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口蛙消化道两种线虫分子系统学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无尾目是现存的两栖动物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一类。绝大多数是昆虫的天敌,为有益动物。同时有些可供食用、药用,有些也可用于教学、科学探讨以及临床医学中。但是这类动物的寄生虫病极大的影响了其生长发育,不仅如此,动物寄生虫病还有可能引起人类的许多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本探讨以黑斑蛙为对象,首次对湖南省部分地区的黑斑蛙体内的寄生线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黑斑蛙寄生线虫的总感染率为96.2%,其中狮弓蛔虫的感染率为54.5%,双盲小口线虫的感染率为41.7%。它们具有与寄生于其它动物体内的狮弓蛔虫和双盲小口线虫的典型形态结构特点。首次利用coxl序列探讨黑斑蛙体内该2种线虫的系统发生联系。根据线虫的部分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一对,通过PCR技术对黑斑蛙狮弓蛔虫、双盲小口线虫线粒体部分cox1(pcox1)基因片段进行扩增、TA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浅析。发现: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的pcoxl序列的种内差别为6.6%-8.4%,种间差别为72.7%-81.9%;双盲小口线虫(Contracaecum osculatum)的pcoxl序列的种内差别为6.6%-7.9%,种间差别为46.8%-67.9%。本次报道的蛙狮弓蛔虫序列与已报道的猫和犬狮弓蛔虫序列同源性为91.6%-93.4%:本次报道的蛙双盲小口线虫与已报道的海豹的双盲小口线虫的同源性为92.1%-93.4%。以上可见:我省蛙线虫主要为狮弓蛔虫和双盲小口线虫,具有狮弓蛔虫和双盲小口线虫的典型形态特点,且感染率较高;cox1可用于虫种鉴定。关键词:蛙论文狮弓蛔虫论文双盲小口线虫论文流行病学论文Cox1论文多态性浅析论文
本论文由www.808so.com摘要4-5
Abstract5-9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4
1 蛙寄生虫病的探讨进展9-12
2 分子生物学在动物种系发生学探讨中的运用12-18
2.1 分子进化12
2.2 分子系统学12-13
2.3 分子进化的探讨13-14
2.4 分子进化探讨中常用的遗传标记14-18
3 狮弓蛔虫探讨进展18-21
3.1 狮弓蛔虫的形态和生活史18-19
3.2 国内外狮弓蛔虫探讨进展19-21
4 双盲小口线虫探讨进展21-23
4.1 双盲小口线虫的形态和生活史21-22
4.2 国内外双盲小口线虫探讨进展22-23
5 本探讨的目的和作用23-24
第二章 黑斑蛙线虫感染情况调查24-29
1 材料与策略24-26
1.1 材料24-25
1.2 策略25-26
2 试验结果26-27
2.1 寄生虫感染情况26
2.2 主要消化道寄生线虫感染情况26-27
2.3 狮弓蛔虫的形态学观察27
2.4 双盲小口线虫的形态学观察27
3 讨论27-29
第三章 狮弓蛔虫的分子特点浅析29-41
1 材料与策略29-35
1.1 材料29-31
1.2 策略31-35
2 cox1序列的测定及其分子遗传学浅析35
3 结果与浅析35-39
3.1 PCR反应扩增结果35-36
3.2 测序结果及浅析36-39
3.3 cox1基因序列系统发生树39
4 讨论39-41
第四章 双盲小口线虫的分子特点浅析41-48
1 材料与策略41-42
1.1 材料41-42
1.2 策略42
2 cox1序列的测定及其分子遗传学浅析42
3 结果与浅析42-47
3.1 PCR反应扩增结果42-43
3.2 测序结果及浅析43-46
3.3 cox1基因序列系统发生树46-47
4 讨论47-48
第五章 结论与革新48-49
1 结论48
2 革新点48-49
参考文献49-57
常用英文缩写57-58
致谢58-59
作者介绍59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4858 浏览: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