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工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系统优化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4001704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图书馆各个要素及各工作环节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承担发挥图书馆功能的整体,大的方面有国家图书馆服务体系,地区与各系统图书馆服务体系,小的是指个体图书馆服务。如系统一样,个体图书馆服务系统各要素各环节都是建立在用户需求基础上,围绕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利用先进技术开展工作,服务目标使用户通过图书馆提供资源与使用资源满意度进行评价。本文探讨的是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高职图书馆的服务体系。

一、图书馆服务体系面临挑战

图书馆服务体系由组织机构、服务制度、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服务环境等构成,是图书馆各要素与工作环节的有机整合,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的基础。服务体系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完善与充满活力的服务体系能使各要素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滞后的服务体系会无形中限制或阻碍服务功能的发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高职院校办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往往滞后,不适应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组织机构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高职院校图书馆组织机构一般按本科院校设流通部、阅览部、采编部、技术部和办公室等。这种设立是建立在纸质文献服务为主的基础上,流通部只管图书外借,阅览部只管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借阅,采编部主要任务是纸质图书的加工,技术部负责现代技术应用。而现代图书馆是一个多种存储介质与传播媒体共存的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资源的冲击,以及手机图书馆的出现,图书馆数字资源迅速发展,图书馆服务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的信息需求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关注的是信息内容而不是信息载体,特别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向图书馆服务机构提出了挑战。

(二)信息资源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针对纸质文献,在十大文献源中只采购图书、期刊和报纸,由于这些文献容易获得,加之传统认识与情报单位的区别,其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等很少采购。致使图书馆把自己限制在这些易得且公开出版的文献类型中,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是理论够用,重在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师生所需的不仅是书刊报等类型的文献,同时需要技术标准,了解学科专业的新动向等,以求解决源于:论文格式www.808so.com
企业的实际问题。学生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资源更感兴趣,而这正是图书馆的短处所在。

(三)服务制度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制度延用了过去的服务制度,这些制度对读者有诸多限制,一是借书册数的限制;二是利用图书馆时间的限制;三是借书时间与处罚的限制。这使得工学结合课程安排与学生利用图书馆时间不相适应。工学结合的最大特点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资源与实习资源的整合,学生在教室、实训室、生产现场和企业一线等完成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学生毕业直接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只有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直接获取实践经验有机结合,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和生产一线岗位的职业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把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教学组织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工学结合还十分重视学生素质的拓展,建立课内与课外两个素质拓展子系统,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与文献信息资源库平台,与企业建立共赢、文化融合与优势互补的机制和共育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2+1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对学生利用图书馆服务具有较高的要求。

(四)服务队伍不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干部队伍建设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这主要是队伍结构不合理,无论是年龄学历结构、性别比例还是知识结构、敬业精神等,都与工学结合不相适应。一是懂现代技术人才较少,特别是新技术应用与开发人才短缺;二是高职院校用人机制不灵活,图书馆无人才选用权,学校在每次调整或变革中,都考虑多种因素,将不适宜在图书馆工作的教师调整到图书馆;三是受对图书馆认识的限制,图书馆的职能和功能停留在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层面上,数字资源与网络服务力量薄弱。

二、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优化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优化图书馆服务体系应以知识喷泉和学习中心为主线,构建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图书馆不仅是积累知识的源泉,而且要针对信息用户的需求喷发信息,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情报,变成用户真正需要的知识,从而服务于用户。图书馆集古今中外知识于一体,海量的知识不仅是学习场所,更是全院师生的学习中心。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已经变成集多种载体、多种传播媒体和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与此同时人们利用图书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电子文献和手机阅读方式更感兴趣,3G手机的推广,加快了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要适应阅读方式的转变,适应师生用户的需求,从而体现知识喷泉和学习中心的地位与作用。

(一)以转变服务观念为前提,重在服务创新

观念是行为的指南,决定服务质量的优劣。转变服务观念,一是要树立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现代新技术和网络资源对传统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二是要树立服务意识,站在师生用户角度考虑服务,发挥专业特长,把各种知识信息及时传递给有需要的用户;三是要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创新服务,把创新作为图书馆服务的重头戏;四是把理论探点运用到实践服务之中,说得好同时要做得好,大胆实践,让读者进行评价,以效益评价图书馆的服务。柳较乾,王小华,陈 莉,卢十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优化发。
(二)重构服务组织,赋予组织机构新的活力现代图书馆是以网络技术、数字资源为支撑,在传统借阅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更加注重网络访问与查询阅读,以适应人们阅读习惯和信息索取方式,以吸引用户开拓市场为中心,对传统服务机构进行改造。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必须从整合服务机构和人员为中心。建立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服务机构,一是要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所有工作与内容,以及应开展的服务项目;二是围绕工作性质和未来工作目标,确定图书馆机构,并给每个机构科学定位,避免职责交叉与重合;三是确定各部门的工作与职责;四是根据部门设置优化与整合人员。
总体上应该合并传统的服务部门,如将阅览部、流通部、期刊室等部门整合为读者服务部,这是藏、借、阅一体化格局所需要的;网络管理、维护与电子文献阅览可以整合为网络服务部,负责图书馆全部的现代技术服务,并赋予远程访问与资源整合的新功能职责。针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新成立读者活动部,专门组织读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专题讲座、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引导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把图书馆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由于图书馆管理事务较多,将馆办改为综合服务部,负责宣传、档案管理、会议安排、综合协调等一系列工作。
这种机构调整与设立,一是改变了传统的服务观念,从管理角色转变为服务角色;二是各部门职责分明,有利于深化服务内容。从人员选岗或安排上,技术人员侧重于现代技术工作,非技术人员侧重于传统服务工作。保障体系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有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体系,确保责任的落实和目标实现,以此提升图书馆的内涵建设。

(三)方便读者,优化服务制度与服务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场所

制度不仅具有约束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激励作用,而图书馆以往的制度只停留在约束方面,认为制度就是管人管事的,却看不到制度激励的一面。因而以往的制度对读者有许多限制,无论从开馆时间、借阅册数与期限以及在馆内行为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限制,而对优秀读者和馆员无奖励制度。优化与完善服务制度,一要取消以往制度对读者不必要的限制;二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808so.com
质量;三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对优秀馆员和优秀读者给以适当的奖励,以提升服务数量、质量;四要延长开放时间,满足读者的需求;五要有方便读者的具体设施与措施,如设立自动还书箱、自动借阅手续,在读者不熟悉或不能熟练操作的情况下,加注使用说明和检索技巧等。
在高校除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外,还要有环境育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现实的,同时也是潜在的,人们处在良好的环境中,无疑会对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图书馆的环境也是一样,除整齐有序的文献和一排排的书架外,还要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创造读者利用场所的文化氛围,使环境给读者以温馨感、知识感,引导读者自觉地融入到学习中去。

(四)建立一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服务骨干,提升图书馆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高职院校进人结构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人员素质虽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这种变化还不能适应服务需要,特别是技术应用与创新队伍。对此需要建立一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服务骨干队伍。在队伍建设方面,除注重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外,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和造就骨干力量方面。一是给骨干力量创造学习交流机会,提高他们技能水平;二是给骨干力量相应的创新型工作压力,并督促检查完成情况,锻炼他们的实际创新能力;三是提高骨干力量的待遇,使他们的付出有精神和物质回报。

(五)以资源建设为基础,建立适合本校教学与专业需要的资源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前提条件。建立适应本校教学与专业需要的资源体系,不仅是以纸质文献为主体的图书馆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以数字资源图书馆为主的图书馆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资源建设中,首先要明确本校的长期专业、重点专业和核心课程。哪些是学校的短期专业、一般专业和必修课程。纸质资源要保证长期专业、重点专业与核心课程的需求,形成资源优势,数字资源既要保证长期专业、重点专业与核心课程,同时又要保证学院的各个专业需要。在两种资源的选择上要有侧重,纸质资源以保障学生阅读需要为主,数字资源以保障教研需要为主;其次是建立适合本校学生需要的资源保障,满足素质教育与学生学技能需要的信息资源,如职业资格考试、技能操作考试、技能训练和专业实习课资料等方面的文献,也应重视此方面数据库的采集,以满足学生网上测试的要求,并做好资源的宣传工作。
由于高职教育属大众化教育,高职图书馆资源定位为学习型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从文献类型来看有图书、期刊、专利、技术标准、产品样本、报纸和会议资料等。收集文献偏重于知识学习与技术资料,但高职教育并非不需要学术研究,所以高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在以学习型文献为主的前提下,纸质文献要适当兼顾本校教学与科研需要,数字资源重在保障教学与科研需要,以此促进与提高本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扩大学院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六)建立图书馆远程服务和信息反馈系统,探索数字资源服务新路

数字图书馆是以馆藏资源数字化和数字资源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以远程访问为主的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众多优势,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图书馆的远程服务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全天候服务[3],为学生实习包括(顶岗实习、企业锻炼等)提供信息保障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当务之急,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需要。探索服务新路是要在校内网络无障碍服务情况下,建立远程服务体系,方便师生在校外访问图书馆资源。强化网络宣传和资源培训,上网培训资料,建立实时咨询与信息反馈[4],利用网络广泛开展读者需求、阅读与反馈调查,以提高服务质量。把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延伸到学生家庭、实习企业,使师生在任何地方都能方便利用本馆资源,提高信息服务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黄小萍.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2):134136 .
刘丽华.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适应工学结合之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1(4):167169.
[3] 李镇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远程服务探索[J].河北科技图苑,2010(2):3739.
[4] 罗春红.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选择[J].科技信息,2011(3):368.

点赞:20957 浏览:8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