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人本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迪作用中专生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提要】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教育,带来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借鉴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进一步推进公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 谭妤晗,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博士研究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讲师;陈见波,湖北教育报刊传媒有限公司《新课程研究》杂志编辑。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这种教育思想引起了当时西方社会的普遍关注,深刻影响着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被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接受并推崇。我国高校近几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准确地理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以运用,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1. 倡导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实现自我价值
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根据个人特点来帮助发展人的独特性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人本主义教育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具有完全独立人格的自我,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础上使其实现内在价值。马斯洛(A.Maslow)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教育要在满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础上,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化的过程是完全统一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独特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个性的形成。这个概念中的“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即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与判定,对自己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理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所指的“自我”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社会之间形成的教育、需要、情感、理智、理想、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2. 主张情、智融为一体,开展最佳成长的内在学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不仅把重心放在学生的智力培养的课程上,而且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这种思想不再只注重学科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的理论性,更注重知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切入,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提出了课程的“综合”观:“一是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吻合;二是情感领域(包括情绪、态度、价值)与认知领域(理智的知识和能力)的整合;三是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要实现“综合”课程观就需要打破固定教材的界限,在知识深度的基础上扩大知识的广度,注重强调知识的内容而不是形式,这样就可以弥补传统课程的局限性。
3. 坚持把学生作为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对传统教育持批判态度,认为使学生适应学校的传统做法是错误的,认为这种做法在不同程度上挫败了学生在寻求自我表现和社会化方面的努力,使学生不能健康地成长。应该反过来,使学校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人”(详见右图)。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反对被动的外在学习,抨击机械地“填”与“灌”的教学方法,主张激发学生动力,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真正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己内心的精神财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在教学环节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达成学生“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条件。教育者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什么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学,学习的效果怎么样,都应由学习者自由讨论决定。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学理念就是倡导这种人本主义教育,倡导非指导性教学,强调让学生亲自体验,在经验中发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需要的知识。
4. 提倡学习是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整个教育环节中的师生关系有了新的界定,提出了新的师生关系。罗杰斯(C.R.Rogers)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甚至嘲弄等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罗杰斯曾经主张废除“教师”这个角色的定位,应以“学习的促进者”来诠释这个职业。罗杰斯还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

二、人本主义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用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以人为本”已经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如何实现大学生世界观的科学构成,以及价值观和道德素质的提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16号文件已经颁布8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8年里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有部分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也迟迟未能解决。例如,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执行力度不一致;有些学校对公共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统筹的管理;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由多个部门同时监管,乱而无序的境地;在教学中出现间歇性、随意性和以活动代替实践课程等诟病;存在重视实践活动的宣传效果而忽视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提升等现象。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环节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升,激发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对艺术的欲求发自内心深处。
2. 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互相沟通和理解。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应融入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中发现美,引导学生欣赏美。例如湖南某高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808so.com
校就以课程设置作为突破口,获得了公共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效果。该学校调研了学生的兴趣方向,开设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欣赏课。由该校艺术课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电视连续剧,边看边开展讨论,老师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学生同悲伤同欢乐,并做出评价和引导,由此建立了十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3.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有“情感投入”
教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强调了“公共”与“艺术”两者间的不同特性。公共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指非艺术类专业的所有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普及到每一位大学生,要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个性情感、审美情趣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条件。我们可以在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师生之间情感体验的强度、性质和方向,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作用与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作用的和谐统一。要对学生加大“情感投入”,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既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又给学生以的感染,创造力的激发。
4. 要采用互动型教学模式
互动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教学互动,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使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方法。公共思想政治教育要摆脱过去单调的教学方式,广泛采用互动型教学方法。如组织专结合的教学团队,开设“书法鉴赏”、“音乐鉴赏”、“戏剧鉴赏”、“摄影基础”等课程,采用课堂讨论、演出汇报、课外写生、摄影作品评析、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大学校园有良好的艺术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808so.com
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改变观念,注重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互动性,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把握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再次要多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形式上要新颖活泼,语言上要通俗易懂,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与学生产生共鸣,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系统教授和教学活动相辅相成。在理论讲授时要分阐述、引证、升华三个层次,阐述层次即陈述基本观点,引证层次要充分论证观点,升华层次要用案例来切入学生生活实际,分析案例并升华精神境界。教学活动要辅助课堂讲授来开展,活动形式主要有:师生问答式、讨论参与式、案例分析式、团队攻关式、主题演讲式、价值澄清式、行动体验式等。如讨论式教学,可以由教师在课前提供主题、参考书目、检索范围,上课时请每位同学至少用一种喜欢的方式来讨论给定范围中的某一个专题,随后以师生对话的轻松方式进行讨论;又如在讲到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将一些杰出毕业生代表的成功经历作为典型案例,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成功的人生经历紧密结合到一起,把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内容渗透到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既贯穿了教材的核心内容要求,又调动了学生广泛参与和深入思考的主观能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针对学生特点尽量合理分配实践教学课时,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实践力和创造力。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课堂实践教学,诸如讨论、演讲、课堂答问、课堂辩论等。课外,教师要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社会中去。教师不仅可以在假期组织大学生进工厂、驻社区、下农村,通过让学生担任街道、居委会主任助理、村支部书记助理等,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专业,通过和他们的专业课教师一起组织实验实训、参观实习等方式,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爱思考,会创造,爱钻研,会动手,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渐从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 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 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 施江玉,李辉.对罗杰斯教育理念的再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
[6] 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0,(12).
责任编辑:徐建秋

点赞:11296 浏览:3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