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健全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人格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中学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性特点,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语文教育应该利用学科优势,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让知识教育与人格培养相互沟通,通过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相关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坚强性格,创新意识和追求自我价值的自由人格精神,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完善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808so.com
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教学工作中总注意挖掘育人的因子,把教授知识与培养人格统一起来,同等重视。“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这样说。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健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人能否成才,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更主要在于非智力因素即健康的人格。因为品质人格可以弥补学问之不足,而学问弥补不了品质人格的缺失。
而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升学方式的影响,语文教学严重偏离了人格培养这一思想,造成了人才的畸形发展。我们对知识的传授、应试技巧的培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人格呢?关于“人格”的定义,多达几百种。黄轩东教授将其综合表述为:“以精神面貌为核心,以道德为主导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特质的总和。它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的综合表现,是人的知识、能力、德行、意志、情感、信仰、作风等多种因素的共生体。”①“人格健全就是人格中的各种因素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②对于每个具体的人,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等特征,这当然不是说人格就是天生的。人格是在具体的学习、实践和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小学时期,学生的人格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培养,使其健康地发展。
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语文教育起着极关键的作用,除了一些先天因素如体质等外,人格的构成因素几乎都可以通过语文教育来得到培养。
1. 语文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优势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为人格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是语文教育中人格塑造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中学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文”与“道”的结合体。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人文教育资源,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给予我们的,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也不是瞬间即逝的刺激,而是生存的自信和做人必备的才能和勇气,并能唤醒我们的心灵,使人对成功具有坚定的信念;它并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移交给我们,而是促使、诱导我们把内在的东西喷涌出来。著名作家梁衡说:“中小学教育就是要教学生怎么做人,而教材就是改变人生的杠杆,是奠定他一生事业的基础。”他说他正是小学六年级时偷看已上高中的姐姐的语文课本,读了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的文章,觉得抒情、叙事都很迷人,突然感到平常的汉字竟能这样的美。大概就是那一刻,触动了他灵魂的一个开关,他就迷上了文学,奠定了一生事业的走向,而且决定了他缘于古典文学的文章风格。而梁衡的一篇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晋祠》,则让一位黑龙江姑娘迷上了山西,报考了山西大学,毕业后留在山西工作,并嫁给了山西人。一篇文章改变了她的一生,我们由此可见教材的伟大力量。
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着育人的很多素材,饱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丰富的人生、生活哲理。如《屈原列传》、《书愤》、《廉颇蔺相如列传》、《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便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教育的极好素材;《论语》、《廉颇蔺相如列传》、《小狗包弟》等课文,便可对学生进行诸如诚实、胸怀豁达、宽容、“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严于律己、勇于改过等修养方面的教育。还有教学活动中常补充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内容,例如引入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辞,既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人格培养的绝好内容。语文教学的很多育人内容,甚至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的。
2. 教师应积极完善自己,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其良好人格形成 教育专家钱理群先生充分肯定了语文学科在人格养成方面的重要意义,他这样评价过中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作用,“中学语文教育在培养人的精神上确实有特殊作用,这是可以用每一个人的经验来证明的:人们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经常提到精神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往往是语文老师,特别是中学语文老师。这是很有道理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多数是文学作品,本身人文性就很强,这自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精神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又是双向的运动,真正的好的语文老师是有很强的人格魅力的,文学的启迪再加上人格的力量,这种精神的熏陶作用无疑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优势所在,是其他学科所难做到的。”
要能成为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语文老师,教师就应积极完善自己,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其良好人格形成。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教导者,自身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位成功的教师除具备渊博的知识、优良的教学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外,还要有健全的独立人格。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偏差的教师,却使教室出现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证明,优秀教师应具有合作、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仁慈善良,公正无私,心胸宽广,豁达乐观,平等待人;业务精湛,工作谨严而又具有灵活性;对学生的问题有兴趣,关心学生,有爱心,有持久的耐心;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广泛,多才多艺;风趣幽默,性情随和,行为坚毅,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令人喜悦的仪表和风度等人格特质。教师应努力通过学习和实践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具备并完善这些人格特质,见诸行动,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健全人格就会逐步培养塑造出来。3.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格的内容 针对当代社会人文素养普遍下降、学生人格养成方面存在的缺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复研读,细心领悟,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或段落,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了专家组反复讨论研究,并广泛听取了基层教师的意见,试行后最终定稿的。这些作品集古今中外文学之精粹,或彰显了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或体现了作者执着勇敢、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或传达了作者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受到理想、志趣的教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对真、善、美的发现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培养崇高的使命感与历史责任感。责任心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责任心的人,永远也长不大。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树立崇高的使命感与历史责任感,是形成中学生健康人格的首要内容。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广开渠道,多角度、多方面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以课本中的正面人物形象来给学生以示范,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如《记念刘和珍君》的人物形象,闪耀着热爱祖国、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教学中老师要教导学生形成对祖国的忠诚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这样一些积极性格。
又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可以看作是舒婷的奋斗宣言。诗中,舒婷描述了祖国饱经沧桑的过去,贫穷凋敝的现实以及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望,表达了作者要承担起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饶的国家的强烈使命意识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把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和博大襟怀展示无遗。他自己穷愁潦倒,衣食住所无着,尚心忧天下苍生,愿“天下寒士俱欢颜”,而自己“受冻死亦足”。正是他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才会有如此的胸襟。教师可以从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以达成对学生的深刻启迪和学生人格培养上的示范作用。
而学生一旦有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必然也会是一个对自己负责,有爱心、诚心、感恩之心的人,生活学习中也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勤劳务实,认真负责,团结友善。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会关爱别人,热爱祖国。
(2)培养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使命感与责任感是中学生奋发向上,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原动力,但是追求理想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一蹴而就,必然会遭遇逆境和挫折。中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遭遇挫折。因此,学习成绩上的挫折和逆境就会与中学生的学习相始终。加上家长对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的过分保护,养成了他们对环境、对家庭的依赖心理,顺利时恃宠而骄,逆境时不知所措,抗挫折能力极低,这样的心理素质不及早改进,很难以适应将来的社会。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为中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着优秀的意志品质的范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段论述已成为经典,为后人树立了一系列在逆境中奋起的光辉榜样,让中学生在逆境中挣扎时不至于因孤单和丧失信心而沉沦,并能以这些事例激励自己,做到愈挫愈奋,百折不挠。老师可向学生推荐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学习主人公——淘金者不仅在多次感到灵魂与肉体已经分离的情形下,仍能坚持在险恶的环境中不放弃自己,更学习他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意志战胜了死亡的威胁、硬是凭着求生意志咬断了病狼的脖子,而赢得了自己的生命的不屈精神。
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就要教导学生学习司马迁遭受酷刑,依然坚强不屈,笔耕不辍,为完成煌煌巨著《史记》而不懈努力的顽强精神。金庸说:“让孩子们学习背诵古诗文,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3)培养学生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808so.com
的创新意识。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而基础学科在二十一世纪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大批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性人格”的中学生。创造性人格是学生具有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想象,勇于肯定自我,树立自信,表现自我,具有持之以恒,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的个性品质。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激励学生克服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创造愿望,创造动机,创造精神。
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创造的氛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解题的方法、策略也不尽相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突破常规,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设计开放性的提问,为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
如上《乌江自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项羽该不该过乌江”;如上《将进酒》,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你如何看待怀才不遇这种现象”,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4)培养学生张扬自我个性的自由人格精神。人格精神就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召唤。对中学生而言,张扬自我、实现自我是中学生健全人格中的必然之义。它在人格模式上体现为一种自由人格。所谓张扬和实现自我,就是从现实取得理想,再把理想化为现实的活动,使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保持一种从容自如的个性姿态。既要有所追求,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可以为自己的追求而不懈奋斗,又要淡泊明志,轻忽名利,绝不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谭嗣同为民族图新愿做国家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新中国鞠躬尽瘁,奋斗终生;而雷锋、时传祥、李素丽等,在平凡中书写了人生的精彩篇章。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篇目体现了这种张扬自我、追求个体价值的自由人格精神。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庄子的《逍遥游》,又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系列、《五柳先生传》等内容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以陶渊明诗文为例,作者陶渊明满腔热情地塑造了一系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寄托了自己的自我理想与追求。再如课文《桃花源记》,文中虚构了一个绝对自由、和平幸福的理想处所,是意想中的天堂。透过这一层面,我们看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离弃和绝望,因绝望而更增加了心灵自由的深度与广度。对此,宋人洪迈深有体会:“渊明诗文率皆纪实,虽寓兴花竹间亦然。”陶渊明对现实有意识地推拒,或将现实和自我拉开适度距离,旨在提升自我到一定高度,将个人伟岸、超拔、不同于流俗的自由精神寄寓在虚幻的理想世界中,告诫自己飞黄腾达非宏愿,忘怀得失乃本分,从而保持内心洁净澄明的境界。还有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拟行路难》,都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自信、豪迈、乐观旷达的情怀,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当代中学生要树立起强烈的自我超越意识和自我实现目标,唯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没有宏大志愿的缺陷。张扬自我、追求个性,只能也必须以社会为依托,并在社会进步中寻求自我的发展。这就需要当代中学生在社会中确定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使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相统

一、这样自我也才能实现价值。脱离社会去追求个性自由,是无根之水,最终只会枯竭。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略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识记背诵名篇佳作以夯实语文功底,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培养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等良好性格。
总之,语文教学在对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也塑造了健全人格,为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语文教学不是单一的知识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更多地承载着学生做人的教育。所以,只有将语文知识的教育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称之为语文教学。愿我们语文教学的同行们担起重任,在实施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努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为学生的成长与未来注入更多的成功元素,努力完成这一职业“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殊荣。
参考文献
黄轩东·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J].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学卷.1999.(11)
张毅.心理健康与人格[J].教学通讯,2004.(8)
[3] 林扬.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浅探[J].教育研究,2007,(5)
[4] 梁衡,教材的力量,中国剪报,2010.12.15
[5] 谢贵荣,《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和语文教学》、《福建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点赞:6828 浏览:2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