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科学发展观科学进展观下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新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范畴当中,并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支撑和保障。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深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举措。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
1008—2972(2012)02—0005-04
一、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其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808so.com
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还应当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切条件的发展,任何游离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都是片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正如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指出的,“发展既是一种物质现实,又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社会的、经济的和制度过程的某些综合,社会取得了美好生活的手段。”因此,发展应当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除物质基础外,还要满足人的政治、文化等需求。“决不能把完成经济增长指标简单地等同于实现了经济发展”。发展不只是一种经济的连续增长,“而是一种以全人类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如何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已有许多学者作了有益的探讨。刘世佳(2007)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认识的升华,其内涵上更加显现全面的发展观,也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湘溶(2009)认为,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超越,经济增长只是注重经济总量上考量,而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了数量与品质、经济与社会,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相统一,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科学取向、人本取向和生态化取向的价值观念。张蕴萍(2009)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强调效率提高、结构优化、自然和谐、运行平稳、统筹协调五方面的内容,比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建国(2010)认为,在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涵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分配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王军(2009)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是长期严重依赖投资导致了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而在产业发展又过度依赖第二产业而轻视第三产业,同时政府行政开支膨胀等也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上述文献表明,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提出多年,但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仍然处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识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深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科学发展观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思想支持、方向指导和实现路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迫切,只有加深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虽然加快了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步伐,但也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我国经济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和外向型出口企业的冲出大。尽管我国实施提振经济的一系列政策,但是国内经济发展仍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程度非常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调整。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制度重建的调整期,国际市场的需求相对收缩,而相对于生产能力的供给就会偏大,加大出口难度,“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顺差偏大、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格局难以持续”,悦而世界各国为了提振经济,必然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和产业,促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生,同样也给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会。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扩大内需,合理调整总需求结构,才能降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提升经济的安全系数,提高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资源。我国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是“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份额与我国资源消耗总量在世界的份额不相适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使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我国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合理开发,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在经济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和有利位置。
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发挥产业优势。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世界各国也开始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模式,不断调整各项制度,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我国的经济现状是经济总量大,科技含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甚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难于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只有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紧跟时展的步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有主动权,否则就会失去机会,处于战略的被动地位。第四,有利于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缩小贫富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凸显出来,出现了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的问题,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不仅影响到居民收入的增长,更加重要的是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居民收入偏低还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对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阻碍,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必须调整收入分配,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注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能使扩大内需获得有力支持,实现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共赢局面。
第五,有利于完善经济发展目标的内涵、提高经济建设质量。经济的总量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物质上的富有,还要宜居的自然环境,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模式。指出从现在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还不到10年的时间,经济总量目标容易实现,而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相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矛盾依然任重道远。只有解决了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唯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需要从转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改革,整体推进才能化解。
转变发展理念是前提。观念决定转变经济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808so.com
发展方式,观念决定新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观念、新的发展思路。要深刻认识到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适应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要把经济增长的动力转移到依靠人才和科技进步上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深刻认识到依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高风险性,必须要实现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促进经济发展;要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要把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认识上升到“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严格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要求,合理制定规划,突出重点,“兼顾当前与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才能有效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完善政策是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制度的保证。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完善了制度,才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按照注重公平,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分配秩序,促进居民、企业和国家的分配格局向合理的方向变化,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二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逐步增加公共服务的支出,进一步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再分配功能,提高公共财政服务的覆盖率。三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医疗、教育、养老的后顾之忧。四是科学地制定政绩考核制度,打破单一的经济总量的考核办法,将能耗、污染以及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等因素列入考核当中,彰显绿色经济的发展思想。五是调整外贸外资政策,提升对外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六是完善资源形成机制,进一步明晰资源领域的产权关系,提高资源性产品定价的科学性,促进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资源要素的改革,使资源完全成本化,促进节约资源,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按照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组织和社会事务分开,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中心,整合各类相关资源,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切实履行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公正廉洁的执法环境和公开高效的办事环境。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规,依法明确规定政府部门的权限与责任,重组政府业务流程,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化和规范化,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上来。
科技人才是保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实现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发明的转让也越来越严格,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并不断催生出许多新的经济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创新型人才也日益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资源,人才战略已凸现出经济价值,我们要创新科教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重点引导和扶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四、结语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方向上保障。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我们不但要在思想上重视,还要站在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点赞:20837 浏览:8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