毛笔,现在看到鲁迅先生的手稿,大多是毛笔字而很少见到钢笔字。但是,近百年来的社会发展,钢笔以它实用和便利,在实用方面代替了毛笔的地位,却没有产生出足以与古代抗衡的书法艺术大师,书写工具的变化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一次是在当今,电脑在文字处理方面的应用,使书法越来越失去实用性,人们的许多书写活动都可以由电脑来取代。书法运用于实际生活越来越少,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更进一步多元化,书法艺术的走向将会是,也只能是“纯艺术化”的道路,也就是说书法纯粹是为了艺术审美和精神生活需要。陈方既先生的《中国书法精神》中认为,“较诸文学、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书法将永远也难以与实用性脱离联系,除非文字在实用中消失”②。意思是说书法不可能绝对纯艺术化。吾知也浅,不敢对书论家妄加评论,就算这观点不误,书法也将像指数函数的图像一样向数轴——纯艺术无限地接近,那时实用性已变得极度微弱,失去意义。
以上分析认为,书法发展的线路是:纯实用——实用与观赏并存——纯艺术化。顺便指出,上面所说的明清以来的人们更自觉地去追求书法艺术,作品更具观赏性,并不是说明明清以来的水平均高于以往。陈方既先生说的好:“书法是为实用服务的,但它可能同时很有艺术性,而且这艺术性很可能是实用性激发的(如《祭侄稿》)。它的艺术光辉,在实用性消失以后,也永不消失,而被人们当作‘纯艺术’来满足精神生活。”这是从更大的程度上说明书法正沿着纯艺术化的道路阔步前进。
当书法的实用性大大的消失的时候,使我们想到了弓箭与弓箭手的命运,在冷兵器时代,他们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而今我们只能望箭兴叹了。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书法与绘画作一比较。照相机的普及使用,只是使绘画失去了部分受众,但并没有使绘画的艺术地位下降,相反,它更促使绘画走向纯艺术的道路。中国书法也可以借此机会走向纯艺术,如果不走纯艺术化的道路,能有别的道路可走吗?

二、书法教学在纯艺术化情况下应走的道路

电脑的普及与应用将使书法走向纯艺术化,与此同时,高校书法教学应怎样适应这一趋势呢?

(一)书法应从写字教学中解脱出来

当前书法教学的目标要求普遍被认为是“规范”“工整”,进行的是写字教学。我们翻阅了近年来的《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中的“教师之页”栏目,都普遍这么认为。举例如下:“要将字写得正确、规范、流畅、美观”;“写一手规范、漂亮的钢笔字和粉笔字是小学教师不可缺少的”。应该说这样的教学目标要求在当前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书法走上纯艺术的时候,这样的要求难以适应时代的趋势。
首先,这样的目标要求显然从实际角度出发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人际交流。在纯艺术化的情况下,书法实用性已变得十分微弱,这样的要求必将失去意义。其次,所谓的“规范”要求似乎有点苛刻。它包括笔顺的规范、笔画的规范等。比如“火”字的笔顺是点、撇、点、捺,而传统的先两点后撇捺则被认为是不“规范”的。实际上,后者写法显得顺畅而使笔画之间形成呼应,富有气韵,前者写法显得很别扭,这样“规范”笔顺看来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至于笔画的规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如“英”字的末笔写作点,不“规范”,必须作一捺;“白”写成撇超出竖画也不“规范”。笔画交有误……稍有不慎就会不规范,似乎这样一来,“英”就会变成“花”字,“白”字就会变成“黑”字。当然这和“士”字和“土”字两横谁长谁短就会有天壤之别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其实,往后要使字“写”得规范工整易如反掌,电脑会使你想不规范、想不工整都不行,你再规范、再工整也比不上电脑。当前书法普及堪忧,开设书法课的仅有师范类、艺术类的学校,而且都是辅助性的,往后的书法教学目标如果仍固步于“规范”的脚印里,捆绑在“整齐”的磐石上,和电脑“斗法”,这不是以卵击石嘛?书法艺术也只剩下濒临灭绝、苟延残喘的份儿了。因此,我们认为,往后的书法教学应该实施真正的书法艺术教育,感受,艺术熏陶,而不是当前普遍认为的写字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当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书法家,但应使他们具有这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高度文明的社会需要。写字教学所要求的工整当然也是书法步入高境界的基础,但书法艺术绝不仅仅是“工整”所能涵盖得了的。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808so.com

点赞:23983 浏览:1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