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探讨低碳农村建设理由集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困境,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低碳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低碳农村建设在我国正面临着农业化肥使用不合理、农村养殖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农业生产过程中“高碳”中间资源消耗逐年增加、农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政府环保宣传有偏差、财政投入不足、农村“高碳”生态生活环境现状堪忧等制约因素。为此,必须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探讨低碳农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8—0061—05

一、低碳农村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致了一系列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因此,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革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各国纷纷提出了减排目标和政策措施。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在随后制定了《气候变化法案》,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2004年3月,欧盟在完成主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后,接着又开征了排放权交易计划,并于2008年12月通过了能源气候一揽子政策;2009年4月,日本继“福田蓝图”之后,又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这一草案,强化了日本低碳经济。
我国在2007年12月底发布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把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8年“”期间将“低碳经济”提上议题。但是,当前我国低碳发展的视点,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工业,对低碳农村的研究较少。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承载着超过50%的农村人口,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例如,我国江西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仅在20世纪的百年中,发生了12次特大水灾,8次特大旱灾,大的水旱灾害分别发生过35次和18次;此外,还有风灾、雹灾和虫灾等。气候的变化导致灾害发生频率上升,而灾情又破坏了脆弱的农村基础设施,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农民的生计变得更加复杂,使得“三农”问题更加严峻。人们不得不越来越重视对低碳农村建设的研究,寻找我国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从理论上来看,发展低碳农村是我国低碳化发展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既包括低碳生产,又包括低碳生活;既要建设低碳城市,更要建设低碳农村。低碳农村就是要在农村建设过程中,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技术为基础,以减少碳排放即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特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以发展经济为目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以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发展方式。实际上,就是要在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的过程中,以及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实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将农村建设成环保农村、健康农业、低碳生活、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低碳型幸福家园。

二、低碳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一直是国民生计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低碳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是:各地富有热情和积极性,试图通过低碳经济来改变农村的落后生产面貌,但却仍停留在传统的新农村建设层面,并未正式形成一整套的低碳建设体系。在低碳经济推进和运行过程中,农村的高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低碳建设的一大瓶颈,组织的协调不够全面以及财政政策支持效率溢出,成为低碳农村建设的重大制约。

(一)低碳生产的制约因素

1,农业化肥使用不合理,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的污染日趋严重。根据2006-2010年江西农村使用化肥量的信息,江西农村使用化肥量不符合国际土地所含营养元素的标准。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江西的农用化肥使用量在5年间年均源于:毕业生论文www.808so.com
增长率为4.85%,而复合肥使用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2.60%,这可以说是土地养分结构的一次重大变化,由单一养料转为复合肥为主。复合肥的优点是养分含量高,营养元素种类较多,结构均匀且不易结块,便于贮存和施用。但由于该区域土壤多为酸性红壤,而复合肥的养分比例固定,难以满足各种作物和红壤的需要。而且由于各种养分在土壤中运动速率各不相同,被涵养和流失的程度不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污染蔓延,这又提高了碳成本。
2.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禽畜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农户化的禽畜养殖被规模养殖所代替,伴生的则是碳排放的规模化增长。畜禽养殖过程中的残余污水,畜禽所产生的粪便等含有大量的钾、氨、磷等元素,严重威胁着农村的水体和土壤质量。国际农粮组织统计数据表明,仅畜禽生产或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就达到全球温室气体的1 8%,其中NO2约占65%,CHsub>4约占37%,且二者的增温效率远远超过了COsub>2。
3.农业生产过程中“高碳”中间资源消耗逐年增加。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江西省在2006-2010年间,农业生产中的消耗在总体消耗中所占比重在四成上下,这些耗材基本为饲料、肥料、燃料等“高碳”资源,需要提升其使用效率。
4.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燃料损耗多,碳排放量大。农用机械下乡的支持政策出台以来,江西省农村的生产机械化程度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农用机械的能源大多为柴油、汽油等“高碳”能源,加上江西地处江南丘陵,地势起伏不平,缺乏机械化大生产的基本条件,而且机械操作人员多为当地农民,操作粗放、缺乏指导,使得农业机械运转效率低下,燃料无谓损失过多引致“高碳”生产(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到,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农业机械设备上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2000-2010年,江西省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率为321.70%,农业机械化增长的速度是可观的。但是,在建设低碳农村的过程中,机械集约使用程度仍需提升。
(二)低碳生活的制约因素当前我国低碳农村建设不仅在低碳生产方面存在着“高碳”方式,在低碳生活方面也存在着“高碳”制约。
1.政府环保宣传有偏差,农民传统的生活观念根深蒂固。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曾提及:“在一种文化中自明的概念,在另外一种文化中却变得莫名其妙。”这恰恰解释了在当前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和农村的“二元低碳”这一现状。在城市低碳政策落实和执行得比较好,低碳城市如火如荼,但在农村政府宣传和普及不够深入,宣传方式简单,宣传力度缺乏,使得农民对低碳知识的了解太少,有的甚至不了解。同时,相对于现代的农村发展,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及其思想观念不易被动摇,大多数村民对传统生活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后果,环保意识淡薄。
2.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不足。经济学消费理论指出,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消费需求不足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政府给下乡的低碳家电实行了部分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但是由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建立,使得农村较城市更缺乏消费动力(即农民不敢也不能花钱)。加之农户传统的消费习惯即需入缺乏弹性等,这些因素对刺激农村的消费起到了极大抑源于:论文www.808so.com
制作用。
3.农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利用效率不高。江西省的乐平、萍乡、丰城统称江西三大产煤基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稳定的产量使煤炭一直成为江西消费的主要能源。表4的数据显示,江西煤炭所占消耗能源比重近年来一直在70%以上,农村天然气的消费比例有所上升,但石油、水电的消费比例有所下降。煤炭消费居首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未改观,一直都处于“高碳耗”的能源结构状态。
此外,目前江西农村除了普遍使用煤炭能源外,还存在大量直接燃烧薪柴的耗能方式。这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影响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量耗费了农村生态资源。而为了降低家庭燃料成本而发生的砍树毁林行为,导致了农村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丘陵沙漠化、石漠化加剧,物种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4.农村“高碳”生态生活环境现状堪忧。目前,农村的生态环境威胁面临来自城市和自身污染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城市的废弃物日益转移至农村;另一方面,农村自身生活方式粗放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城镇的垃圾在农村进行焚烧或者填埋,在燃烧或降解过程中的含硫含氮产物不仅是温室气体而且还是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与此同时,城市的污染性工业向农村转移,加上乡镇企业废弃物等无序排放,加剧了农村的环境破坏。在农村人们随处可见露天堆放的草堆、柴垛以及路边的粪堆、垃圾堆等,这“三堆”不仅给农村村容整洁造成影响,而且还造成农村生活环境的恶化。

(三)宏观政策的制约因素

1.政策扶持、激励机制和行政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当前,各地的低碳农村建设是积极主动的,但是由于政策未能及时宣传落实到农村中,很多优惠激励机制未能被农民所了解。加上职能部门职能分散、职能不明确等原因,导致地方部门各自为战、多头负责、政行不

一、降低了行政效率和资金效率的同时,又大大延阻了低碳农村的建设。

2.财政投入不足,农村生产、生活公共产品提供不尽完备。这是宏观财政制约低碳农村建设的最基本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规划滞后、规划混乱甚至没有规划等现象主要是由于财政的不均衡投入、资金的低效率运用以及项目重复建设等因素所致。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江西省2010年财政支出的费用较上年在环保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方面的增长率分别为13.91%和14.22%,而2010年总的财政支出较上年增长为23.10%。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在这些建设项目中所占比重偏小,农村地区则更少,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环保等设施建设滞后又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我国低碳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低碳农村建设制约因素的分析可知,我国在低碳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形成一整套低碳体系,即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为立足点,通过政府宏观财税政策为主导,辅以有市场化组织参与的多样化融资渠道,进行多方面共同建设、低碳成果共享的低碳农村建设路径。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在现实中的不存在性,且市场失灵和道德风险等因素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因此政府必须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协调好市场化组织的参与;与此同时,还要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共同建设好低碳新农村。

(一)农业低碳生产过程中的对策

农业生产作为碳耗的主要过程,是降低碳排放的重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倡导集约生产模式是整个降碳体系的关键。
1.依据各地省情,理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学术界一般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但现实中各省省情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应根据其自身的资源和要素禀赋来确定。以江西为例,江西省本身的禀赋在于森林覆盖率高,碳汇较丰富,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理性选择发展方式。由于资金、技术的制约,不能一次性大量上马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等项目,也不能断然改变自身发展方式而放弃自身禀赋。因此,在进行低碳农村建设过程中,简单地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是非理性的,必须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进行合理调整,不应盲目全盘否定。
2.在农业生产上注重因地制宜和集约化、经济化发展。我国的地区差异、气候差异、南北差异决定着低碳生产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因此,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化肥和渔业的“高碳”生产方式,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低碳改造。例如: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不合理施用问题,我们应针对土壤特性选择肥料;而针对水产养殖业出现的污染问题,应采取生物治理和人工治理结合的方式。
3.提倡中间消耗的高效使用和农用机械的集约作业。农业中间消耗过大和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耗能、低产出”这一现状,除去部分农用中间耗材的运输、管理损失、生产机械待更新换代之外,农民自身素质和技术下乡不到位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农业中间消耗方面,应当加强科学管理和定量分配,减少农业中间耗材的无谓损失(包括饲料、燃料、肥料和农用地膜等)。而在提升农业机械使用效率方面,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多深入农村,多推广、多讲解、多示范,开展“低碳农业技术下乡”活动。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808so.com

点赞:25758 浏览:11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