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疲劳影响网络阅读过程心理疲劳因素及应对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也日益发展和普及,人们通过网络这种媒体进行的阅读也越来越多,在大学生更是如此。网络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同时网络阅读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其中疲劳就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本文认为网络阅读模式可以由网络文本资源、阅读者、互动和技术因子等要素所组成,在此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阅读的特点及影响网络阅读的心理疲劳因素,最后总结了大学生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可以缓解心理疲劳的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网络阅读;疲劳;心理疲劳
: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疲劳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源于:论文 范文www.808so.com
问题,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常见问题,王颖等调查后发现中学生疲劳发生率在19.6%--71.0%之间。2006年10月13日,主任孙寿山在2006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表示:“我国国民传统介质阅读率持续六年下滑,网络阅读率六年增加了6.5倍。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比例也上升了很多,那么大学生在网络阅读中学习时的疲劳就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在网络阅读中,学生常会感到疲劳尤其是心理疲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效率及学习的效果。因此,分析网络阅读中引起心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网络阅读的界定

(一)网络阅读的涵义

网络阅读即是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阅读形式,它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与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阅读行为。”
网络阅读根据阅读者的不同身份,其阅读目的和阅读的类型也不同。贺子岳通过对网络阅读的调查和了解,认为网络阅读可划分为几种类型:一是网上冲浪类型,阅读者处于网络阅读的初级阶段,他们往往容易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之中,耗费大量时间,而所获甚少;二是互动阅读类型,这时阅读者往往习惯浏览固定的网站并参与互动,这种类型的阅读者上网已经成为习惯,虽有进行学术交流的,但消遣者占很大比例;第三是搜寻资料类型,这时阅读者比较善于检索资料,以促进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大学生进行的网络阅读大多属于第三种类型,即检索资料,促进自己的学习与研究。

(二)网络阅读的模式

本文引用贺子岳所建构的网络阅读模式图,这个图是在韦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的启示下建构的,如图1:
本模式包括网络文本资源、C、B、互动和技术因子五个要素。其中网络文本资源指以网页、下载资源等形式出现的信息资源。它们是网络阅读的内容。C可以是直接阅读者,也可以是阅读,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提炼,目前,以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为代表。B是二级阅读者,他阅读经过选择的信息。互动是网络阅读的一个重要因子,它对网络阅读文本及B和C都发生较大的回馈作用。技术因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二是与阅读相关的软件;三是相关检索技术的发展。

(二)网络阅读的特点

本模式图反映了网络阅读的以下特征:
1.本阅读模式指出了网络阅读的主流应该是不对等的传播。即文本的写作者始终居于向阅读者传播知识内容的地位。
2.互动是网络阅读的特征之一。网络比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并且互动也是网络吸引人的地方,读者通过这些互动可以获得多于简单文本所给予的信息。
3.网络阅读中,技术发展起重要作用。这里提到的技术包含三个方面:(1)硬件设施:如电脑配置等。(2)软件的发展,比如各种电子阅读器,也会影响网络阅读。(3)网络阅读中的技术还包含搜索引擎检索技术。
4.网络资源丰富多彩,者C可以是一些搜索工具或者导航,在网络阅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三)网络阅读的不足之处

从上文中网络阅读特点可以看出,网络阅读有很多优点,但读者再网络阅读过程中也慢慢发现它有很多不足之处。
1.网络媒体传播信息、更新信息的速度快,可能会使读者应接不暇,信息负荷超载导致心理负荷严重。
2.网络阅读与传统的阅读习惯不同,读者长期习惯于传统的书本阅读后再进行网络阅读可能会有些心理障碍,产生心理负担。
3.网络阅读依赖于电脑,电脑显示屏有一定的光亮照度,读者长时间地束缚于电脑屏幕之前,受辐射很大,同时又会有视觉疲劳现象发生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读者的心理疲劳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就此问题做相关介绍。
此外,网络阅读处于网络这个大环境中又有其他一些特点。比如,网络阅读是多姿多彩的图文声像信息而不再是单一的文字信息,这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但是也容易使读者分散注意力。

二、网络阅读中的心理疲劳

《辞海》中认为疲劳是持久或过度劳累后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的现象。而“心理疲劳”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篇小说中,用来形容服务行业工作者厌倦工作后出现的种种表现。后来被Feudenberger(1974)引入心理学来描述心理健康保健领域中工作人员在压力下的反应。
由于影响心理疲劳产生的因素很多,目前心理疲劳一直没有公认的概念。
日本学者中西光雄认为:“心理疲劳时由于进行工作(运动)使工作效率降低,出现疲劳感觉及身心功能处于降低状态的现象。
我国学者颜军(1992)将运动性心理疲劳定义为 :是由于运动员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且大强度训练和比赛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不安和疲劳感。
刘方琳等人(2004)将心理疲劳在性质上做了两种划分:“真性”心理疲劳和“假性”心理疲劳。认为“真性”心理疲劳是伴随着由于过度训练引起的生理疲劳而出现的,是一种真实的心理上的疲劳感和无力感。“假性”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生理疲劳以外的其它因素造成,包括常规训练竞赛和常规训练竞赛以外的因素。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及相关学者对疲劳的研究,本文将阅读中的心理疲劳界定为:在网络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思维迟缓,更主要的是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感到工作无聊等现象。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808so.com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7167 浏览:2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