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声乐桂西北高校声乐教育与咽音训练引入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咽音训练是美声唱法中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发声训练方法,也就是意大利民间传统中的喊嗓法。将咽音训练引入桂西北高校声乐教育旨在更系统帮助桂西北高校学生建立歌唱的理念;更直观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声乐语言;给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一咽音训练的源流与方式方法
咽音训练是美声唱法中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发声训练方法,它提倡通过对咽腔的训练,使演唱者熟练掌握咽腔各参与发音肌肉技能,获得整个喉咽腔共鸣,达到拓展音域、增强共鸣等效果,是演唱者完成科学歌唱和有效保护声带的重要保障。咽音训练大概于三十年代末传入我国。建国后的五十年代,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医学博士林俊卿从医学、生理学、音响学、动力学的角度,进行了近20年的刻苦研究,掌握咽音训练的核心技术并在教学中获得良好效果,随后广泛应用于我国声乐教育领域。林俊卿著有《歌唱发音的肌能状态》《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和《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等声乐理论著作。
咽音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完成歌唱的共鸣腔体练习,着重训练声带边缘振动的状态,为歌唱者在发声中正确理解和掌握声带的闭合,从而达到科学用嗓、正确歌唱目的。在咽音训练过程中,要求歌者充分理解人体的喉咽腔的结构,引导人们认识环勺侧肌、环勺后肌、甲勺肌、环甲肌的结构,及其在歌唱中对于声带闭合的作用和功能。通过训练,歌者逐步了解和掌握喉咽腔的构造,熟悉掌握喉咽腔肌肉在发声中的状态,正确应用喉咽腔肌肉进行发声歌唱,才能掌握咽音训练方法,从而发出明亮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达到训练效果。咽音的训练方法有无声练习和有声练习两大类。无声练习指导歌者对喉咽腔的理解以及训练肌肉的扩张,使参与声音活动的有关肌肉得到锻炼,为在发声中能自如地驾驭咽喉腔体肌肉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声练习必须在已经建立歌唱的共鸣腔体之后,开始进行从低至高、从弱至强的发声训练中找到理想的共鸣音色,并使声音逐步美化,逐步达到美声空、通、竖的整体要求。
二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桂西北高校声乐教育教学历史

桂西北基础教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宋年代,但是高校的建立比较晚,在建国后七十年代,国家教育部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提高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在桂西北创建了一所以文、理学科为主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设置汉语言文学、数学、法学等专业,2003年和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合并升为本科院校,之后在原有的中等师范音乐教育办学的基础和规模上,创设了高等音乐教育专业,面向全区招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2006年以后先后开设了音乐表演、音乐学、表演等专业,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类学生,扩大了办学规模,音乐在校生由原来的一百多名增加至现在的五百多名,成为全区中等以上规模的高等院校。桂西北高校音乐各专业建立以来,经历了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办学的过渡,在这样的历程中,办学条件以及办学模式等不断得到增强,逐步成为广西知名大学。为此,声乐教学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为广西培养了一批批音乐工作者,活跃在八桂大地上。桂西北高校在走过平凡的三十多年教育历程后,顺应时代要求,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也不断改善,成为既有现学规模又立足于区域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典范。

(二)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虽有二十多年历史,但终因所处区域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仍然存在课程设置与实际上课有差异等不足,以下从课程开设等方面介绍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1声乐课程开设状况
桂西北高校音乐各专业办学仅有二十多年的教育历程,声乐教学也走过了从中专到大专后至本科的转变,专业也由原来的音乐教育增至表演、音乐表演等,办学条件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和增强。但是,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偏僻的地理位置,始终制约着桂西北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发展。目前,桂西北高校音乐表演和音乐学等各专业开设声乐方向主干课目为声乐、声乐剧目、声乐鉴赏等专业课程,其中声乐开课时间为第一至第七学期,每学期上课16周,每学期总课时为32课时,每周每生1课时,每生在校学习期间课时总计112节,课程主要以小型课为授课类型。声乐剧目第四、五、六学期开课,每学期开课十六周,每周2节课,共96课时。声乐鉴赏第四、第五学期开课,学期开课16周,每周2节,共64课时。与其他院校相比,桂西北高校声乐课程的设置与开课情况还是存在着课程单

一、课时不足等情况。

2声乐教学生源状况
桂西北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大多为本土的少数民族子弟,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8﹪。桂西北少数民族人民习贯居住于深山弄场,单家独户散居在山腰或山顶上,其子弟就学就要翻山越岭到山外的教学点上学。分布在桂西北山区的教学点也由于生源稀少等缘故,教学点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每个教学点大多只有五个教学班级,每个班级多则几十名学生,少则十多名学生,教师的配备也只有语文、数学两个学科教师,由于教学点偏远,多为民办教师。桂西北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正规音乐教育,在高中后才能接触到音乐教育,带着短短两年多音乐集训知识考上了桂西北高校的音乐专业。因此,音乐基础薄弱是桂西北高校声乐学科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808so.com
生源的最突出现状。
3声乐教师队伍结构状况
桂西北高校音乐教育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创办到现在,开设有音乐表演、音乐学、表演等专业,并以声乐、器乐、舞蹈三大专业为主要方向。音乐专业在校学生为四百多人,专职声乐教师十人。在专职声乐教师中,有三人来自省外高校,七人毕业于广西地方艺术院校,其中,硕士两人,在职研究生两人,本科六人。职称为副教授三人,讲师二人,助教五人。桂西北高校教师来源以及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受制于桂西北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经济条件,制约着教师学历以及职称的高配置,严重影响着声乐教师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交流活动,因而制约着教师教育知识与信息的更新,也限制了教师对新方法的探索。
三咽音训练方法引入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1帮助桂西北高校学生建立歌唱的理念
桂西北高校坐落于桂西北境内的地级市、县级市等,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与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区域内文化与外界交流相对比较少,文化信息获途径取比较单一,教育方面信息与外界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然而,音乐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声乐的教与学除了课堂教育之外,教师与学生都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文化交流获取更新的专业信息与专业知识,桂西北闭塞的交通和生活环境恰恰阻断了桂西北高校师生获取声乐知识的渠道。咽音训练的引入让桂西北高校学生足不出户地了解国际声乐艺术的发声训练方法,并能通过对此观念的了解与学习,引进国内外著名声乐教育家亲临讲学,教师在教学中正确掌握和应用咽音训练方法,使得学生更稳固地掌握声乐发声原理,理解歌唱发音共鸣的建立与构成,形成正确的歌唱理念。
2更直观地诠释声乐训练过程
声乐训练是声乐学科的实践环节,是获得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的渠道,也是达到“声情并茂”歌唱境界的重要途径。声乐训练目的是训练人们科学用嗓,正确歌唱,使演唱者完整显示声音艺术。声乐训练包括发声训练与歌唱训练两大部分,使歌者在训练中掌握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正确歌唱。咽音训练是声乐训练环节的一个方法和手段,由于它贯穿人体歌唱发声器官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整训练过程,通过训练,使歌者更直观地理解演唱者身体以及肌肉机能,从而熟练掌握身体参与发音的器官的能力训练,获得演唱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引入咽音训练,为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认知能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咽音训练把声乐训练的步骤透明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声乐的教学活动,获得良好效果。
3为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我国声乐教育在建国后形成了中国美声、民族、流行以及原生态等学派与教学流派。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沿袭了我国声乐教育的传统,也形成了中国美声、民族、流行以及原生态等学派与教学流派。近几年来,桂西北高校更是注重对本地少数民族音乐的发掘,研习少数民族的歌唱风格,逐步在教学中借鉴了本地少数民族民歌的唱法,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咽音训练的引入,其重视咽腔肌肉的训练的方法,使得桂西北声乐教学的歌唱呼吸、气息等内容的训练变得更简单、更便捷,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咽音训练技能快捷地帮助学生解决咽部肌肉僵硬和下巴舌头紧张的问题,又能使学生尽快克服歌唱中声音的挤、卡问题,从教学时间上多快好省地解决课时不足带来的问题。
桂西北高校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声乐教学生源基础差和声乐教师结构本地化以及课程量的不足的主要原因。咽音训练引入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更系统帮助桂西北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理念,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声乐训练过程,给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解决了目前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的以上三个问题,提高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林俊卿.歌唱发音的肌能状态[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林俊卿.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4]糜若如.少数民族声乐教学规律的探索[J].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点赞:22011 浏览:9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