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思想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与创业教育思想契合点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关于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容。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关于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涵,无论对我们当前的职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创业教育思想
: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05-0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关于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容。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关于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涵,无论对我们当前的职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以生利为目的的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创业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

陶行知创造性地提出了他的关于以生利为目的的职业教育的思想。何谓生利主义?陶行知说:“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一。”可见,“利群”是陶行知的关于职业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及对职业教育的唯一衡量标准。“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42。
陶行知为什么要把生利作为职业教育终极的价值取向?在陶行知看来,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育,它具有特定的含义。在对职业教育进行定义时,首先必须纠正两种错误认识:一是将职业教育等同于生活教育;二是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衣食主义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是包罗万象的,而职业只是人的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职业教育同样也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故“人之教育四,职业教育其一”40。所谓衣食主义者,就是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对衣食等生活必需品的要求。陶行知指出,人们衣食的来源主要有四种途径:自己职业中的收益、祖上的遗产遗物及行乞和盗窃。陶行知罗列了不能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衣食主义教育的几点理由:一是如果把两者混同,那么岂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808so.com
不把养成赖子、乞丐或盗贼的人都可称之为是教育家了;二是如果把两者混同,那么那些衣食丰足之人岂不是就不用接受职业教育了;三是如果把两者混同,那么学校的一切教育是否都应以足衣饱食为唯一目的,如此那些洁身自好者岂不是就可以远离学校教育了;四是衣食主义教育之目的对于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五是衣食主义忽视了人们做事除了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外还要有乐业的道理;六是衣食主义会导致国民的自私心理。“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无声无臭之中隐然养成一副自私之精神”41。这种自私精神是“众弊之渊薮,欲职业教育之有利无弊,非革除衣食主义不为功”42 。
其次,必须纠正职业教育中的一些贻害人的做法。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陶行知讲道,中国的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坑害了农民,阻断了农民的生路。教育与农业脱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与农业脱离的乡村教育是空洞的教育,其结果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更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210。
陶行知不仅提出了他的关于职业教育的生利的目的,而且还进一步指出了养成生利人物的方法和途径。他认为,建设一支能适应生利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能生利的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是以“能生利之人为限”。他这里所说的“能生利之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生利的经验;二是生利的学识;三是生利之法。经验、学识和方法三者均具备的,才算是职业教育的合格教师。至于对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他认为主要有三条途径:1)从学生中选拔,教以经验、学识和教育方法;2)聘用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3)聘用专门学问家和各行各业中的有经验者来共同执教。除了生利之师资外,还须具备生利之设备。为了节省开支,生利之设备中除了学校已有的,还要充分利用各行各业的设备,“校外则凡学生足迹所至,皆其所利用之设备”45。课程设置是进行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为此陶行知提出,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事情为单位,一事一课。授课过程中应有理论有实践。每一课为一生利单位,使学生完成一课即生一利,完成百课即生百利。授课宜采用小班教学办法,课程设置“须以充分生利为标准,事之可附者附教之,事之可兼者兼教之。正业之外,苟能兼附相当之业,则年无废月,月无废日,日无废时矣”46。
陶行知的以生利为目的的职业教育的思想与我们当前的关于创业教育的价值指向不谋而合。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有创造新事物和新价值的本领。创业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创业是“创造新事业的过程”,“所有主动的、带有一定风险性质的、重新配置并运用社会资源的活动,都可称之为创业”;狭义创业是指“个人或团体依法登记设立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从事有偿经营(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分销或组合)的活动”。 从当前我们对大学生所进行的创业教育看,更多的是将其看做是“创造新事业的过程”。“创造新事业的过程”与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的“生活”与“社会”是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共同舞台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他本人的最引以为自豪的独创。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是同一个问题,其思想源于他的老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陶行知把杜威的这个思想“翻了个筋头”。这“翻了个筋头”说明两者间是有显著区别的。“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303。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同样也是职业教育中应有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是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教育,它要教人“生利”、教人生活、教人为社会做贡献。“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要想受什么样的教育,便须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有吃饭的生活,便有吃饭的教育;有穿衣的生活,便有穿衣的教育;有男女的生活,便有男女的教育”465。职业教育要想使人能“生利”,就要有“生利”的教育,就要教人“生利”的方法和技能。从生活教育的特性看,它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所需,更是创业教育的所需。首先是其生活性,即受教育者是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而不是脱离生活去学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它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生活中有了某种需要,教育便应运而生,“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了教育的作用”。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后,生活就会产生变化。教育源于生活的要求,生活变化了,教育必然也要发生变化。职业教育是一种源于生活和为了生活的教育,这种生活不仅指个人的生活,也包括社会上其他人的生活的改变。创业教育从表面看是为了改变人的个人命运,但个人命运的改变、创业的成功与否则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紧密相联。一个人、一个企业,他或他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如果不被社会认可,那么他所做的事就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其次是其世界性。生活教育的课堂不是某个教室,而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都是生活教育的教育场所。“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冲开无论什么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铁门。所以,整个的中华民国和整个的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学校咧”。由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的多样性,所以职业教育就要突破地域的局限。创业教育也不能只局限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甚至某一国家。应有全球视野。凡是存在机会的地方都是创业者施展才华的舞台。再次是其终身性。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一个人只要他的生命存在,生活教育便不会止息。“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465。21世纪是社会飞速发展的年代,通过几年学习便可一劳永逸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终身学习已成为满足从业与创业需要的必须。
实现生活教育,把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付诸实施的方法就是开展社会大学运动。社会大学运动包括普及有形的社会大学和推广无形的社会大学。尤其是无形的社会大学的推广更应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所谓无形的社会大学是指“只有社会而没有‘大学’之名。它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类都是同学。依‘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之原则说来,人类都是先生,而且都是学生”。在这个无形的社会大学里,大家一起来“进行学习,追求真理,以为老百姓服务”791。
三、知行合

一、突出实践是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的神秘主义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在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 也讲道:“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是我们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4] 突出实践的职业教育在陶行知那里体现为其“行知行”的哲学观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
陶行知“行知行”的教育哲学源于他的生活实践,也是他对王阳明的“知行”观的反叛。他曾列举一系列的例子来说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道理。他还引用《墨辩》中关于知识的三种来源来说明亲知是亲身得来的知识,闻知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知识,说知是指推想出来的知识。他指出:“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亲知即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是“天下最经济的事”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808so.com
,是“取得近代政治经济问题的钥匙”221。
把“行知行”的哲学观落实到教学方法之中,便是他的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曾是晓庄学校的校训,其具体要求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的法子归根结底是由“做”的法子决定的,“做”是“教”与“学”的基础。“教”、“学”、“做”三者是统一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442。后来,陶行知干脆把“教学做合一”改为“做学教合一”,以突出“做”在三者中的地位。
陶行知所讲的“做”不仅仅是指木匠铁匠带徒弟或传授手艺。在陶行知看来,那是一种呆板的教育,算不得真正的职业教育。真正的职业教育中的“做”应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286。这种“在劳力上劳心”的“做”要求要做好一件事情,除了要掌握过硬的技能外,还要思考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怎样运用书本知识和他人的经验,怎样改造自己所使用的工具,怎样使用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还要举一反

三、要思考这一事与别的事情的联系与区别,要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个别上升到一般。

陶行知指出,我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职业教育的方式其实“未足以尽教育之能事”。他们只知“劳力”,不知“劳心”,所以就使知识与技能都得不到充分发展。“他们除了呆板的职业训练以外,其余关于人生需要的教育都被漠视了;应具有的ABC知识,也都在遗弃之列了”276。他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训练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还要使之学知识,还要使之学习做人的道理,真正的职业教育就是“技能—知识—技能—知识”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不断上升的过程。
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揭示了创业者要经历的创业过程。创业者在接受了创业教育,在了解了关于创业的相关知识后,关键还要付诸实践。这样,仅凭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不够用的,要使创业走向成功,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然后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知识不断增加,能力不断提高,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四、创新与创造是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核心

陶行知把创造分为物质创造和心理创造两个方面。其中,物质创造是创造物质财富,心理创造则是创造新思想和新观念。创造过程就是一个人“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而产生新价值的过程”442。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808so.com

点赞:7809 浏览:2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