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递进“能力递进,双线培养”高职软件技术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重点介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改革措施、具体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效。从产业背景、专业论证、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双线运行的课程体系等方面阐述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及先进性。
关键词:能力;高职;软件技术;改革
1009-3044(2012)26-6334-05
Reform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of“Capacity Progressive, Dual-Line Training”
ZHANG Li-jing, ZHOULi-min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form measures, specific practice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software tech? nology professional. Industry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demonst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ability progressive and tworun curriculum system, described the idea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design, rationality and advanc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build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really he made great progress, graduates of vocat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 quality, has a full range of improved, Great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in employment rate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Finally,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professional.
Key words: capacity; vocational; software technology; reform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软件技术专业作为学院示范性建设时期地方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和长足进步。面对IT行业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现状,立足实际,本着“开放、合作、共赢”的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理念,始终坚持“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内容对应IT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对应软件开发工作过程”的建设思路,从人才培养模式研讨、课程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诸多方面,逐年深化专业建设与改革,多渠道进行专业办学合作,工学交替。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获得了行业专家的一致认可。
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各相关部委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为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和推广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许多省区也相继采取措施,积极扶持、壮大本地区的软件产业。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与全国软件产业同时起步的甘肃软件业,经过多年头的探索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内其他省市的发展速度和整体行业水平相比,存在规模小,从业人员少,所占工业产值小等问题;而且布局严重失衡,除兰州市外,其余市州软件业发展非常薄弱,有的市州甚至没有一家软件企业。另外,从行业结构看,目前省内软件业仍以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为主,自主研发企业相对较少,无论行业规模还是整体技术水平,都与发达省区相去甚远。这也为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我们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提供了机遇,为缓解区域技能型人才缺乏的问题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1专业论证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不同于学科本位的建设,更有别于社会培训机构的速成教学。其人才规格的确立是专业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通过走访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与同类院校的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对其岗位能力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得知,目前企业、社会急缺位于IT人才结构“金字塔”底部的初级程序设计人员、一线销售人员和测试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软件蓝领”。他对应的岗位群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面向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主要从事程序设计、软件编码、测试等工作,完成模块项目任务;另一类面向中小型软件开发企业,岗位涉及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领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技术方向以ja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808so.com
和.Net为主,学历要求层次不高。
所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及培养方向的准确定位。以培养职业素质良好,专业知识全面,岗位能力扎实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沟通力和学习力;使其熟悉软件开发环境、掌握开发工具、知道项目开发流程及规范,掌握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数据库管理和常见软件文档的编写,具有良好的岗位适应性。
2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示范性建设时期,作为地方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依托学院提供的大学生创业基地,我们系围绕专业开办了兰州智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一整套“专业+公司”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方案模型如图1所示。

图1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方式
该方案依托智博软件公司和校内建立的模拟“软件工厂”,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按软件公司开发软件项目的流程来进行,围绕软件技术专业群在公司内部设立软件开发部、软件销售部及市场部等业务部门。公司员工由值班经理(老师)和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组成,负责承接中小型软件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软件营销培训、项目团队合作以及应用软件测试等。实践证明,坚持“专业+公司”办学理念的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正确的。它把学生的技能培养划分为技能积累、能力发展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学生在校内基础平台和公司市场化、项目化的环境中交替完成了真题实作,顺利完成从单项职业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经过职业能力迁移形成岗位职业能力的递进过程,增加了就业砝码,做到面向IT企业就业经验和能力的“零适应”期与零距离[3]。
3课程体系的倒推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我们首先得到了软件行业的主要岗位及岗位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筛选出了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2个就业方向,及初、中级软件程序员、需求分析员、人机界面设计师、软件销售员等16个应职岗位。如表1所示。
同时,结合岗位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进一步确定了如:数据库操作员、.Net程序员、IBM Ja程序员、软件测试员等软件技术专业职业资格取证证书,实行课程置换和考试改革,以证代考,计入学分。要求专业学生必须获取一个以上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并支持学生获取高级证书及不同科目证书。
紧接着,采用“倒推方法、据岗设课”。先根据专业确定的2个岗位群和16个应职岗位,对应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分析每个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获取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对其进一步分类,划分为岗位基础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基础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IT职业素养、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及扎实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程序编码能力;核心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产品测试、文档编制及项目服务和管理能力。如表2所示。
表2软件技术岗位能力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课程设置的依据,也是职业技术院校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线[4]。这个环节称为据岗设课,是课程体系的内容核心。我们根据获取的岗位能力要求,分别设置平台课程和核心课程;平台课程包括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核心课程包括岗位能力课程和技能拓展课程。以推演架构中显示的专业知识课程为例,如图2所示。其他不在赘述。
接下来,我们根据高技能软件开发人才的成长规律组合课程,使入门学习阶段的课程与编码员的特点相对应;专项学习阶段的课程与初级程序员的特点相对应;综合学习阶段的课程与程序员的特点相对应。也就是说把学校学习的阶段和高技能型软件开发人才成长的过程相关联。最后,考虑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专业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均衡,我们对同一阶段的课程进行排序,最终形成了软件技术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4双线培养方案的实现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育教学,培育高端、高技能人才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了专业建设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专业教学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绕这一方案开展。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软件技术专业改革抢抓学院示范性建设的有利机遇,深入走访企业,调研市场,基于“2.5+0.5”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倒推方法,确立了专业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及专业平台课程的开设依据。
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逐年微调修订,不断扩大企业教师的参与力度。从专业建设条件、实训保障等方面,校企共同制订核心课程标准、共同开发特色教材(讲义)、建立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逐步扩改建了软件技术校内外实训基地,进一步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围绕ja和.Net两大主流技术方向,形成了一套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团队突出、校内外实训基地相互补充的双线培养、立体化运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中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职业能力的递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了职业能力、专业课程、职业素质和技能证书的四位一体。方案模型如图3所示。
图3双线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从图中看出,我们将专业平台课程和核心课程有序分布在第一至第五学期;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开发技术的起点,顺序平行开设了Ja程序设计和C#程序设计以及Ja Web开发和Asp.net开发等课程,同时,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相关支撑课程同步开设,第四学期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完成校内模拟环境下的软件实训项目开发,最终将基于B/S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训课程作为两大技术路线的落脚点。
第五学期,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开设了TCP/IP协议与网络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等技能拓展课程。提高学生适应IT行业发展变化的转岗能力。在课程递进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同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职业素质的培养也贯穿了课程体系的全过程。
5思考与总结
这几年,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对口率达到了70%,先后有60余名学生在上海、无锡、杭州等大中IT企业高薪就业,截止目前有12名学生已经走出国门,开展国际软件外包业务的研发实践。欣慰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如下思考:
1)“知识精、教学优”的双师教学团队是方案执行的关键。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5]。换句话说,软件技术行业本身更新速度就比较快,这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要亲自承接项目开发、积累项目经验;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开阔思路,保持教学团队教学水平的先进性和技能的不断提升。
2)“经验足、技能强”企业教师是方案修订的源泉。企业教师始终活跃在企业软件研发的一线,亲自主持和参与的项目很多,项目经验丰富;对新技术驾驭能力强,市场用人要求变化的嗅觉灵敏。要拓展渠道,大力聘用教师,灵活安排授课内容、时间和地点,使其真正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工作;另外,鼓励校内教师与教师一起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提炼教学案例,培养软件开发的规范意识和实战能力,来一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3)“设施好、功能多”的教学条件是专业建设的有利保障。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校内基础实训平台主要有软件开发实训室和软件技术综合实训室,主要完成软件开发语言或工具教学;2009年学院与IBM共建了50工位的IBM J2EE实训室,在模拟企业环境中,反复锻炼学生的项目开发和编码能力。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利补充,依托兰州智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营造职业环境,引进企业项目,开展项目实战。最后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融入企业团队,实现顶岗就业合一。因此软件技术专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好的教学实训条件。
总之,好的方案,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来保证实施,要取得最佳的实践效果才是真的好,那样的改革才是有效的,才是成功的。事实证明,学院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交流,广泛与沿海IT培训机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等途径,已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能力递进、双线培养”的专业建设之路,但IT领域日新月异,我们一刻都不能放松,在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仍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宋贤钧,陈兴义,王诚,等.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59-62.
任泰明,宋贤钧.“专业+公司”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2):45-46.
[3]任泰明,宋贤钧.“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2):6-8.
[4]张丽景,周立民,宋贤钧,等.基于倒推模式高职院校软件测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6):144-148.
[5]张淑梅,宋维堂.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6):74-76.

点赞:22584 浏览:9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