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培养地方高校运用型革新人才培养实现途径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往往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基于陕西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文章认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将“创新”要素纳入人才素质的核心内涵之中。“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现途径应于拓展,应重点强化其实践创新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实现途径
1002-2589(2012)30-0176-03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指出:“应用型大学要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思想理念,对多年来高等教育界颇有争议的大学类型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升华。国家已经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在激励竞争中的生存能力。”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说明中,关于学校的定位分为三类: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人才培养定位大有不同:学术研究型精英人才、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而不同类型的大学及其人才培养定位,都应将创新性培养作为核心内涵之一。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相对于专门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了知识而寻求知识,对真理的追求是其驱动力,在其所属的学科专业领域内追求精、深、专的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知识作出批判性思考,检验知识的真伪;应用型人才则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在知识被运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他们应该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却不一定需要非常精深的理论知识。因此,“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做法和经验,而是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力求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重新审视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摈弃、有创新地构建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我们认为,作为陕西理工学院这样有五十多年史积淀的地方性“教学型”高校,主要定位于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下,必须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定位。因此,必须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学校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内涵确定为: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教育基础和有效的思维能力,具备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挑战与战胜风险的胆魄,有良好的品格修养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交流协调能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并优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个性化培养,以陕西理工学院为成果实践基地,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808so.com
以陕南区域经济社会生产一线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需求等为出发点,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突出创新教育主线条,培养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大的创新潜力、科研成果创造转化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淀,2011年8月20日,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陕西理工学院从全国7个赛区333所参赛高校1900多支队伍中胜出,获得摄像头、光电、电磁三个项目组决赛一等奖,跻身全国高校前5名。一所省属地方院校之所以取得如此突出成绩,主要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理念的引领,基于我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贯彻和落实,基于我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优良传统的传承、改革与实践。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年1月10日)特别强调了实践育人工作:“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这里所指出的基本要求,正是我们率先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所进行探索的,包括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与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改革与建设,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实践成效。
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与实践
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为统领,针对地方院校特点、培养目标定位、社会需求和我校教学实际,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我校逐渐形成了“面向区域,服务一线,凸显个性,强化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了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陕西理工学院建校50多年来,逐渐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秉承传统是必然,服务基层是现实,其中“502创新人才实践教学模式”从萌发到成型、从确立到壮大就是这种精神的典型诠释。学校确立了以面对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方针,改革规格化的平板式培养方式,转向以基本培养规格为基础、倡导个性发展为引领的金字塔培养格局。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和教育质量调查反馈说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培养是根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突出创新教育主线条,强调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塑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基本出路。实践证明,经过创新性实践训练的毕业生与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接之后,显现出其实践性、应用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鲜明优势。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808so.com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实践的初步成效

学校先后建设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多种平台与渠道,如“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大学生专业竞赛项目”、“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UIPP)”、“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实训)基地(各院系)”等。这些渠道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最后基本汇聚到各实验教学中心,“502创新实验中心”在整个创新过程中起着核心和领头羊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808so.com
作用。经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逐渐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大为增长,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已取得初步成果。
通过努力,截至2011年10月底,全校学生参与国家级各种竞赛获奖481项,获奖503人次;参与省部级各种竞赛获奖202项,获奖575人次,万余名学生参与了竞赛过程。亲历502创新实验中心培养的学生更是获得各种高层次奖项的主力军。
由于在敬业精神、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许多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目前,经过502创新实验中心培养的毕业生使用人单位爱不释手,往往这类学生被提前一年预签。
正如《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所强调的:“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这一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不是一蹴而就能实现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思路方法,持之以恒,不断改进,方可取得长效。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道,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潘懋元.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马洁.论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3]王方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人才,2011,(7).
[4]苑迅,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5]李金奇.市场及指导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8).
[6]刘国买.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责任编辑:范秀利)

点赞:5222 浏览:1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