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国家主义常燕生文化思想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种种理由,学术界对以中国青年党为代表的国家主义派的思想探讨方面,有着许多不足。特别是对整个群体或个体人物的文化思想探讨,成果甚少。本论文以青年党领袖人物之一常燕生的文化思想为探讨对象,集中探讨了他在不同阶段,文化观的形成、体现及作用,以而勾勒出其文化思想演变的基本脉络,同时,重点浅析了其不同时期文化思想有着的内在矛盾,揭示了其文化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和所面对的困境。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主要对常燕生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平事迹作了一个基本的介绍。其次,对目前学术界的探讨近况和笔者在选题方面的情况作了综述。第二部分,也就是正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思想。前三节又分别构成了该时期的三个重要阶段:在《新青年》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东西文化论战中独树一帜;在文化运动后期全面反思。通过对每个阶段文化讨论内容的诠释和浅析,揭示其文化思想的复杂性和转变的理由。最后一节,专门探讨了这一时期,他对政治和学术文化联系的认识及转变的理由,以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政治环境的转变波及思想界时,知识分子个体所作出的调整和回应。这也预示了下期文化观的一个新的动向。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他在“国难”当头的30年代的文化思想。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他在中国本位文化讨论中的主要观点,文化观与意识形态的结合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节主要诠释了在特殊时期,他对民族性与文化创造联系的认识和文化重建方式的深思。第三节主要介绍了他在“现代化”不足的讨论中对文化的认识。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三章,也是整篇论文的一个关键部分,主要对他在40年代初形成的文化有机论进行了全面的浅析和论述。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对文化有机论的形成理由和内容进行浅析。第三节诠释了文化有机论框架下他对中国文化进展的认识,以而表达了他对战后文化重建的构想和期望。最后一节,诠释并浅析了该论述的现实作用和内部的困境。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第四章,集中探讨了在“文化再造”这个时代命题下所衍化出来的几个不足。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不同时期道德观的演变,并浅析了与文化观协同的道德观转变的理由。第二节主要梳理了他在不同时期对文学与文化创造联系的认识。最后一节,完整诠释了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对学术和政治两者联系的重新深思和定位。最后一部分,也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总体上阐述了常燕生文化思想进展的脉络,并纠正了对他思想演变的一些误解,概括了不同时期文化思想的特点。关键词:常燕生论文文化有机论论文文化再造论文国家主义论文
本论文由www.808so.com摘要3-5
Abstract5-8
绪论8-14

一、常燕生生平概述8-10

二、选题缘由和探讨作用10

三、国内外探讨近况10-13

四、探讨目标、探讨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不足13

五、探讨策略和革新之处13-14

第一章 “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观14-39
第一节 孔教不足的讨论14-19
第二节 “古今”还是“中西”之别:两种文化的比较19-26
第三节 文化出路的探寻:文化的综合创造26-32
第四节 政学之间的转变32-39
第二章 由“个”到“群”的转化:国家本位的文化观39-56
第一节 中国本位文化的讨论39-44
第二节 由外到内:民族精力和文化创造44-50
第三节 “现代化”讨论和文化方式的选择50-56
第三章 文化的有机进展56-79
第一节 文化有机论的形成56-60
第二节 文化有机论内容探析60-66
第三节 有机框架下的文化分期和预期66-73
第四节 文化有机论的作用和困境73-79
第四章 文化再造下的诉求79-94
第一节 文化再造下的道德诉求79-82
第二节 文学创作和文化塑造82-88
第三节 最后的觉悟——政学分离的归趋88-94
结论94-96
参考文献96-100
致谢100-102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02
作了综述。第二部分,也就是正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思想。前三节又分别构成了该时期的三个重要阶段:在《新青年》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东西文化论战中独树一帜;在文化运动后期全面反思。通过对每个阶段文化讨论内容的诠释和浅析,揭示其文化思想的复杂性和转变的理由。最后一节,专门探讨了这一时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224 浏览: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