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河北省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与影响因素科技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较好,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共同趋势。老年人作为社会弱者群体,早已纳入社会学学者和经济学学者的研究视野。然而,从已有文献看,对农村老年人的研究较少。而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高于城镇,这种城乡倒置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而且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水平要明显差于城市老年人。所以,研究和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目标的重要方面。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张家口、秦皇岛、唐山、承德、廊坊、沧州、保定、石家庄、衡水、邯郸、邢台11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58份。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和生活质量。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等。生活质量采用华西医科大学主编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MOS -36(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8个项目。另外,为了解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了社会支持调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三个分量表。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农村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为小学、初中和文盲。具体分布为: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是1.6%,高中和中专毕业的占7.5%,初中文化占20.1%,小学文化水平的比例是50.9%,文盲比例是19.9%。
职业:农村老年人的职业多数为农民,在被调查人群中农民980人,占77.9%,其余职业为退休工人、教师、个体户、医生等,278人,占22.1%。
婚姻状况:农村老年人的婚姻状况有三种:一种是未婚,人数较少,比例是0.7%;第二种为丧偶,比例是21.4%;第三种为婚姻完好,比例是77.9%。我省农村老年人的整体婚姻状况较好。
居住情况: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比例是68.8%;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比例是19.7%;丧偶独住的老年人占11.5%。基于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观念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改变,农村老年人婚姻状况良好者大多选择与配偶居住;失去配偶者或丧失劳动能力者才会选择与子女同住;部分丧偶而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会选择独住。
2.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体状况。根据张磊、徐德中等人对-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的选择研究[3],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标准确定如下:分值117~141为良,72~117为中,65~71为差。我省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为良及以上的比例占24.8%,生活质量为中的比例是73.5%,差以下所占比利是1.7%。我省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的平均值是106.52,与以往研究对照[4-7],我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较好,但和我国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3.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男性与女性在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一般健康、情感角色、心理健康上差异不明显,在躯体角色、肌肉疼痛、生命力和社会功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就总体状况看,男性生活质量好于女性。
婚姻状况良好者与丧偶的老年人在生活质量上差异较为明显,婚姻状况良好者显著好于丧偶者,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一般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上差异显著(P<0.05)。从居住情况看,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丧偶独住的农村老年人在生活质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从职业上看,职业为退休工人、退休教师、退休干部、个体户、医生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明显好于职业为农民的老年人群,两者在生活质量上的各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在文化程度方面,文化程度较低者(文盲、小学、初中)的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较高者(高中、中专、大专、大学)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远远好于文化程度较低者(P<0.01)。另外,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生活质量的八项因子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三、思考与问题

目前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较好,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社会支持状况。
第一,婚姻状况。婚姻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在躯体功能、一般健康和生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808so.com
命力上要明显好于丧偶者,也可以说婚姻状况良好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都较为健康,社会功能较为正常。在农村,老年人的交往圈子较小,活动内容较为贫乏,生活单一化,因此配偶既是老年人的伴侣相互扶持照顾,同时又是朋友一起活动谈心。老年人一旦失去配偶,社会支持就会下降,生活质量也会随之降低。
第二,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个人接受的教育越多,其视野越开阔,思想越丰富,其个人的需求就不会只局限于较为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一般会追求较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和自我实现,向外拓展自己的交往空间,向内提升自我的认知感受,他们的社会功能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持续时间较长,遇到问题时,应对方式也较为积极,会主动寻找可行有效的支持。反之,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高层次需求较少,寻求社会支持的积极性也较低,因此他们在晚年的生活质量较之前者存在较大差距。然而,在农村,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占较大比例,这是政府和社会工作者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职业。在农村,多数老年人为农民,其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收入,在步入老年后,随生理机能减弱,劳动能力下降,社会职能终结,自给自足的经济来源会丧失,晚年的生活花费就会完全由子女供给,虽然从2010年初国家开始推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年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保险金完全由国家财政补贴发放,但是国家的养老补贴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相对比,生活在农村的职业为非农民的农村老年人一般为退休教师、退休工人、医生等,在经济来源上较为稳定、充裕,一般不需要为自己的经济开支担忧,物质生活较丰富,晚年收入还可以为其带来较为多样的精神生活,甚至有的老年人依靠自己的职业特长继续维持自己的社会职能,赢得社会尊重,实现晚年的自我价值,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第四,社会支持。根据研究结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社会支持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就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来看,社会支持系统还不完善,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正式的社会支持缺乏。正式支持是政府、社区及其他正式组织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一种制度性介入,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一定保障,但总体来说这类支持还不够系统完善,相对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所需的福利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传统性社会支持出现萎缩,家庭是老年人获取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但近年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观念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用于赡养老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出现了农村的“空巢家庭”和“代际关系”的分化,从而导致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养老方面出现危机,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此外,年龄和性别因素对生活质量也有重要影响。林庶芝曾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发生摘自:学士论文www.808so.com
退行变化,导致认知功能减弱、反应迟钝、行动不变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年龄与生活质量相关,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于男性。因此,对于年事已高的老年人,尤其女性老年人,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提高其社会支持,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薜涌.关于人口的思考——全球老龄与中国的应对[J].科技文萃,2005,(6):10-15.
Ware J E.Snow K K.Kosinski M.-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S].Boston,MA:The Health Institute,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1993.
[3] 张磊,余德忠.-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4,(1):69-74.
[4] 王武林,赵子琴.贵州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2-26.
[5] 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12):1193-1196.
[6] 张秀军,孙业桓,苏虹.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1):5-8.
[7] 冯晓黎,李晶华,李兆良,等.长春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12):1333-1334.
[8] 林庶芝.年老过程的感知觉变化.老年心理学与老年精神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3.

点赞:15834 浏览:6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