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华尔街金融危机时期中美财经媒体意见性信息构架学术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证券报》和《华尔街日报》的意见性信息的定量和定性浅析,展开对媒体构架不足的探讨。本论文选取的构架议题是2007年开始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根据股指走势,本探讨为这次金融危机的进展划分了七个时间阶段;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论述,本探讨将这七个阶段分为了四个时期:潜伏期、爆发期、处理期和解决期。这为本探讨提供了时间维度。本论文选取中国的《中国证券报》和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的意见性信息为文本内容。“意见性信息”在本论文中指广义的评论,包括狭义的评论(社论、评论专栏、读者来信)和报纸上其他内容中的意见。由此,本探讨编写了两张编码表,分别对主要评论和其他内容的主要意见进行编码,其中,“主要”指文本内容与金融危机相关。金融危机对中国和美国的影响不同,两国媒体对金融危机的构架也不同,这为本探讨提供了空间维度。本论文采取的主要探讨策略是内容浅析,其变量设计的依据来自框架论述提出的构架浅析策略,分别是三层构架论述和构架的核心任务论述。“构架”和“框架”在本探讨中都指向英语中的frame一词,frame可做动词、亦可做名词,本探讨分别用“构架”和“框架”指代以示区别。本探讨利用的另两个构架浅析的策略是署名矩阵浅析和共词浅析。署名矩阵浅析帮助我们以“媒体包裹”的策略了解议题的核心组织概念,共词浅析在传统的构架浅析中常用,是一种在文本中数关键词的策略。另外,对版面元素的观察,为上面陈述的三种浅析提供基本数据。这样的探讨设计,目的是为了回答两报如何构架金融危机、构架了怎样的金融危机,以及为何如此构架金融危机这三个不足。最后,本论文得到这样的推论:媒体构架事件时,在时间的维度上具有“先锋的迟滞”,在空间的维度上具有“冷漠的关照”这两个特点。前者指媒体拥有设置议程的能力,并聚集精英话语,但构架多滞后于事件的发生,对事件进展走势的判断流于保守;后者指媒体虽看起来充满新闻理想,对事件进行了充分的诊断、预测和动机性构架,但细观数据,可以发现他们对事件的关照有着冷漠的偏爱和严格的禁区。关键词:框架论述构架浅析论文内容浅析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意见性信息《中国证券报》论文《华尔街日报》论文
本论文由www.808so.com论文摘要6-8
ABSTRACT8-14
第一章 导言14-34
第一节 探讨缘起15
第二节 议题事件15-26

一、为什么以金融危机为议题事件?15-16

二、金融危机的阶段划分16-26

图1.2.2.1 金融危机大事记17-18
图1.2.2.2 按标志性事件划分金融危机18-20
图1.2.2.3 宋鸿兵的金融危机进展四阶段说20-23
图1.2.2.4 美国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2007年10月11日到2009年3月6日走势图23-24
图1.2.2.5 美国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2007年10月11日到2009年3月6日走势折线图24-25
图1.2.2.6 按股指波动划分金融危机的七个阶段四大时期25-26
第三节 媒体内容26-31

一、“意见性信息”的界定26-29

图1.3.1.1 本论文对报纸内容元素的界定表29

二、为什么选取《中国证券报》和《华尔街日报》的意见性信息为文本#1629-31

第四节 探讨不足31-34

一、探讨目标和内容31-32

二、本探讨的重要量/作用32-34

第二章 文献回顾34-39
第三章 探讨设计39-59
第一节 论述框架和探讨策略39-47

一、内容浅析39-40

二、框架论述40-43

三、编码的依据:三层构架和构架任务43-46

四、共词浅析46

五、署名矩阵浅析46

六、观察46-47

第二节 数据47-59

一、数据来源47-48

二、时间框架48

三、数据样本和抽样48-51

图3.2.3.1 本探讨抽样框49-51

四、编码51-59

图3.2.4.1 具体的探讨不足52-59
第四章 探讨结果59-185
第一节 观察:一般的版面浅析59-81
表4.1.1 《华尔街日报》和《中国证券报》的一般数据59-81
第二节 定量:主要评论的内容浅析81-112

一、第一部分变量81-89

二、第二部分变量89-108

三、第三部分变量108-112

第三节 定量:包含主要意见的其他内容的内容浅析112-142

一、第一部分变量112-116

二、第二部分变量116-138

三、第三部分变量138-142

第四节 定量:共词浅析142-156

一、数据获取与预处理142-145

图4.4.1.1 部分关键词的Excel表格142-143
图4.4.1.2 《中国证券报》标题的高频词表(24个)143
图4.4.1.3 《华尔街日报》标题的高频词表(27个)143-145

二、数据浅析145-156

图4.4.2.1 因子浅析确定的《中国证券报》关键词(7个)145-147
图4.4.2.2 因子浅析确定的《华尔街日报》关键词(11个)147-148
图4.4.2.3 聚类浅析确定的《中国证券报》关键词类别(6个)148-150
图4.4.2.4 聚类浅析确定的《华尔街日报》关键词类别(8个)150-152
图4.4.2.5 《中国证券报》的多维尺度浅析152
图4.4.2.6 《华尔街日报》的多维尺度浅析152-153
图4.4.2.7 《华尔街日报》的战略坐标浅析153-154
图4.4.2.8 《中国证券报》的战略坐标浅析154-156
第五节 定性:署名矩阵的浅析156-185

一、第一时期156-160

图4.5.1.1 金融危机构架的署名矩阵:第一时期159-160

二、第二时期160-171

图4.5.2.1 金融危机构架的署名矩阵:第二时期169-171

三、第三时期171-180

图4.5.3.1 署名矩阵之视觉图像:第三时期177-179
图4.5.3.2 金融危机构架的署名矩阵:第三时期179-180

四、第四时期180-185

图4.5.4.1 金融危机构架的署名矩阵:第四时期184-185
第五章 讨论185-212
第一节 基于探讨结果的讨论185-207

一、HOW-如何构架:专业性的较量185-194

(一) 引用、消息来源和说明消息来源185-188

(二) 意见性信息的写作风格、一般性的风格188-192

(三) 谁给予评论更多版面?192-194

(四) 谁离专业主义更近?194

二、WHAT-构架了什么:议程的设置194-202

(五) 金融危机议程的重要量194-195

(六) 金融危机在媒体中的一般镜像195-196

(七) 对金融危机议程的设置特点196-197

(八) 迟滞的镜像197-202
1、第一时期的侥幸:衰退?还没有呢!197-199
2、反思?还早吧!199
3、股市:买入的时机199-200
4、伯南克200
5、格林斯潘200-201
6、美国经济的自我修复和回弹能力201-202

三、WHY-为何如此构架:媒体生命线202-207

(九) 精英言语202-203
(十) 核心构架任务203-204
(十一) 媒体间的构架差别特点204-207
1、读者205
2、成本205-206
3、收入206-207
4、政治207
第二节 总结:媒体构架的迟滞与关照207-209
第三节 本论文的特点和革新之处209-210
第四节 下一步探讨的方向210-212
附录212-235
A 编码指南212-219
B 辨认是否为意见性信息、是否主要的指南219-224
C 内容浅析编码表1——主要评论224-230
D 内容浅析编码表2——其他内容的主要意见230-235
参考文献235-240
后记240

点赞:18301 浏览:7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