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画图让“画图”成为学习科学有效手段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科学课中的记录是十分重要的,但当前科学课的记录存在很大的问题。许多学生写字速度慢、语言组织有困难等都影响着教学进程,一定程度上已造成瓶颈。画图对突破这一瓶颈有一定的作用。在科学课中合理利用画图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兴趣

在公开课中,我们都能看到执教者精心设计科学记录单。但汇报时只有极少数同学展示了他们的科学记录,大部分同学则是“藏在深闺人未知”。而且老师很少对展示的记录作出实质性的评价。学生做得对还是错?糊里糊涂就过去了,而上完课,有的老师就将科学记录单丢弃,仿佛这只是用来装装样子的,没什么用场。长此以往孩子们对记录的兴趣会荡然无存。
少年儿童的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幼稚好动,周围的一切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天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他们不断地努力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记忆、思考和想象,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科学课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对画图有比较强的兴趣,教师要善于用画图记录这个载体来培养他们的兴趣。
如三上《动物》单元蚂蚁观察一课中就可以在孩子们观察蚂蚁之前首先开展画蚂蚁这一活动。课一开始,教师简单了解学生课前对蚂蚁的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话让学生回忆捕捉蚂蚁的地点以及对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然后话锋一转,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已经很熟悉了,那就拿出自己的纸和笔来画一画我们熟悉的蚂蚁。学生充满信心地开始画起来。片刻之后,教师展示学生们所画的蚂蚁,结果出现了长着四条腿的站姿型人体蚂蚁、平趴着的人体蚂蚁,相似的就是脑子上长着两只触角,学生在哄笑声中自觉地意识到了自己对蚂蚁这一熟悉小动物的熟视无睹。教师此时抛出任务,同学们现在是不是特别想仔仔细细地观察一下蚂蚁呢?那就拿出自己带来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808so.com
的蚂蚁开始观察吧。
在《蚂蚁》这一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即时描绘的展示既能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又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如果使用其他方法未必能较好地实现这等作用的,图示记录法在此的展示和激励功能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

二、有利于培养能力

科学课中记录的形式往往以一纸了事,或是表格,或是单纸,这些表、单在上课时根据教学预设由老师精心设计、准备,学生只需被动接收,因为缺少学生自主准备的笔记本,于是课前的预习所产生的问题,课后相关资料的收集,课外活动的内容没有记录载体。即便有学生去完成这些记录任务,也是一页纸夹在书中,时间一长也就散落,不易保存。长此以往学生就学得索然寡味了 。
科学课是体现创意的课堂。在科学课上画科学的实践活动,强调发散性的思维,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手、脑并用,协调发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扩充了判断能力。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学生动手操作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明白种子发芽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分;通过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知道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而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理解植物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了以上的观察,让学生用简图画出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这时,学生画的图案既是平时观察的实物,又有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后的创造:发芽的绿豆比绿豆种子大,而且种皮破裂,绿豆幼苗茎细细的、长长的,子叶合拢的……再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油菜花开了》一课,油菜花的构造典型、简单,通过解剖、观察油菜花,让学生初步了解花的基本构造。但仅此,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并未产生进一步探究各种各样花的浓厚兴趣。教学中,如果将书本中的“把这朵油菜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粘贴在记录纸上”改成把油菜花的各部分画在记录纸上。学生同样能看清楚花的构造,还能在画的过程中发现萼片的形状,花瓣的连和分,雄蕊上面粗一点的是花粉,雌蕊上小下大像个花瓶……自然而然理解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生长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小学生天性喜欢涂涂画画,能使原本较枯燥、机械的科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创造的也就产生了。

三、有利于合作

在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活动中,合作小组成员往往进行相应分工,记录工作就由小组记录员来完成,但大多数学生喜于实验而轻于记录,记录便成了记录员个人的事,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漠视记录,懒于动笔,在对待科学问题上容易轻信他人,记录员记错、记漏也得不到及时纠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是一种教学技术,也是一种教育能力,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能充分注意体现“童趣”,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走进孩子的纯真世界,融入他们的童趣生活中。喜欢画画,这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特点,通过画画学生能边说边画,通过画画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这样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自觉主动参与进来。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做一个生态瓶》一课中,让先说后画,再边说边画,画后再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这样,学生了解了这些生物的生活需要,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植物》这一单元,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但熟悉并不等于了解,了解并不是理解。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通过让学生画不同形状的树,拓印书皮的图案,画树的外形及叶子的特点。使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在学生的画笔下栩栩如生:原来树是一个生命体,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了解树的形状特征,画出树木的相同和不同。画狗尾草,画出大树与小草的不同之处: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等。画水葫芦和金鱼藻,既掌握了两种水草的形态特征,小学生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跃然纸上,水葫芦浮在水面和秘密也迎刃而解。画出向日葵的一生,让学生经历植物生命的全过程,懂得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懂得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营养,懂得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植物都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使学生感到画图并不是纯粹的记录,是兴趣的调动,是科学的探求,是知识的主动吸收,每个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这个科学探求的行列中来。

四、有利于评价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往往只重视记录信息的利用,没有对信息的价值进行有效思辨,对内容如何获得、表现形式等也缺乏相应的评价,这样就无法真正增强学生的记录兴趣,长期下来,学生的记录水平仍会原地踏步。而图画记录更有利于信息的评价。对画图记录适宜于多层面的评介,可以是生生互评,也可以是师生互评。
画图记录为同学之间定期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请学生欣赏图画记录本,这种分享对于个别什么也没记的学生成了一种刺激。树立榜样,表彰优秀。定期对于优秀的记录本给予肯定,给予肯定和激励。展示优秀的图画笔记本,请这些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既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今后的科学记录,又让其他的孩子有了学习的榜样和模仿的范本。结合个性,争创特色。提倡学生在笔录本内容记得准确、完整的前提下,争取有自己的个性。
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在画图记录中不仅能解读出本次探索活动中要传达的信息,而且还能传递探索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时记录就对激发学生的探索起到了推动作用。

点赞:14617 浏览:6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