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优化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重新定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任务和功能,梳理、分析和总结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几种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几种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复习课
当前的数学复习课中往往存在着一些缺憾,如:复习内容不关注学生体验,脱离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目标,统一方法,统一内容;学生练习往往是一些低认知水平简单无效的重复;答案唯一、解题策略单一等现象。这样,学生面对的是已学过的知识,容易失去兴趣,觉得枯燥,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的确,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内化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因此上好复习课显得既重要又困难。怎样在复习课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旨重新思考和定位复习课的教学功能、探索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策略以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关注基础

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在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务实基础,找准复习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重难点,切不可好高骛远,追求难度,而忽略了最为本质,最为基础,最应该被关注的基本知识。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的复习力度不够,只“走马看花”的走过场。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根本没有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没有发掘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而是找了很多的难题,让学生大量练习,找出解这些难题的妙方。这样,学生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而一味的寻求难题,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短路,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越是摸不着头脑,一味的死记死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还有可能造成“畏难”情绪,造成不良影响。事实证明,只有基本功扎实,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练的学生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升华问题,达到质的飞跃。

二、关注母题串联

当前学生,依赖性强,惰性强,对一些稍复杂一点题目,往往不思考,转而放弃。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培养,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那我们可以在教学设计时,从一道简单的母题出发,通过提问延伸慢慢把重点知识联系起来,难点一一突破,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梯度性的,是互相联系的。曾听一位特级教师上过这样一节圆的复习课,一开始老师就出示母题:圆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学生答是半径,再问:圆的大小跟直径有关,对吗?再问:圆的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圆周长,再问:为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圆面积、周长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接着出示题目:小圆的半径是大圆半径的一半,这个条件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小圆半径和大圆半径的比是1:2、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50%、小圆的直径等于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再增加一倍就是大圆的半径……。理清有关圆的知识后老师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问圆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回答,这个圆面积跟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这样的圆跟正方形都有这样的关系呢?那么它们的周长有没有关系?如果换个思路,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假设,通过推断,得出了很多规律,这样的复习除了巩固圆的知识外还辐射到了百分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还有比的知识。使教学的一大块内容彼此紧密的联系起来,显得很有章法,也使学生懂得,学问在于积累,学问在于探究。像这样利用母题提问和延伸不仅在复习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点,分解了难度,也延伸了学生的思维。

三、关注情景串接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我们应抛弃孤立、刻板、封闭的形式化复习形式。复习选取学生喜爱、熟悉、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主题,将要复习的内容融入一个个相关情景中一一呈现。这种方法适用于知识点多且不相关联的内容的复习。新的兴趣点不断生成让复习课趣味盎然,更使用于低年级教学。比如,有位二年级老师在一节复习课中创设了“参观科技馆”这一情境,以此为主线呈现以下四个情境。选择路线:学生看图说科技馆的位置,选择并叙述行走路线;乘车方案:提供条件(如一辆大客车最多可乘35名同学,100名同学要安排几辆车),由学生制定方案;计算时间:出示出发时和到达时的钟面,学生判断时刻并计算所用的时间;观察科技馆:出示三个学生站在科技馆广场不同位置看科技馆的图片,学生选择自己看到的图案。学生置身于有趣的情境中,完成了对方向与位置、时间、观察物体、乘除法计算、估算等知识的复习,复习效率事半功倍。

四、关注分层复习

由于优等生掌握基础知识较好,学困生掌握知识不够完整,课堂上出现“吃不饱”、“吃不好”的现象特别严重。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使复习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重视查漏补缺,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如: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改编应用题。课堂尽量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这样的课堂就既有活力,又有张力,同时使学生感觉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要求教师们改变“满堂灌”方式,把教学变成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教师在讲知识时,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复习基本知识,比如列几个提纲供学生复习,如:着一段时间学习了哪些知识?这部分知识和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和学过的哪部分知识容易混淆?为什么?你认为这部分知识中什么最重要?什么最容易错?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为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你会出题目考靠大家吗?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说说所了解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然后,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样,抽象而晦涩的东西就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得简单易懂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内化了知识点。

六、关注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是每堂数学课在“练习—反馈”作为一个关注点展开。那么怎样把“查漏补缺”的目标落于实处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层次的工作——“收集错例、提炼错因、和类型训练”。比如在执教“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的复习之前,执教老师就非常用心,从学生平时的作业中收集了既道典型的错题:34+5=84、37—8=31、33+8=31、64+5=79、43论文下载中心www.808so.com
—6=47。从错例的收集到纠正之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善于提炼错误的原因。最后把错例分类。只有找到错误的原因,错题的价值才能得以发挥,教师才能在查漏补缺时做到有的放矢,让错误真正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那么学生知道了错误的原因,并且改正了错题之后,查漏补缺的目标就算达成了呢?我认为,其后的类型训练应该是必不可分的环节。所谓类型训练,就是指教师根据典型错例出示一组模仿题,让全体学生进行训练,以达到避免类似错误再犯的目的。
总之,只有在复习设计中强调发展、准确、全面的把握教学目标,对复习过程进行充分、科学的预设,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调控,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发挥复习课独特的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点赞:19686 浏览:8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