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作新作文评讲方式,推动学生可持续进展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上面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实,对作文评讲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作文评讲着眼于人,关注学生个性和潜力,其目的正是为了学生作文素质可持续发展。那么,作文评讲如何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呢?
评讲贵“奖”,语文教学要勤于赏识,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的发展因主动而有效。
作文评讲要促使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让他们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学生作文是在老师教育下逐步走向成熟与独立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必然有反复、有挫折、有失败。因此,培养学生作文情感与良好的作文习惯就显得犹为重要。情感是动力,习惯是保障,两者构成了学生主动发展的双翼。我认为,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落实到评讲中最要紧的是多赏识学生。赏识的内涵是充分地理解、尊重,哪怕是后进生的作文,也要扬其所长,恕其所短,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实施“赏识”的教学策略要注意体现:
1.导向性。每次评讲中,我都选出优秀习作向大家介绍,再组织学生观摩学习,评出最佳作文。为了更好地体现赏识的导向作用,我还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且大张旗鼓地表扬作文课上聚精会神的、作文草稿一气呵成的、作后一丝不苟修改的……以便在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方面对学生作正面引导。
2.广泛性。每次作文评讲,除了评“小鲁迅”或“小冰心”奖,我还要请学生评出“作文进步最大奖”、“作文习惯优胜奖”。入围上述大奖的同学每次都在10人左右,一学期下来,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方向,并在老师热情的赏识、同学真挚的掌声中尝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
应该指出,“赏识”并不是简单地赞扬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808so.com
,它还包含着帮助与提醒。教师在讲评中或婉言商榷,或妙语点化,准确地指出全班的共性问题,有分析地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更是一种“建设性”赏识。
评讲贵“悟”,语文教师要善于点拨,多启发学生领悟方法,使他们的发展因得窍而入轨。
作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写人、记事、状物,都各有其带规律性的方法。学生经过实践,对这些方法有了切身体验,只要教师点拨得法,他们完全能 “跳一跳,摘到果子”。掌握了方法,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就能举一反三、以一当十,他们的发展就会因得窍而入轨,并且大步向前。这就是笔者所提“评讲贵‘悟’”的用心所在。
举个例子:三年级有次作文是《悄悄话》,从批改情况看,句子不通顺是学生的共性问题。我就把评讲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学习用朗读的方法把句子写通顺。这是修改作文的一种有效方法,评讲课即以“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设计成四步:读一读:出示好、中、差三类学生作文中通顺的句子,人人大声朗读,感知这样的句子才算通顺。想一想:呈现这次作文中出现的典型病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改,改后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思考:怎样把句子写通顺?议一议: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领悟方法——用朗读的方法把句子写通顺。用一用:让学生以同学的作文为范例对照自己的作文,再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自改,最后比比谁的作文最通顺。在整个评讲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七嘴八舌,兴趣盎然效果十分理想。
分析上面的教例,我们不难看出:让学生领悟方法,关键是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悟”的全过程,这必须注意二个方面:
1.已有经验是学生领悟方法的起跑线。对此,教师一要让所有学生凭借自身的经验与积累积极思维,参与到作文评讲中来;二要科学利用一些学生成功的体验、正确的认识,对他人不正确或不完善的认识予以纠正、补充。
2.教师点拨是学生领悟方法的踏跳板。学生在领悟方法过程中,教师须点要害,根据全班情况,把学生感到困难但又最需要掌握的东西作为领悟重点;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应打开他们的思路,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评讲贵“练”,语文教师要乐于搭台,多引导学生积极修改,使他们的发展因实践而加速。
学生要获得持续发展,关键是能自我发展。自我评讲只有引导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使之形成自改能力,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潜力,成为他们新的起跑线。
1.因势利导 ,教给修改方法。边读边改、请教别人是一种方法,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自改练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而多诵读些诗文佳作更能赋予学生学生能改善改的无穷底气。方法的习得,必须靠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内化。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通过典型评讲,以形成你追我赶学用方法的大气候。
2.双管齐下,发展自改能力。发展自改能力要创设氛围。我常在评讲中讲一些“文从改中出”的故事,如柳青六年改就《创业史》,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对《安娜卡列尼娜》改过12次等。除此之外,每次评讲我都让学生自改,评出“小王安石”奖,请获奖学生介绍修改心得,要求其他形式一要学习,二要赶超。同时把学生的自改练习与作文分数挂钩,做到多改多得,改得好得高分。发展自改能力要因时制宜。学生开始学习修改作文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我就具体帮助学生修改,让他们跟我走评讲课上常跟学生平等对话,一起讨论怎样修改病例,扶着学生走。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自改能力也不断提高,我就多创设机会,让学生互批互改,进而引导他们自改,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中自个儿走。发展自改能力要因材施教。事实证明,离开了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学生自改能力便是一句空话。批改与面批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好办法。在批改时,教师即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而面批是评讲的延续。我每次面批7—8位同学,一学期保证每人两次以上。面批内容涉及学生作文兴趣、方法、技能、习惯等。面对面的谈心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作文受到老师的重视,好的学生因此干劲更足,中等的看到不足、见贤思齐,后进的更是“不求更好,但求更好”。
总之,把评讲看作学生作文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修改——这样的评讲不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努力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

点赞:12081 浏览:4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