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石门论石门题刻文学内涵和价值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石门是东汉时期于褒斜道南口开凿的人工隧道,是古代秦岭山脉中由关中通往巴蜀的孔道,因其地处冲要,也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而且以形诸文字的题刻占绝大部分。这些题刻,很多是著名文学家撰写的各类文学作品。就其文体类型而言,有颂、铭、碑、记、赋、诗等;就其纪实性而言,主要是纪人物、纪事件、纪胜迹、纪游历;就其艺术性而言,主要体现叙事性、抒情性、议论性。
关键词:石门题刻;文学;文体;纪实性;艺术性
1672-4283(2012)04-0140-08

一、石门题刻的文学内涵和意义

石门是东汉时期于褒斜道南口开凿的人工隧道,褒斜道则是古代秦岭山脉中由关中通往巴蜀的孔道,古代无数次战争就发生在此地,同时因其地处冲要也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石门题刻群。这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石刻群落之一,以其巨大的考古学和文化史价值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重视。与其他石刻群落以造像为主体不同,石门题刻以形诸文字的石刻占据了绝大部分,这些题刻除了记载特定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还留下了不少文学家撰写的各类文学作品。然而,长期以来研究金石的学者很少关涉其文学内涵;研究古典文学者,亦对金石少有研究。台湾著名石学专家叶国良曾有感于研究古典文学利用金石的不足,他说:“近人研究古典文学,很少注意到其与金石学的关系,这是奇怪的学术脱节现象。古人重视金石文字,金石文字往往占了文集中的最大篇幅,所以研究文学,而不涉猎金石学,是有点奇怪的;清代以前的学者并不如此。石刻释例的起源,正是从研究韩、柳、欧、王的古文来的,其后的研究虽然范畴不限于文字学,但与文学研究与创作关系密切。个人建议古典文学研究者应当将石刻释例的著作纳入参考的范围。”反过来,石刻研究者也应该关注金石当中文学成分。基于对石门题刻的文学研究,至今几乎无人涉及,故笔者特草此文,试图有助于石刻文学和地方文学研究的拓展。
石门从东汉开凿的时代,就留下一篇《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即是著名的《石门颂》。这篇文字堪称中国题刻文字由金刻转向石刻的划时代性的文字,可以与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以及秦时的李斯刻石相媲美,也是中国古代以题刻为主体的颂美文学的典范之作。自此以后,各朝各代的题刻层见间出:有东汉时期的《杨弼、杨淮表》摩崖,有北魏时期的《石门铭》,有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北魏攻阁道碑》,有晚唐时期的《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兴元驿路记》和《书褒城驿壁》,有北宋时期的《游石门题诗》,有南宋时期的《石门新修堰记》,有明万历时期的《马道驿樊河桥记》,有清康熙时期的咏汉中及栈道之诗。这些题刻具备了中国文学中颂、铭、碑、记、赋、诗等各种体裁。其中不乏刘禹锡、孙樵、王士稹等名家手笔,也留下了诸如《石门颂》《兴元驿路记》等不朽的篇章。因而石门题刻,既是摩崖石刻文学的代表群落,也是汉中地域文学的集中表现。

二、石门题刻的文体类型

石门文学是一种具有石刻群落特征的文学,其选用的文体也就与刻石的内容、刻石的功能相一致。石刻的主要功能在于铭功记事,因而石门文学的文体就以颂、铭、碑、记为多。有时候也有名人过诗,吟咏题诗,然后上之于石,这也成为石门文学的组成部分。
1 颂
“颂”这一文体与石门的开凿相始终。于东汉建和二年(148)镌刻于石门西壁的摩崖石刻《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该文共有607字,由颂文、铭文和序文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的主体都是四言句式,而且都是韵文。如颂文:
上则悬峻,屈曲流颠;下则入冥,倾泻输渊。平阿淖泥,常阴鲜晏。木石相距,利磨确磐。临危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滞碍弗前。恶虫弊狩,蛇蛭毒蟃。未秋截霜,稼苗夭残。终年不登,匮(饣委)之患。卑者处恶,尊者弗安。愁苦之难,焉可具言?
再如铭文:
君德明明,焕弥光。刺过拾遗,厉清八荒。奉魁承杓,绥亿衙。春宣圣恩,秋贬若霜。无偏荡荡,贞雅以方。宁静丞庶,政与乾通;辅主匡君,循礼有常。成晓地理,知世纪纲。言必忠义,匪石厥章。
再如序文:
明哉仁知,豫识难易。原度天道,安危所归。勤勤竭诚,荣名休丽。……造作石极,万世之基。或角高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
三者不同的地方在于铭文全部是四言句式,而颂文则杂有数句散句,如“于是明知故司隶校尉楗为武阳杨君厥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汉中太守楗为武阳王升字稚纪,涉历山道,推序三原。”序文则散句较四句齐言为多,如“五官掾南郑赵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808so.com
邵字季南,属褒中黾汉?字产伯,书佐西城王戒字文宝主。王府君闵谷道危难,分置六部道桥,特遣行丞事西成韩服字显公,都督掾南郑魏整字伯玉,后遣赵诵字公梁,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积。”故而因为其中散体部分文字,将全文的三个部分功能进行了大致的区分:颂文重于纪事,铭文重于褒功,序文重于题款。
《石门颂》在石门题刻中具有重要的文体学意义和文学史价值。“颂”本为《诗》之六义之一,用以揄扬圣帝明王之功德,以奏宗庙,告于鬼神。后来用以揄扬功德者谓之颂。如秦时泰山刻石以颂秦之功。刘勰《文心雕龙·颂赞》云:“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夫规戒之域。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惟纤曲巧致,与情而变。”与颂体文学的这些特征相映照,《石门颂》确实是典雅、清铄,似赋而不华,如铭而少戒,运藻纤曲,气势汪洋,置之于后汉的赋颂文之列,更显其文学史意义。
2 铭
石门题刻中的铭文,最早且最为著名者是北魏的《石门铭》。该铭文是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镌于石门隧道东壁。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为序文,后面为铭文。与《石门颂》不同的是:序文重于纪事,以散体为主,并不押韵;铭文重于颂功,都是四言句式,全是韵文。如序文散体如:“皇魏正始元年,汉中献地,褒斜始开。至于门北一里西上凿山为道,峭蛆盘迂,九折无以加,经途巨碍,行者苦之。梁秦初附,实仗才贤,朝难其人,褒简良牧。三年,诏假节龙骧将军督梁秦诸军事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祉,建旗蟠漾,抚境绥边,盖有叔子之风焉。以天险难升,转输难阻,表求自回车已南开创旧路,释负担之劳,就方轨之逸。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领徒一万人、石师百人,共成其事。”铭文四言如:“龙门斯凿,大禹所彰。兹岩乃穴,肇自汉皇。导此中国,以宣四方。其功伊何,既逸且康。去深去阻,匪阁匪梁。西带淠陇,东控樊襄。河山事险,汉德是强。昔惟畿甸,今则关疆。永怀古烈,迹在人亡。不逢殊迹,何用则光。水眺悠晶,林望幽长。夕凝晓露,昼含曙霜。秋风夏起,寒鸟春伤。穹隆高阁,有车辚辚。咸夷石道,驷牧其胭。千载绝轨,百辆更新。敢刊岩曲,以纪鸿尘。”刘勰《文心雕龙》云:“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其取事也必核以辩,其摛文也必简而深。”就《石门铭》的铭文部分而言,确以褒赞为主,且其体弘润,用事精核而辩诘,文字精简而邃密。源于:论文模板www.808so.com
位于石门西壁《石门颂》摩崖南侧之《杨淮、杨弼表》,以其文末题记:“黄门同郡卞玉字子珪,以熹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谒归过此,追述勤铭,故赋表记。”该文是石门题刻中纪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其文称:“故司隶校尉杨君厥讳淮字伯邳,举孝廉尚书侍郎。上蔡、雒阳令,将军长史,任城、金城、河东、山阳太守,御史中丞,三为尚书、尚书令,司隶校尉,将作大匠,河南尹。伯邳从弟讳弼字颖伯,举孝廉,西鄂长。伯母忧,去官。复举孝廉,尚书侍郎,迁左丞、冀州刺史、太医令、下邳相。元弟功德牟盛,当究三事,不幸早陨,国丧名臣,州里失覆。二君清廉,约身自守,俱大司隶孟文之元孙也。”文虽以表称,实则上应该是铭文。这样的铭文,记载杨淮、杨弼家世、历官等,并有数语作出评价,类似于后世的神道碑和墓志铭,但又不是刻于墓前,而是刻于石门之摩崖,可以视为褒扬功德的铭体文字。
直至清代道光年间,立于汉中褒谷鸡头关上的《清杨太守存爱碑记》,重在记载杨太守治理地方的事迹。如劝农桑:“昔司南褒城洋四县水利,得其要害。时邑令讲求工费樽节,而沟渠疏通。争□□□□而年□登丰。禁杀耕牛,贫民皆得卖刀买□,土地资以□□,其所以衣之食之者,均非目前旦夕之谋也。”兴教育:“既富,方谷植,选各书院主讲,领□端堂程子学,则白鹿洞朱子学规以教之,咸知端品笃学。□修汉南书院附廓□众,别建中梁书院以居之。”重德化:“采访节烈二百数十人,建坊□□以维风化。于城中枢特建层楼以培风脉。其所以□翼而作兴之心又无微不致也。”平匪寇:“有匪邪窜入宁羌,公擒厥渠魁,涣其余党,民赖以安。”赈水患:“闻略阳水患,先发银□千,亲往抚恤;请币六万三千余金,择地建城,民免于溺。留坝西乡偶遇偏灾,捐口救济,各得其所。”诸种记载,将杨君的政绩突出地表现出来,在叙述时条理清晰,足以表现其人的风貌。
2 纪事件
石门题刻大多因事而作,故而对于事件的记载,就成为各类文章的重点。较早记载事件的石刻是汉代《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其文云:“永平六□□,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太安钜鹿鄐君,部椽治级,王弘、史荀茂、张宇□□□□□□,太□□□汉□显□□□□,始作桥格□百□□□,大桥五,为道二百□□□□,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并六十四所。凡用功七十六万六千八百□□,瓦卅六万九千八百四。”由这一事件的记载,可以见出褒斜道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故而诏命鄐君集结广汉、蜀郡、巴郡数数郡人力,全面开通褒斜道,以连接洛阳到蜀地的往来。
此后记事的石刻不断涌现,前引《南朝宋北魏攻阁道碑》就是记载元嘉十九年攻栈道事,这是发生在石门的重要战役,胜利之后,以“牛酒布金贺其功焉”,因而造石刻表。再如宋代曾多次修筑山河堰,故而乾道中有《重修山河堰记》《汉中新修堰记》,绍熙五年有《山河堰落成记》等。明清时有嘉靖十一年《马道驿樊河桥记》,康熙三年《贾大司马修栈记》等。
3 纪胜迹
褒斜道是关中通往蜀中的必经之地,其中多险阻亦多胜迹,故而石门题刻对于胜迹记载者颇多,不仅各种碑铭有所涉及,诗歌亦有胜迹的描述。诸种体裁当中,记体文学最值得称道,尤其是唐人所作的《兴元新路记》《书褒城驿壁》《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是其典型之作。如孙樵《兴元新路记》云:
入扶风东皋门十举步,折而南,平行二十里,下念济坂。下折而西,行十里渡渭。又十里至郿。郿多美田,不为中贵人所并,则藉东西军居民百一系县。自郿南平行二十五里,至临溪驿。驿扼谷口,夹道居民皆籍东西军。出临溪驿有步,南登黄蜂岭。平行不能百步,又步登澡潗岭。盘折而上,甚峻。下潗潗岭,岭稍平。二岭之间,凡行十里。自临溪有支路,直绝涧,并山,复绝涧,蛇行碛上十里,舍于大路。下黄蜂岭,复有支路并涧,出潗潗岭下,行乱石中,五六里与涧西支路合。由大路十里桥无定河,河东南来,触西山不隳,号怒北去。河中多白石,磊磊如斛。又十里至松岭驿。逆旅三户,马始食茅。自松岭平行三里,逾二桥,登八里坂,甚峻。下坂行十里,平如九衢。又高低行五里,行连云驿。自连云西平行二十里,上五里岭,路极盘折。凡行六七里及岭上,泥深灭踝。路旁树往往如挂尘缨,纚纚而长,从风纷然。……自芝田至仙岭,虽阁路,皆平行,往往涧旁谷中有桑柘。民多聚居,鸡犬相闻,水益清,山益奇,气候甚和。自仙岭南行十三里,路左有崖,壁然而高出,其下殷其有声,如风怒薄水,里人谓之鸣崖。岂石常鸣耶?抑俟人而鸣耶!……又行十五里,至青松驿。驿自仙岭而南,路旁人烟相望,涧旁地益平旷,往往垦田至一二百亩,桑柘愈多。至青松即平田五六百亩,谷中号为夷地,居民尤多。自青松西行一二里,夹路多松竹。稍稍深入,不复有平田。行五六里,上小雪岭,极峻折。岭东多泥土,疏而黑。岭西尤峻,十里百折。上下岭凡十八里,四望多丛竹。
孙樵的《兴元新路记》,将自扶风东皋至褒城西斜谷旧路的一段道路十分清晰地记载下来。前引明人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如记营建,当记月日之久近,工费多多少,主佐之姓名,叙事之后,略作议论以结之,此为正体。”以此衡量,孙樵的这篇文章,正是正体的记文。他以兴元新道即文川道的地点尤其是驿路为中心,旁及路旁的景物,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多层面地表现出褒斜道的名胜风光。如对“鸣崖”的描绘:“壁然而高出,其下殷其有声,如风怒薄水。”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自芝田至仙岑,虽阁路,皆平行,往往涧旁谷中有桑柘。民多藂居,鸡犬相闻,水益清,山益奇,气候甚和”一段,水之清,山之奇,气候之和,民风之淳,四者融为一体,确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808so.com
实是人们向往的纯美境地。
4 纪游历
石门题刻中,记个人的游历之作也不在少数,其中以诗歌纪行为主。题刻的诗歌,量早在宋代,最迟在民国时期。《石门题刻大全》所录掌禹锡的《游石门题诗》作于北宋英宗时期;冯绍韩《游石门诗》则作于中华民国八年。因为刻石的缘故,故而大多为短章。只有清人王士禛的《咏汉中诗碑》是将9首组诗刻于一石,最能表现游历的详细情景。
褒斜十日路,白发忽侵寻。红叶下江水,始知秋已深。马惊初出谷,闭城不闻砧。何处天河影,浮云只自阴。(《闰七夕抵褒城县》)路遥褒斜梦故园,今朝风物似中原。平羌蹀躞连钱马,近郭参差橘柚村。万叠云峰趋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只愁明日金牛路,回首兴元落照昏。(《汉中府》)
绛灌当时伍,黥彭异代看。竟成隆准帝,不屑沐猴冠。磊落真王气,苍茫大将坛。风云今寂寞,江汉自波澜。(《汉台》)
三寸黄柑水浸渠,一林红桂映棕榈。钩帘恰对中梁包,正好高眠好读书。(《虚谷奄》其一)
太息黄杨树子前,琳宫岁岁饱风烟。交打接叶真怜汝,未似先生厄闰年。(《虚谷庵》其二)
黑水梁州道,停车问土风。沔流天汉外,嶓冢夕阳东。处处棕榈绿,村村摆桠红。更须参玉版,修竹贱如蓬。(《南郑至沔县道中》)
朝过女郎道,遥过女郎祠。溪水疑环佩,春山学黛眉。千林丹橘熟,一径碧苔滋。日暮神灵雨,西风满桂旗。(《女郎庙》)
天汉遥遥指剑关,逢人先问定军山。惠林草木冰霜里,丞相祠当桧柏间。八阵风云通指顾,一江波浪急潺湲。遗民衢路还私祭,不独英雄血泪斑。(《谒诸葛忠武侯祠》)
竹条娟娟静,江流漠漠阴。至今筹笔地,犹是出师心。遗恨成衔璧,无声有故琴。千秋弦指外,仿佛遇高深。(《武侯琴堂》)
刻石于诗末题:“康熙壬午入蜀作,丙子重过追录刻石,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济南王士禛阮亭题,赐进士出身南郑县知县姑孰魏寿期敬书。”壬子是康熙十一年(1672),丙子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第1首是经褒城县之作,谓经过十日跋涉初至褒城县,时值秋深时节。第2首是描写汉中府的景况。第3、第4首描写汉台。第5首描写虚谷庵。第6首是南郑至沔县道中之景。第7首描写女郎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808so.com
庙。第8首是拜谒诸葛武侯庙之情景。第9首描写武侯琴堂。王士禛的《蜀道驿程记》《秦蜀驿程后记》可以与其《咏汉中诗》相参证。

四、石门题刻的艺术性

1 叙事性
石门题刻具有纪实的特点,而这种纪实的特点总体上是通过叙事艺术来表现的。当然,因为各种文体的不同,其叙事也有详略之别,或粗存梗概,或详叙曲折。如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
开成四年,梁州牧缺,上玩其印,凝旒深思曰:“伊尔卿族归氏,以文儒再世居喉舌。今天官贰卿融能嗣其耿光,尝自内庭历南台,尹毂下,政事以试,可为元侯。”乃付印绶,进秩大宗伯兼御史大夫,玉节兽符,镇于妫墟。公拜手稽首曰:“臣融敢扬王休于天汉之域!”既泣止,咨于群执事,求急病者先之。咸曰:华阳黑水,昔称丑地。近者尝为王所,百态丕变,人风邑屋与山水,俱一都之会,自为善部矣。惟驿遽之途,欹危隘束,其丑尚存,使如周道,在公颐指耳。于是因年有秋,因府无事,军逸农隙,人思贾余。乃悬垦山刊木之佣,募其力揆攒凿撞柲之用,庀其工具舁辇畚插之器,膺其要蓉鼓以程之,糗醪以犒之。说使之令既下,奋行之徒坌集。我之提封踞右扶风,触剑阁千一百里。自散关抵褒城,次舍十有五,牙门将贾黯董之;自褒而南,逾利州至于剑门,次舍十有七,同节度副使石文颖董之。两将受命,分曹星驰。并山当蹊,顽石万状;坳者垤者,兀者铦者,磊落倾欹,波翻兽蹲。炽炭以烘之,严醯以沃之,溃为埃煤,一篲可扫。栈阁盘虚,下临谽谺。层崖峭绝,枘木亘铁。因而广之,限以钩栏。狭径深陉,衔尾相接。从而拓之,方驾从容。急宣之骑,宵夜不惑。郄曲棱层,一朝坦夷。兴役得时,国人不知。繇是驶行者忘其劳,吉行者徐其驱,拿行者家以安,货行者肩不病,徒行者足不茧,乘行者蹄不刓。公谈私咏,溢于人听。伊彼金其牛而诱之以利,曷若我子其民而来之以义乎?既讫役,南梁人书事于牍,请纪之以附于史官地理志。
赵明诚《金石录》云:“《唐山南西道驿路记》,刘禹锡撰,柳公权正书,开成四年。”这篇文章首述新修驿道之背景,次述新修驿道之过程,再述新修驿道之利便,按时纪事,条理井然,又间以对话,使得叙事更为灵动活泼。同时叙事又围绕核心,山南西道华阳之地,由昔日的丑地,成为当时的王所,以至百态丕变,人风邑屋与山水集结,成为当时的一个都会,驿路的修成,由丑地真正成为善部。
石门题刻当中的纪体文字,大都以叙事为主,记述修筑道路、河桥、关堰的全过程。加以历代有关这方面的工程繁多,有时工程浩大,工期漫长,故对此曲折过程之记述,成为石门记体文学的独特特点。除了刘禹锡这篇驿路记外,唐人孙樵的《兴元新路记》和《书褒城驿壁》都是著名的记体文学。再如清朝康熙年间贾汉复修连云栈道,不仅有诸多文人题诗咏叹,更有党崇雅所撰之《贾大司马修栈记》,“此文不仅述及修栈道的起因和经过,而且详列所修各种类别的道桥数量、规模和投入等情(况),堪为有关栈道史迹的重要文献”。
2 抒情性
石门题刻以纪实性为主,故其叙事性的特点非常明显。但因题刻涉及到多种文体,故文学的抒情特征也在题刻中表现出来。尤其是其中赋和诗,更是如此。如南宋安丙《游石门题诗》:“凌晨走马过花村,先玩玉盆到石门。细想张良烧断处,崖间伫立欲销魂。”诗将游览和怀古融为一体,楚汉相争时,张良烧断栈道,直至武帝时动用万人方才修复。之后因为战争不断,时烧时复,历尽沧桑。故安丙由花村到石门,联想到古今往事,感慨万千,故伫立崖间,魂销欲断。
清人宋琬的《栈道平歌》是石门题刻的精品,在当时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康熙三年,陕西巡抚贾汉复主持修筑自宝鸡到褒谷口之间600里的连云栈道,诗人宋琬撰写了《栈道平歌为贾胶侯尚书作》,并由沈荃书写而刻之于摩崖。歌云:
君不见梁州之谷斜与褒,中有栈道干云霄。仰手可以扪参井,下临长江瀚汗汹波涛。大禹胼胝恐未到,帝遣五丁开神皋。巨灵运斧地维坼,然后南通巴蜀西羌髳。蛇盘萦绕六百里,千回万曲缘秋毫。悬车束马弗克以径度,飞腾绝壁愁猿猱。汉家留侯真妇女,烈火一炬嗟徒劳。噫嘻!三秦之人因征伐,军书蜂舞如蝟毛。衔枚荷戈戟,转粟穷脂膏。估客尔何来,万里竞锥刀。须臾失足几千仞,猛虎蝮蛇恣贪饕。出险洒酒始相贺,燐燐鬼火闻呼号。泰运开,尚书来,恩如雨露威风雷。一呼集畚锸,再呼伐薪柴。醇醯浇山万夫发,坐看巉崖削尽为平埃。噫嘻乎,益烈山泽四千岁,火攻莫救苍生灾。昔也商旅鱼贯行,今也不忧狼与豺。昔也单车不得上,今也康庄之途足以走连辇。焚童巴舞贡天府,桃笙賨布输邛崃。歌豳风,击土鼓,贾父之来何晚哉!丰功奕奕垂万祀,经济不数韦皋才。中朝衮衣待公补,璇玑在手平秦阶。西望剑阁高崔巍,侧身欲往空徘徊。大书深刻告来世,蛟龙岌业磨青崖。青穿石泐陵谷徙,我公之功不与伏波铜柱同尘埋。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气势,堪与李白的《蜀道难》相伯仲。王士禛《蜀道驿程记》云:“余在京师时,友人宋荔裳琬作《栈道平歌》,纪其事,语最豪健。沈绎堂荃书之,时称‘二绝’。今已陷石嵌绝壁。余踏危石奔浪仰观,略见仿佛。因赋诗怀二君。”不仅如此,王士禛还作《观音砭》诗赞之:“颇闻贾中丞,于此铲叠嶂。故人推沈宋,诗笔各雄长。星宿盛光茫,虬龙怒涛强。解鞍苔石滑,高歌一神王。更须巨灵手,运斤出天匠。”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2称:“贾中丞名汉复,平险为夷,因作歌以颂之;歌勒于观音砭崖石上。出后人手,几成德政歌矣。此服其笔力之大。”宋琬官京师时,与著名文人严沆、施闰章、丁澎辈酬唱,有“燕台七子”之目。与施闰章时称“南施北宋”。贾故宋琬这样的诗作,无疑是石门题刻当中最具文学价值的名篇之一。不仅如此,贾汉复修筑这一颇便于行旅的连云栈道,本来人人畏惧号称“阎王砭”的地方,变成平安便利的“观音砭”,受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热情歌咏。王士禛的《蜀道驿程记》两次记载此地:一是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初七日,“至观音砭,奇石插天,犀株林立,飞湍箭激,凝为深渊,其色黝黑,潭而不流。凭高下瞰,令人魂悸。有旧碑在道左,大书‘云栈首险’。近陕抚贾中丞煅石开道,自此至宝鸡,凡木石之功九百三十八丈有奇,又于此劖大石,置栏楯,行旅便之。”二是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九日,“夹江两岸,石色如铁,壁立千仞,时有大石牴牾横道,如巨丈夫颓冠落佩。两山忽合,疑若无路,从石罅螺旋而下,有桥跨水,才通人骑。过桥,石壁益险怪,略如蔺相如持璧睨柱,发尽上指,又如樊将军拥盾裂眦,拔刀割彘肩,愤怒郁勃,不可惮形。余意必观音砭,问之果然。”栈道修成后,户部侍郎党崇雅作有《大司马胶翁贾老公祖抚秦修栈咏》,保和殿大学士梁清宽亦作有《贾大司马修栈道歌》。后者云:“君不见栈道高去天尺五,马尽缩足人咸伛。山前白骨野火燐,江岸积骸泣无主。中丞巡边山侧然,浚川炼石何今古。谁谓天险不可移,五丁曾为施巨斧。……吁嗟乎,安得中丞此大力,尽平世间险巘之处无长途。”
除了诗作,赋也是抒情咏物的文体。晏袤《山河堰赋》存下的残篇云:“阅汉中之形胜兮,实古梁之奥区;挖斜谷之冲要兮,兼褒中而与俱。山连大散兮,势若奔万马;江从太白兮,滥觞而纤徐。不舍昼夜兮,盈科而后进。镗辖澎湃……。”作者对于汉中形胜,饱含着热情加以歌颂。《孟子·离娄下》云:“源源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手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晏袤由水流之不舍昼夜,联想到人之内在充美,立身有本,循序渐进,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值得注意的是,晏袤是北宋大文学家又是名相晏殊的四世孙,晏氏家族的文学传承在宋代一直不衰,由此可以提供一证。
3 议论性
文学作品要表现深刻,就离不开议论,石门题刻当中,无论哪一种文体,都会包含议论性的文字。或对社会进行褒贬,或对事件加以剖析,或对人物给予评判,而源于:论文结论www.808so.com
其议论往往又与叙事,对比等紧密结合的。
孙樵《书褒城驿壁》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当时作为题壁文字,无疑应该是石门题刻文学的一个部分。而这篇文章与其他题刻有所不同,主要不是记功颂德之文,而是通过一个驿站的盛衰以体现社会变化的情况,如其对比的文字: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鸟睹其所谓宏丽者!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三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馹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鹚而后止;鱼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其曾辈,虽以供馈之隙,葺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这一段通过褒城驿昔时之宏丽与今日之残芜进行对比,强烈地讽刺了吏治败坏后的晚唐社会凋弊的现实。之后又通过与老甿的对话,说明频繁更换刺史县令以扰民的弊端。最后发出议论说:“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全文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又借助于对比、对话,将作者的意图表现出来。尤其是以小见大,以州县等于驿站,国家亦似于州县,从中可见吏治败坏和所用非人是驿站衰败的根源,实则上也是整个晚唐社会败坏的根源。《古文渊鉴》云:“前幅似主而实宾,后似宾而实主,此文家变化错综之法。”清人高士奇亦评曰:“因驿而发明郡县迁代不宜促数之故,可谓深达物情,有关治体。”
再如孙樵《兴元驿路记》的最后一段也是议论:“孙樵曰:古人尚谋新,仍曰何必改作?利不十不变。岂谋新亦未易耶?荥阳公为汉中以褒斜旧路修阻,上谓开文川道以易之。观其上劳及将,下劳及卒,其勤至矣。其始立心,诚无异于古人将济民于艰难也。然朝廷有窃窃之议,道路有喞喞之叹,岂荥阳公始望耶?洗(况?)谋肇乎贾昭,事昌乎李俅。役卒督王(工?)者不增秩于天子,则加班列于荥阳公。荥阳公无毫利以自与,而怨咎独归荥阳公,岂古所谓为民上者难耶!”开通文川路本为生民造福之事,又是朝廷下诏修筑,但修后不久,因为“朝廷有窃窃之议,道路有喞喞之叹”,加以大雨冲坏道路,因而废弃。据《唐会耍》记载:“(大中)四年六月,中书门下奏:山南西道新开路,访闻颇不便人,近有山水摧损桥阁,使命停拥,馆驿萧条,纵遣重修,必倍费力。臣等今日延英面奏宣旨,却令修斜谷旧路及馆驿者。”其时郑涯罢职,而诏封敖重修旧路。孙樵有叹于此,故对于主修之郑涯颇感不平,因而有此议论。受诏修筑,即召致朝廷官员议论,修好不久,又遭毁弃,从中也可见出晚唐时期吏治的败坏。
[责任编辑 杜敏]

点赞:11536 浏览:4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