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网络执政能力:面向网络社会国家治理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网络执政能力是网络社会环境下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党必须下大力气、大功夫建设的一项核心执政力。基于网络的建设、管理和应用三个层面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现状,在网络建设上,要继续推进信息化战略,加大科研投入,建设信息强国;网络管理上,要树立服务型管理理念,加强网络软管理能力,捍卫互联网主权;网络应用上,要推进电子政务,大力发展网络,增强网络文化软实力,加强党的网络执政能力。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执政能力;国家治理;信息化战略;互联网;网络文化
1672—3104(2012)05?0173?08
麦克卢汉预言电子媒介的出现将使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自国家信息化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信息化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手机通信、数码技术为首的信息技术在短短十几年间将中国迅速编织成为一种信息空前丰裕的网络社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1年12月底,中国已经有网民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2%。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使用工具。网络社会对执政党带来了新的政治风险,如政治权威的部分流失、维持社会稳定工作难度加大、政府决策自主性受到削弱。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社会对执政党的政治机遇,网络也可以成为一种社情民意表达的新渠道、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权力监督和防治腐败的新方式以及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平台。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执政党如何对待网络、如何利用网络,从而达到一种“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状态。从这个方面而言,在网络社会环境下,提高党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积极面对网络社会的国家治理,就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一、网络执政能力及建设

中国自诞生以来,从革命到执政,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指向,带领全国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新时期,随着党的执政生态环境的变化,执政能力的不足成为党面临的一种重大的政治风险,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成为一项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核心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与此对应,网络执政能力是指党和国家在网络社会环境下,充分认识网络的重要性和内在特点,积极主动地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和利用网络,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本领。党的网络执政能力是网络社会环境下党职称论文范文www.808so.com
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党必须下大力气、大功夫建设的一项核心执政力。
从内容上来说,网络执政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网络建设能力、网络管理能力,以及网络应用能力。如图1所示。

(一)网络建设能力

网络建设能力即是指执政党建设网络的能力。网络建设能力包括网络发展战略制定能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网络技术开发利用能力等三个方面内容。网络发展规划制定能力即是指党和国家站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发展战略的能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是指党和国家组织、调动和配置国家和社会资源建设先进网络基础设施的能力。网络技术开发利用能力是指在党和政府积极领导和支持先进网络技术的开发,占领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并将其尽其可能地快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能力。阿尔温·托夫勒在《力量转移》一书中放言:“任何国家如果不具备包括计算机、数据传送和其他新传播手段在内的21世纪的电子基础设施,就无法驾驭21世纪的经济。这要求全国人民对这种信息基础设施如同对轿车、公路、高速公路、火车和大烟囱时代的交通基础设施一样地熟悉。”[3](444)我国很早就制定了国家层面的信息化战略,在总体规模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信息大国,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信息网络建设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还不能算作信息强国。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能力是我国迎接和赢得新世纪国与国竞争的不二法门。

(二)网络管理能力

网络管理能力包括“硬管理能力”和“软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的是互联网基础管理能力和互联网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后者指的是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互联网基础管理包括:规范域名、IP地址和登记备案、接入服务管理;建立互联网信息服务准入退出机制(依法对涉及意识形态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网络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审批,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年度审核、行政处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探索网络实名制。[4]互联网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严重障碍,互联网信息系统安全的保障能力必须得到加强。我国已经成为攻击的最大受害国。2010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发现共近48万个木马控制端IP,其中有22.1万个位于境外。共有13782个僵尸网络控制端IP,有6531个位于境外。2010,中国境内政府网站被篡改数量为4635个,2010年被篡改的政府网站比例达到10.3%,即全国有十分之一的政府部门网站遭遇篡改。[5]互联网的使用带来了一种民间性的网络舆论场,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种网络舆论场并不单纯,而是会受到一定恶势力和非法势力的操纵、利用和绑架,从而攻击党和政府、大肆传播反动言论的、削弱广大网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即是一种在网络舆论场之中平衡网络舆论、树立主流意识、推动广大网民理性表达的能力。网络空间当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对党和国家非常不利的网络突发事件,比如耸人听闻的网络政治谣言、网民大规模围观的网络件,以及经由网络动员而在现实世界中爆发的对社会稳定构成实质影响的网络集体行动。网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即是一种防范、快速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以及消除其不利影响的应急能力。

(三)网络应用能力

网络应用能力是指利用网络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可以细分为四大块,即网络经济发展能力、电子党(政)务应用能力、网络发展能力和网络文化建设能力。网络时代,虚拟经济和互联网产业成为我国的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党和国家必须锤炼网络经济发展能力以更好地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电子党(政)务应用能力即是指党和政府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进行党务管理、政务管理创新以更好地开展党务工作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网络平台还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新途径,网络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党和国家自上而下地利用网络平台接收社情民意的表达,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予以解决、将网民智慧予以汲取和运用、将网络民意上升为适当的政策和措施。网络是党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网络发展能力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必须重视打造的一项基本功。此外,互联网已经是一种影响社会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网络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网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以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新时期,网络文化建设能力已经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二、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成绩

早在2000年,同志就指出:“现在,互联网上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6] 2000年3月,进一步指出了如何应对信息网络化问题的基本方针:“对信息网络化的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度重视新的信息媒体的建设和管理”。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和管理”。2002年十六大报告认识到,“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2004年9月《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2007年1月至4月,政治局在仅仅相隔3个月的时间内,便两次讨论了互联网问题。1月23日下午,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这次会上首次强调了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总书记同志在会上指出:“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信息网络化可能带来的执政挑战的认识一直是清醒的,不仅很早就确立了互联网治理的正确方针,根据现实问题适时地、积极主动地推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而且不无政治智慧地将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结合了起来,使我党网络执政能力的建设取得了下述成绩:

(一)网络执政的机构设置、平台建设得到加强

党和国家不仅对网络执政的新情境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且还积极健全和加强网络执政的机构设置、平台建设。2001年8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重新组建,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在国家层面上的综合性决策和协调机构。与此同时,涉及互联网管理的相关党政部门也陆续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管理服务机构。党的宣传部门主要管理内容是网络新闻宣传,目前下设舆情信息局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与管理,地方党委宣传部一般下设网宣办。政府序列这边,涉及网络管理的政府部门(机构)主要包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1年5月4日设立)、工业与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国家、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保密局、等众多部门。其下设专门机构比如,工业与信息化部下设,下设,下设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国家下设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原社会管理司的网络传播处),国家工商总局下设企业注册局,的,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也相应地成立对应的网络管理机构。除此之外,国家还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协会(下设违法与不良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应急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其他互联网管理服务机构。
网络执政的平台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互联网在我国发展之初,新闻媒体就成为互联网首批拓荒者。1997年1月1日,机关报《人民日报》于正式推出网络版。1997年11月7日,新华社借建社66周年之际正式开通自己的网站。2000年1月27日至28日,和联合召开中国首次互联网新闻工作会议。2000年5月9日,、于5月9日下发了《国际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2000~2002年)》,发展纲要提出了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三年奋斗目标,由此打响了从到地方新闻网站大建设大发展起跑的发令。2000年12月12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青网等网站经批准,成为我国首批重点新闻网站。紧接着又先后批准建立了千龙网、东方网、北方网、东北新闻网、浙江在线、红网、中国江西网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808so.com
等24家全国重点地方新闻网站。截止2001年底,中国有报纸2111家、杂志8889家、311家广播电台、358家电视台及2家通讯社。这些新闻媒体共建立起了数千个网站和网页,涵盖了、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四级各类新闻媒体,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群体。20世纪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开始向外部互联网拓展。1999年被称为中国“政府上网年”,当年1月20日,国家经贸委和中国电信牵头,联合40多家部委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揭开了我国“政府上网”的帷幕。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4.5万多个,75个和国家机关、32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提供便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类在线服务。[7]近些年来,电子党务工作的开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党建网站已经成为党务公开、党员教育、党务的新平台。2010年开始,微博开始风靡中国,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借助微博平台开展政务活动。根据新浪网发布的《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截止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总数达到18132个,其中机构9778个,公务人员8354个,是2010年数量的33倍。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808so.com
源于:www.808so.com

(三)网络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大力发展网络,增强网络文化软实力

在网络应用方面,加强党的网络执政能力的着力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推进电子政务;二是要大力发展网络,三是要提升网络文化软实力。电子政务是21世纪提升政府能力的突破口之一,而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领先。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注重发展在线电子政务、移动电子政务、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合作、乡镇电子政务等电子政务业态,国家要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予以支持。网络可以视为一种“公民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公共领域加强和巩固的过程”。[19]在我国,网络的真意是通过网络渠道拓宽公众参与,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获得更加良好和有效的沟通。时下,中国网络的发展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社会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网络,另外一种是由国家推动的自上而下的网络。社会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网络(如网络舆论监督)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往往又局限于其无序和易失控的特征。从加强党的网络执政能力角度来说,大力发展由国家推动的自上而下的网络不仅有利于克服网络失控的危机,而且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的新亮点,具有一举两得的功效。当前大力发展网络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对网络平台的运行管理;其次是要创新尽其可能的机制,通过网络平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其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网络监督和网络败工作。在网络应用方面,加强党的网络执政能力的另外一个领域就是增强网络文化软实力。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2007年1月至4月,政治局在仅仅相隔3个月的时间内,便两次讨论了互联网问题。1月23日下午,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这次会上首次强调了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提高网络文化软实力,这里的网络文化软实力包括多个方面,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对广大网民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和辐射力,以及通过网络平台的中国传统文化向域外传播,等等。增强网络文化软实力的一是要建好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二是要化大力气制作尽可能多的网络文化作品上网传播。
参考文献:
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 10/0608/ 11/ 68LD42JP000146BD_3.html, 2010?06?08.
[5]新华网. 中国已成网络攻击最大受害国之一呼吁加强国际合作[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8/12/c_1218516 95.ht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808so.com
m.,2011?08?12.
[6]. 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7]新华网. 重点新闻网站发展历程[EB/OL]. http://news. xinhuanet.com/newmedia/2010—08/03/c_12403800_3.htm, 2010? 08?03.
[8]国家统计局科研所信息化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CN)的国际比较[J]. 中国信息界, 2010(3): 64?69.
[9]国际电信联盟(ITU). 2011衡量信息社会发展[EB/OL].http://.cn/China2010/ztyj_15.htm,2011—10—13
[13]. 75%网络舆论事件源于基层回应[EB/OL]. http://.cn/GB/15807250.html, 2011?10?03.
[15]United N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twork, 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 2010[EB/OL]. http:///fbh2010/pgbg/pgzbg/1807.shtml, 2011?04? 15.
[17]韩妹. 调查显示逾6成民众对政府网站不满意[N]. 中国青年报, 2008?12?16(第6版).
[18]余丽. 如何认识与维护互联网主权[N]. 人民日报, 2012?02? 02(第7版).
[19]Mark Poster. Cyber democracy: The Internet and the Public Sphere [C]//Did Holmes. Virtual Politics: Identity & Community in Cyberspa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1995.

点赞:4728 浏览:1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