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素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师要与课程同步发展,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在明确了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
关键词: 实践活动目标和意义组织方法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在这场声势浩大、意义深远的改革中,语文这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基础课程肩负着重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教师要与课程同步发展,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自身角色,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如何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呢?经过对学生的观察和研究,笔者认为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在于:(1)消除传统语文教学中单向传授、机械灌输的弊端,通过活动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坚持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让每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能被关注,能充分展现自我:认识自我,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由此获得认知的扩展、能力的提高乃至人格的塑造。(3)帮助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紧扣语文课程特点设计活动,在有针对性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
经过几年,尤其是近两年的教学尝试和探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活动”思想,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首要特征,表现为我要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一个发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往往带有主观性和个性色彩。授课时,老师不要急于把教参内容强加给学生,也不要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要重视学生最初的真实的体验,用心设计一定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平等、互动、活跃、自由的课堂氛围。
比如,课堂提问和发言就可以构成有意义的活动。在教学中,笔者常以竞赛、游戏等各种活动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坚持把提问发言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大胆提问、畅所欲言。强调只要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观点,不管深浅也不管合理与否,都是有价值的见解。经实践,我发现除了用口头或书面提问的方式以外,让学生竞相到黑板上板书问题的活动形式效果很好。利于在同一时间清晰地展现多个问题,让学生同时浏览并选择自己理解的问题进行回答,还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在学生提问过程中,笔者观察到—个有趣而引人深思的现象: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避免提出与课后练习甚至练习册完全相同的问题。如果有人提出了,其他同学会马上小声“”:这个问题不是他自己的,是抄书上的。这说明灵活提问的形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也足以表明他们对个性的充分肯定和强烈渴望。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转变观念,克服过去齐声回答问题的弊病,让学生表现个性,单独发言。(2)师生平等对话,尊重每个学生的感悟,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其见解,发挥老师诊断、激励和发展的作用,使其他同学也获得启发。(3)引导学生总结和扩充发言内容,生成新的学习活动。有时候,一个争论可以引发一场辩论赛,一个话题可以变成一场演讲比赛。
课堂提问发言和评价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之一。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不少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在群体中展现个性的勇气。这种良好的素质为其他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在形式丰富的拓展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和审美能力。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学习的潜力和。拓展学习活动充分延伸了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个开放丰富的学习空间。
笔者曾开展名为“开心语文”的拓展学习系列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诗歌和散文的内容广泛,意境深刻,有较大的学习难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开心语文之寻找秋天”的拓展学习活动,以散文的鉴赏理解和诗词的记诵运用为切入点,以听说读写为训练点展开活动。让学生自读《故都的秋》一课,品味文章简洁清丽的语言和观察秋天的独特视角,然后为“寻找秋天”的活动做好准备。可以上网查找描绘秋天的散文和摄影作品;可以观察家乡秋天的特点,以“故乡之秋”为主题进行写作和拍摄;也可以积累和背诵关于秋天的诗词名句名篇。无论选择何种形式,只要能找到心中的秋天即可。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808so.com
结果,同学们在独立寻找和感受美的过程中,学会了描绘和欣赏美。他们诵读了许多美的诗文,拍下了许多美的画面。面对摄影作品,他们能马上背出大量关于秋天的名句名篇,秋风秋月、秋叶秋水都有了诗意。他们还写下了关于家乡之秋的独特感受:“家乡的秋天,是半生不熟的。早上凉风嗖嗖吹来,难免打起哆嗦。然而正午的阳光,却如夏天那般火热,傍晚,又有早春的寒意。属于秋天的一日,有着一年的四季。”“家乡的秋天,虽无漫山红叶,也无遍野丰收,但也有她的可爱之处。”活动使同学们创造性地应用阅读、写作、背诵、摄影等能力,也使他们学会追求和创造美。活动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还利于师生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
三、寻找语文课程、学生特点和社会生活三者之间的契合点,创设专题活动,在学生获得独特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表现为重视直接经验和身体性的参与。“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基于此,我让学生树立“行动语文”的观念,观察和学习语文在社会各种场所的应用,积极投入到专题活动中。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1)学生对成人社会生活存在向往和探求心理,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因此,可把社会生活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这里面有他们熟悉的、可把握的部分,也有他们觉得新鲜而富有挑战意味的部分。(2)选择符合语文课程特点,即文化内涵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3)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存在差异。因此,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从而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专题活动比拓展学习活动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例如可开设广告设计、制作电视电台节目、推广旅游文化等专题活动,让学生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获得担任设计师、导演、主持人、编辑、导游等各种职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808so.com
业的体验。这些新身份可促使他们发挥创新精神,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在身体性的参与中,获得直接而独特的体验。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形体表现、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
四、把语文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让学生树立“处处有语文”的概念,积极走出课堂,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和建立研究性学习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语文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结合点有很多,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两个角度切入。

(一)积极挖掘当地课程资源,尤其是所在地区的城市文化资源。

选择城市文化作为课题很有意义:第一,利于开展实地考察,促进学生养成积极探究问题的习惯。第二,利于突出课题的独特性,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渊源和发展历程,选择其中任何一个领域进行研究都可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应用能力。
我曾指导学生完成《民居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我们选择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进行比较研究,以崭新的角度来探讨南北文化。广州西部在传统上称为“西关”,特具岭南特色的西关大屋历史悠久,浓缩了广州古老的风情。同学们多次前往西关—带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图片,采访当地居民,参观博物馆,获得很多珍贵的一手资料。经小组分工合作整理分析后,把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凝结成一部图文并茂的摄影集和颇有深度的论文集。
同学们在课题小结中写道:“研究过程促进了我的成长,外出采访时,学会了融入社会;与组员交流时,学会了相互合作;写论文时,增强了思维和表达能力。”“民居文化的课题研究对我的审美观乃至人生观都有相当的影响,我在其中受益匪浅。”这次研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并唤起了他们保护古民居,传承中华文化的社会责任感,意义深远。

(二)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寻找语文和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

学生的“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例如,他们追随怎样的“流行文化”?喜欢看哪些课外书?哪些影片?听谁的歌?常去哪儿聚会或逛街?为什么迷恋网络或电子游戏?他们是怎样看待社会和学校的?他们渴望什么?害怕什么……
这些都是关于人本关怀的思考,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如果将此纳入研究性学习课题来探讨,既利于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圈子中展开调查研究,又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动画和漫画在学生中相当受欢迎。于是,我们就以《动漫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思考》为题展开研究。组员在学校和动漫市场展开深入调查,分析了不良漫画对中学生的恶劣影响、国外动漫作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优秀动漫作品的欣赏等问题。课题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积极反响。
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和骨眼性,加强课程间的关联和补充,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以上几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与重点而设计的,新课程理念始终贯穿、渗透其中,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
实践活动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积极互动的课堂使教学过程充满意趣和生命力,老师不再高高在上唱“独角戏”,而变为聆听者、支持者、引导者。师生关系变得平等、和谐、真诚: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过程还增强了教师建设、开发课程的意识和能力,促使教师挣脱对教材和教参的过分依赖,主动发展教育教研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在教育这块热土上催发了一片片新绿。只要我们坚持付出智慧和汗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收获累累硕果。

点赞:15175 浏览:6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