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疆文化适应视角下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育培养少数民族高等人才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近年来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一名学生管理者的身份试探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借文化适应视角,针对本职工作的重点、难点,分析促其产生的各方面因素,并尝试性地给出关于对策思考的几点认识。在此基础之上,侧重阐释做好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营造少数民族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环境,积极调适校园文化不适应的现象。
关键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文化适应
1009—0118(2012)11—0013—03
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新时期下的青年一代,对于当代社会各民族间的和谐团结、繁荣稳定具备潜在的有力影响。同时,他们作为少数民族群体中的一部分,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为此,我们应怎样切实加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为新疆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每一位学生管理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密切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动态

目前,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教育已列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前提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成为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聚焦点1 。党和政府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道路上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形成了系统化、合理化、制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新疆的区情,我们的工作重点一方面应高度重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培养输送合格的高层次人才,是有效落实党和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需要,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教育与积极的引导2 。

(二)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的特点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未来推动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公民素质提升的储备力量3 。对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者而言,从思想上深刻意识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即认真务实地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学生的思想态势是决定其行为言论的出发点,正确把握高校学生的思想脉搏,定期洞察高校学生的理想觉悟,及时沟通高校学生的头脑意念,是完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重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做好这一工作亦能够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释重负、减重压提供条件。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特点及其背后成因成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

(一)生存背景差异造成少数民族学生难与主流文化沿迹续轨

从宏观角度俯瞰,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与扶持,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论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质量,还是教育师资的建设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投入上享受着国家一系列的教育扶持政策,尤其是对民族自治区实行的财政补贴政策。经济上,新疆地区属欠发达地区,但其雄厚的自然资源不断地吸引着投资、开发的名号。我们暂不讨论这是一个资源攫取的过程还是一次互惠互利的享受,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始终都是一个深刻的命题。至少我们能说,自然资源的输送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这些在某个侧面、某一层次刺激着新疆地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推动着新疆地区发展进度4 。可见,新疆地区较我国中东沿海地区,在教育投入力度上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待发展”的空间。这与当地社会的由来、成形及发展不无关系。
就微观角度探视,新疆当地社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家庭的发展状况。家庭是为学生提供教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808so.com
育机会的基础保障,其经济状况的好坏是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因素。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个人在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之前,便已通过家庭获取了一定数量的与其出身背景相同的文化资本5 。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与教育的获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不同阶层家庭文化资本的性质与社会中主导文化的关系强烈地影响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在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一方面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出现教育中断现象,导致学生受教育意愿不强、程度不高,从而在高校生活中的适应性不强。在统一的教育体制下,少数民族学生面对主流文化时,由于社会、家庭的因素成为接受教育的失利者,无法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业成就。无疑,这对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造成了意愿困惑。

(二)价值取向多元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非唯一认同感

当代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总体价值取向表现出积极向上、多元发展的特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但缺乏稳定性与持久力,心理与意志尚不够成熟,行为举止多受情绪的把控而变化剧烈6 。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持认同态度,但同时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渗透,使其思想成长空间范围拓宽、导向多元。成长在特殊社会经济环境下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强烈的政治敏感度与社会责任感,加之社会信息来源丰富、渠道多样,他们对发生于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政治事件的知晓度要高于旁人,但出于其社会认识相对主观、片面,往往从自身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况及岁月积累而起的民族心理出发判断当下社会政治形势,极易造成认识上的迷失与偏离。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常迷茫于国家忠诚、民族认同及社会情感之间,使其价值取向、政治信仰方面的选择摇摆不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非唯一认同感。

(三)双重性意愿选择造成少数民族学生顾此失彼、难寻平衡点

王锡宏先生在其相关研究中,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共生的国情,提出了少数民族教育的双重性理论。该理论指出,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教育在各方面发展中既要顾虑和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环境及发展需要,又要兼顾主流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应主流文化的内容。不论在教育目标上还是教育内容上,都需要少数民族师生两面兼顾。这种双重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它向我们阐释: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环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用语等诸方面,都要“两面适应”、“两面兼顾”、“两手准备”。在时间和各种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少数民族学生先后或同时学习两种不同文化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和困难,往往需要投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7 。
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存在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少数民族学生要想取得高层次的教育成就就需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原来的民族文化习性,尽可能多时间、多精力投入在主流文化的学习与适应当中。所以,这难免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顾此失彼,难于寻找出平衡二者的切合点,从而达成高校深造的目标与理想。在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暴露了其心理承受力弱、自卑感重、人际交往面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的一些弱点,但同时也令我们看到,其实践动手能力高、思维灵活敏捷、学习意愿渐涨等在校特点。借鼓励教育的引导,有助于平添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多数情况下,以上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三点在校特点不易被分辨,由于这些特点的表现形式往往与其背后的成因紧密联系起来,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校园文化中若隐若现。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者来说,这三点也是其工作中所面临的窘境与挑战。在工作开展中做到了解背后成因,发掘特点规律,和谐沟通,耐心引导,换位思考、角色互换,以少数民族学生的立场出发,从少数民族学生的视角察觉,准确把握和利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表现、情感角色、主动向上流动的意念等,为新疆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三、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探究

(一)营造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别要注重“人文关怀”的现念和管理模式,尤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共同鞭策8 。由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各个地区,受到家庭、群体、民族、宗教及地域因素的影响,个性特征并不统一,个体发展在不同的领域也存在不一致的优劣势。事实上,教育管理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也就是教育管理他们的内在心理文化。外在行为言论往往是内在心理活动的最佳表现9 。因此,在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特征的前提下,把握其思想脉动,疏导其内心需求,成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必备工作素质。同时,也要求我们创新建立健全校园规章制度,及时沟通交流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情况,营造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使其勤奋上进,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

新事物的发展亦会带来消极的一面。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飞速前进,潜移默化之中要求现代人类灵魂与体魄(外在)的共同升级。当外在需求脱离了灵魂的向导与扶持之时,即刻产生扭曲的心理活动和偏离的社会现象10 。所以,在青年一代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特别要注重心理的健康成长,加强心理辅导,完成强大心理的社会晋级。在新疆各高校,类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组织的创立是形势所趋、生情所需。作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经常与之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发现问题并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响应心理调适活动或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教育培养他们保持理性、平和、向上的良好心态,正确、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出色品性,及达理、有礼、大方待人接物的优秀质素,促其全面发展。

(三)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合,更是学生汲取养分而智取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这里所要强调的而非一般科学知识内容的学习,而是高校学生理应被感染、吸收的校园隐性教育11 。
重申学习方法。不难设想,面对大学校园的学生,重申学习方法或许是多此一举。但是,这对于新疆高校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提升。在本文多处提及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来自非主流社会,在与主流文化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808so.com
相融的过程中不免出现偏差;在其尚未接受系统的主流文化教育之前,重申、强调学习方法的得当性,无疑辅助了他们在学业成就方面付出的努力。
引导职业规划。认真做好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被纳入新时期各地高校完成“以学生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内容。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布社会招聘信息,积极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规划未来,以削弱他们步入主流社会时与非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非公平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拓展校园多元文化的平台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当代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品性的合格人才12 。课堂教育的大众性未能立竿见影地发掘高校学生的潜能与才华,多元文化校园的构建应运而生。新疆高校的多民族文化底蕴正是为校园多元文化平台的搭建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以各民族文化内涵为背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策划,将德、智、体、美、劳的育人标准渗透进校园文化活动的每一环节,宣传各民族基本常识,增进彼此了解,缩短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感性认识与理想认识的距离,通过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实现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文化支援。

(五)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培养

得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是做好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在新疆高校中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正是这种保障背后的主要内容。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启动学生自我管理系统,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协助教育管理工作者调适少数民族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学生间出现的文化中断。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既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又协助教育管理工作者;他们更易亲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更好地预测少数民族学生的行为趋势,更便于上下级间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解决现存问题,在不同文化之间充当不可或缺的桥梁与枢纽的角色。

(六)设置少数民族辅导员岗位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在高校学生的成才之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疆高校的辅导员更需具备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洞悉时事,将新疆高校里重要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国家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起来。而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辅导员岗位的设置更是便于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各民族团结意识。这也是新疆高校不断更新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保障机制的一项策略。
四、结语
对于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其文化适应的最大课堂,更是社会主流文化传播的集散地。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时,难免出现心理堵塞、思想游离、意识薄弱、归属不清、行为偏差等文化不适应现象。显然,这些都成为了新疆高校正常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因素。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808so.com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校园工作。健全的规章制度与严格的管理措施是保证新疆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外部要求,而健康心理环境的塑造、多元文化平台的搭建及实效关怀系统的成立均为本职工作开辟了环境、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这有利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多元化,对完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杨建荣,田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对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特点及管理对策的思考[J].思想工作论坛,2004,24(5):56—58.
黄玉东,邹军.“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与办法[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12—14.
[3]依力扎提·伊明江,艾孜买提·沙吾尔.浅谈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J].世纪桥,2009,178(6):45—47.
[4]孙孝文,格日勒图,赵虎.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3(5):34—36.
[5]格日勒图,青格勒图.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工作论坛,2003,23(3):67—68.
[6]钱民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公平问题[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6):45—47.

点赞:6970 浏览: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