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花垣进展花垣旅游产业对策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花垣地处湖南西部边陲,因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而驰名中外。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和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特别是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开通,花垣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本文分析了花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资源优势 开发现状 制约因素 发展措施
花垣县位于湘黔渝三省(市)接壤处的湖南西部边陲,地处湘、黔、渝边区,自古以来有西南门户之称。辖8镇10乡288个村18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108.69平方公里,总人口27.8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8%。境内层峦叠翠,溪流纵横,风光迷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和政府的重视,特别是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开通,花垣旅游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花垣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

1.随着吉茶高速公路的顺利开通,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越来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808so.com
越好2012年3月31日吉茶高速公路暨矮寨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为加快湘西地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吉茶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8条西部开发公路干线之一湘渝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吉茶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全长800多公里的湘渝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以前从长沙开车到重庆,全程需要16个小时,而吉茶高速公路通车后,全程仅需8小时。
湘西地区是武陵山区扶贫示范区的重点区域,吉茶高速公路是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矮寨大桥是吉茶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是有“公路奇观”之称的矮寨盘山公路。据大桥施工方介绍,矮寨大桥1000多米的钢桁梁箱体内建有专门的观光通道,可供游客饱览峡谷风光。吉茶高速在花垣县境内交汇,309、219国道纵贯县境,打通了花垣与周边省市交通瓶颈,使花垣具有良好的边界区位优势。
2. 人文景观独特,自然景观绚丽,历史文化深厚,民俗风情鲜明
花垣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自然景观绚丽,历史文化深厚,民俗风情鲜明。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大区域:一是以边城茶峒为中心的人文景观系列(包括边城茶峒、翠翠岛、南方古人类文化遗址、万寿宫等);二是以吉卫、龙潭和猫儿为核心的苗俗风情系列;三是以排碧寒武纪金钉子剖面为中心的自然景观系列(大、小龙洞瀑布群、寒武纪地质剖面、板栗村苗寨风情、夜郎十八洞、莲台山森林公园、排吾石栏杆等);四是以县城为中心的综合景观资源系列(包括古苗河蚩尤大峡谷、水库、中国苗族文化园、蚩尤纪念园、崇山庙、国立八中纪念碑、峰和唐宋遗址等),从整体上来说,边城茶峒是旅游资源的中心,苗家风情是重点,自然景观是基础。
近年来,花垣县委、县政府转变思想观念,把旅游业作为助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全力打造以边城茶洞为龙头的文化旅游品牌。他们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重点建设了边城翠翠岛、清水江橡胶坝、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等一系列景点和附属设施;新铺从文大道1.7公里,改造古街5200平方米,恢复民居旧貌30间,使边城景区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省AA风景名胜区。目前,该县边城历史文化名镇游、古苗河民俗风情游、“双龙”景区自然风光游、排碧“金钉子”地质公元科普游等四大特色旅游板快初具雏形,有效支撑和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政府还举办各种节会活动强势推介边城茶峒,现已形成一个国家级3A景区边城景区,两个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边城、古苗河风景名胜,一个省级地质公园排碧寒武纪地质公园,构成了“中国边城”品牌的边城茶峒寻梦游,排碧寒武纪地质公园科普游,古苗河自然风光风情游三个精品雏形。全县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长。

二、花垣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开发运作方式单一。当前,旅游产业开发仍以政府为主体,没有旅游公司参与策划、包装、宣传,舆论造势不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资金投入渠道单一,靠政府一家唱“独角戏”,开发效果尚不理想,旅游业实际产出水平较低,与旅游强县的发展目标仍有差距。
2.区域发展不平衡。周边县市的凤凰古城游、德夯民俗村游、猛洞河飘流游日臻完善成熟,里耶古城、古丈座龙峡、红石林等正在培育壮大,并已进入了市场化操作,与这些旅游景区相比,花垣旅游产业开发明显滞后于州内旅游市场,旅游业仍停留在一个较为低级的水平上,苗族的优势旅游资源尚未形成系列开发整理出来,在“湘西神秘游”的旅游路线中也与花垣失之交臂。
3.资源整合未形成规模。花垣县境内景点各具特色,但整合旅游资源成片开发的难度仍然很大。县市各自为政,各自开发、重复建设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与周边县市区域联合,携手共进,实现旅游产业共赢的目标仍没有找到一个切入点,导致旅游产业品牌影响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
4.基础工作有待加强。突出表现在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地方性旅游商品缺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旅游队伍建设落后等方面。

三、对策及建议

1.改变开发方式,将旅游产业推向市场
加快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借鉴周边县市或国内旅游市场已经成熟和形成产业地区的经验和管理手段,对相关旅游景点加大包装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对各景区进行全方位宣传,多渠道联系相关旅游产业开发公司对所有的风景园区进行竞拍或合作,以承包、买断或者租凭的方式进行旅游区的经营权转让,或者挂靠有实力的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建设和经营。在资金的投入上,通过旅游发展基金、政府无息或贴息贷款的方式为开发商或旅游公司争取银行贷款,改变目前由政府单独投资开发的现状。
2.强化工作举措,夯实旅游产业开发基础
一是设立由常委领导牵头,专家学者参与的高层次旅游产业协调机构,定期研究解决涉及旅游开发的重大问题。二是制定和配套地方性旅游开发法规,实现旅游开发立法,创设旅游开发的宽松投资环境。三是借鉴国内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对县域旅游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筛选出边城文化游、百里苗乡风情游和排碧“金钉子”地质科考游等品牌游。四是加大旅游产业的宣传促销力度,并把其纳入全县外宣计划和对外经贸洽谈、会展和节庆盛会中,发动全社会力量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源于:论文怎么写www.808so.com

点赞:34166 浏览:15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