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废墟废墟中寻觅——《苏州河》独特魅力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第六代导演娄烨的《苏州河》以突破性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段奇异的爱情故事,其中纪实影像与虚构主题的结合构成了影片独特的张力。通过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精心安排,导演企图表达影片追寻的主题,在爱情主题的掩盖下呈现出现代都市中人们精神生存的困境,借此引起观众的深层次思考。隐藏在爱情追寻现象下对精神归宿的寻觅是影片的主要内核,导演一系列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了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叙事结构;非线性;虚构;故事本原;自我意识
电影《苏州河》是第六代导演娄烨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主要讲述了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苏州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展现了大都市中生存空间的狭窄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缺失的普遍处境。电影内容是作为摄影师的“我”与美美以及马达和牡丹两个爱情故事,通过情节设置,导演在影片后半部分使这两段爱情故事交叉,完成了整体架构。影片中对苏州河的描写较为独特,苏州河更像是一条废墟上的河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是以城市中的废墟为背景来逐步展开的。这里的废墟不仅仅是实体的废墟或者河流本身,更是作为现代都市下人们精神的困境存在载体,隐藏在爱情追寻现象下对精神归宿的寻觅是影片的主旨所在。

一、记录与虚构并存

影片中出现很多纪实的影像资料,这些画面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在这部充满艺术气息的爱情片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迫使观众不得不脱离出爱情故事本身的吸引,重新审视游离于爱情故事之外的环境与虚构的爱情故事之间的关系。
第六代导演常常关注边缘人物,以纪实的风格来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相对于第五代导演寓言式的英雄塑造,第六代导演更倾向于一种反寓言式的小人物刻画,这在《苏州河》里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影片开始一段黑屏之后画面中出现的是污染严重的苏州河,接着镜头快速摇至苏州河边正在拆迁的楼房、废弃的工厂、河流上的船只以及生活在船上的人们。在这样的纪实风格的背景画面下,发生的却是带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纪实画面的冲击在赋予虚构的故事真实性的同时也消解了观众对故事本身的关注。在导演的刻意安排下迫使观众对影片的形式给予重视,观众在以往电影中获得的对故事经验的依恋在此时被迫让位于电影中形式的探索。
《苏州河》的拍摄背景是高度发达的商业都市——上海,但影片不是从最能表现都市气息的标志性场景角度拍摄。导演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那条肮脏的苏州河、废弃的厂房、破旧的船只、生活底层的人群,对这些元素的强调是导演对上海这座城市内核的一种逐一展现。上海这座城市在浮华虚构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真实的废墟。
片中记录现实最有力的表现手段是在摄影师“我”的视角下所进行的画面剪辑。故事的讲述从摄影师“我”在讲开始,“我”作为影片开始画外音的元素出现,似乎具有可以解释一切的能力。实际上整部电影都在虚构的前提下讲述,“不会撒谎”是一个二次悖论,虚构浪漫的爱情故事与现实中的纪实场景,不会撒谎的摄像记录与记录者“我”对故事的想象,这些都构建出虚构的假象,这一手法运用的深层次原因源自导演对于现代都市爱情本身虚无不可及的悲观绝望。摄影师“我”在片中始终没有出现,作为影片声音的叙述者“我”对故事的讲述以及“我”的摄影镜头中所表现出的城市影像的纪录感使影像的真实性得到展现。
影片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多次提醒观众,不要因为纪实风格的影像而忽略了故事本身的虚构性。在“我”的讲述中,常常可以听到“也许”“有可能”“可能是”等,在影片大量的旁白叙述中出现不确定性的词句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权威性。在马达被捕之后,“我”说“也许故事到这时就应该结束,但也许马达可以将故事继续下去”,这样的表述使观众被迫从起初对记录者“我”的完全信赖转移成怀疑。影片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述将现实与虚构相互杂糅,在混乱的叙事中表达对爱情寻找的虚无与绝望。

二、非线性叙事结构

一部电影总是以一定的结构展现出来,采用何种结构叙述是观众不能忽略的重要方面。“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39通过电影的叙述结构分析能够深层把握影片的内涵。电影叙事是指将影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何种途径进行描述的一种活动。电影中的事件是导演在叙事层面上进行安排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风格化作品。
《电影艺术词典》中对叙述方法的解释是:“在电影剧作中,叙述一般以情节发展的连续性为特点,表明动作与动作、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某种内在联系,着重说明故事,交代情节,介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808so.com
绍人物。起作用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连贯动作,连接段落,转换场景,使未来影片成为条理清晰、叙述明白流畅的有机整体。”164简单明了的叙事手法为大多数电影所采用,而在《苏州河》中更多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时间表达。
在大多数的电影中,故事的展开是按照线性的时间顺序,有利于观者理解故事情节,也为多数人推崇。对于线性时间与非线性时间罗伯特·麦基给了我们明确的解释:“无论有无闪回,一个故事的事件如果被安排于一个观众能够理解的时间顺序中,那么这个故事便是按照线性时间来讲述的。如果一个故事在时间中随意跳跃,从而模糊了时间的连续性,以致观众无从判定什么发生在前什么发生在后,那么这个故事便是按照非线性时间来讲述的。”60在影片中这种叙事结构是通过作为摄影师的“我”的记录与虚构完成的。
影片的开始是一段黑屏,只有一男一女的对话传出,这一段对话实际上出现在影片尾部,美美在得知马达一直寻找的牡丹真有其人,并且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美美对摄影师“我”所说的。在黑屏过后是摄影师“我”对影片故事的讲述。“我”从对自己的摄像行当描述开始叙述,一次在接到酒吧老板的拍摄任务后结识了酒吧舞女美美,两人之间保持着一种暧昧的恋爱关系。在“我”的权威叙事下美美这个人物开始出现,美美的出现又引出了马达这个人物。有趣的是马达进入“我”的拍摄视野是出自美美之口,但从“我”的叙述中似乎“我”对马达的了解比美美更加详尽。直到马达与摄影师“我”第一次面对面地交流,观众才注意到之前“我”对马达的讲述都来自“我”的想象,是“我”在传闻中整理出来的影像。导演在这里对观众耍了一个小花招,观众对于整个故事真实性开始质疑,叙事的错乱正是在这样的错乱中显示了它的魅力。在以往的常规叙事中讲述的故事通常是合理的线性叙事,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连贯动作,连接段落,转换场景,使影片成为条理清晰、叙述明白流畅的有机整体”164。苏州河的叙事结构则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叙事风格,试图颠覆那个牢固的、本源性的故事理念,即‘确实发生过的事实’必须存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808so.com
在,并且应先于讲故事的行为”[3]。影片的故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对马达故事的讲述,二是马达在出狱后寻找牡丹的过程。故事时间实际上是从马达出狱后与美美以及“我”之间建立了稳固联系之后才真实进入常规叙事范畴。第一部分的叙事在“我”的权威叙述下构筑的前故事时间范畴内,将马达的故事作为一种“确实发生的事实”先于讲故事行为出现的虚假叙事。叙事的虚构性造成了对观众理解影片的嘲弄,这种嘲弄本身对影片寻找的主题也造成一种虚假的建构,爱情的寻找在这一叙事语境下被嘲弄成一种叙事圈套。

三、追寻的主题

影片是以寻找爱情的基调构架整个故事,在片中无论是马达、“我”、美美和牡丹都是以寻找爱情为中心展开故事。娄烨曾说:“我坚信生活中有真正的爱,但是我觉得可能会越来越少,以至于需要我们用一些幻想、空想来努力将这种爱小心地延续下去。”[4]导演通过对爱情寻找主题的阐述实际上是要表达对追寻主题的进一步阐释。爱情作为人类最根本的精神诉求,是人类对自己精神领域的最后守护,而在当今社会爱情已经不是人们内心坚固的堡垒,爱情在此时同样需要去追寻。我们是否可以追寻到一份爱情,乃至追寻到最为人类本身的精神根源是电影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被浓厚的都市气息所掩盖,终日在繁忙的工作、疲于奔命的应酬、奢华腐糜的生活中消耗着生命。影片选取的是大都市上海中一段都市气息缺失的环境,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对自己的精神追寻相比在都市气息浓重的场景中有所转变。然而影片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在新世纪下人们的生活似乎是永远追寻不到一种纯真的爱情,更深层次的自我认识的觉醒更加虚无缥缈。即使可以追寻到,这种觉醒也必须以死亡为代价。
在片中美美作为一个准典型的都市女性出现。美美是准典型而非典型的重要原因是她较低的社会地位,这也是第六代导演关注社会下层人物的体现。美美在遇到马达之前的心理状态是混沌的都市人的代表,他们在生活、金钱和的网中认识不到自我,是一种机械生活方式的机械展现。美美与摄影师“我”之间保持的是一种近乎恋人的暧昧关系,尽管美美潜意识里有种确立关系的冲动,但在马达出现之前没有显现出来。在马达出现之后美美逐渐被马达所叙述的故事吸引,自我意识开始慢慢苏醒。当美美得知马达寻找的牡丹确有其人,并且见到了马达和牡丹的尸体后,她的自我意识开始彻底觉醒。美美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寻找的过程使“我”的自我意识复苏。“我”和美美在这时都意识到对爱情的寻找本身是不可能的,马达和牡丹为了寻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美美出走后“我”退缩了,“我”并没有去寻找美美。
在“我”、美美看到了马达和牡丹的尸体后,影片设置了这样的情节。“我”在想了一夜后决定第二天去找美美谈谈,“我”有好多话要同美美讲。第二天来到美美家,看到的却是一张字条,美美走了,让“我”去寻找。“我”在一番思考后决定不去寻找美美,只是等待下一个爱情的到来。作为影片话语权威的“我”的这番话流露出一种悲哀的情调。在现实生活中爱情也许是永远找不到的,这不仅仅是爱情寻找的迷失,也是自我意识不会觉醒的悲哀。
不同于第五代导演明确的观念灌输,第六代导演更倾向于对问题的质疑。在第六代导演的影片中常以怀疑者的姿态出现,他们将问题提出后由观众自己追寻问题的答案。在《苏州河》中娄烨也是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出现,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都市生活的深层次展现以及纪实与虚构的杂糅为观众展现出独特的电影景观。也许叙事层面上的独特魅力是影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苏州河》的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电影多样化的叙事结构是当今电影应该探索与借鉴的方面。
[参考文献]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3] 安德鲁·哈格曼.流动的意识:《苏州河》的跨国界故事片叙述模式[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4] 娄烨.《苏州河》访谈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04).
[作者简介] 逯俊宁(1984— ),男,山西临汾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无锡市新区社会事业局科员。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文学。顾瑜(1988— ),女,江苏无锡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专业201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学。

点赞:22295 浏览:97825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