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引入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方面,有利于人脑发散性思维的展开。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生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作者就如何策略性地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谈谈亲身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特点绘制方法应用策略
2008年,作为江苏省生物骨干教师,我有幸前往英国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师专业培训。培训期间观摩了英国许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受益匪浅。尤其是英国学生色彩鲜明的笔记,个性的“涂鸦”,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让人惊叹这种思维方式的个性呈现,也许这就是他们教育魅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教育主体地位凸显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积极尝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但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同样是笔记,我们的学生更多的是机械的拷贝,大量文字的堆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如何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学得更轻松,更有效?我曾一度彷徨。
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思维导图,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尝试从变革学生笔记着手将思维导图逐步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思维导图在国内外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创新的笔记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看上去就像人大脑的神经网络图,被喻为思维的“瑞士”,在后来的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的功能和魅力。
思维导图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高效学习工具与教学工具之一,尤其在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也在大力推广思维导图,在中国台湾及港澳地区称作心智图、心智图法,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与应用。
近几年思维导图也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有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培训。在中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触并使用思维导图,有些教师尝试用思维导图软件,但由于很多软件是英文版本,总的来说在中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仍不广泛。
2.思维导图的特点
2.1整体性。
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思维导图利用发散式和节点式的结构,将文字和图像表达的信息有效连接。我发现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展示学科知识点及概念间的脉络关系,让学生对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有一目了然、直观的整体观念。
2.2趣味性。
有别于传统式笔记,充满色彩、个性十足、灵活多变的思维导图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2.3概要性。
思维导图强调使用关键词。关键词是所有知识、概念和要点的充分总结和提炼。一节,一章,一本书,甚至几本书都能被有效压缩体现成一张思维导图,比起费力费时完成的传统行列式笔记要精简得多。
2.4有效性。
思维导图作为个人思维过程的自我展现,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制作者必须对有关主题有透彻的了解,才能将不同的知识点、概念和要点,组织出一张合理而有系统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已加入了思考、分析、理解和组织等主动学习的元素,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808so.com
 3.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的基本要素:主题、关键字、分支、图形、颜色。它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你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而且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
3.1手工绘制。
第一步是画主题。A4纸横放,在画出主题,主题必须用图形表示。
第二步是找关键字。这个核心步骤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剔除次要信息,选出关键字。具体且有意义的关键字才能帮助我们准确还原它所代表的内容。
第三步是理分支。把与主题关系最密切的内容作为一级分支,然后以一级分支为中心,把与之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画在二级分支上,以此类推,形成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网状结构。
第四步是画图。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将关键词转化为图像的过程正是同时运用我们左右脑,充分发挥想象力,体现个性特征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和信手涂鸦的水平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力。
第五步是上色。主题画原则上要用2种以上的颜色。同一个主干分支上使用同一种颜色为宜。关键字和分支的线条颜色要区分开。这一步给思维导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这样,我们就把大脑语言画了出来。
3.2软件绘制。
思维导图诞生之后,各种专业绘制软件也相继面世了,如Free Mind、Sharemind、Mind Mapper和Mind Manager,等等。例如,Free Mind是一套由Ja撰写而成的实用的开源思维导图软件。这种软件具有一键“展开/折叠”功能及“链接”跟随操作,因而比Mind Manager的操作与导航更便捷。
4.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思维导图的内涵和强大魅力。
4.1倡导思维变革,教师精心绘制展示,扎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让学生用,教师自己要先努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高一起始年级生物课上,我从“左右脑测试”引入,让学生认识左右脑并用的优势,接着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对照必修1书本目录提示的线性知识,引导学生绘制分子与细胞知识模块的思维导图,并将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及时点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一开学就能用整体全局的眼光审视将要学习的学科。
在单元复习课上,我通过思维导图的层层展开,引导学生联想——本章讲了哪些内容,思维导图中关键字的简洁性、代表性非常适合学生当堂表述,这些都有效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了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将每章新课内容用一张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的习惯。在一轮复习中,我适当采取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方法。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复习生物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在二轮复习中,我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网络化,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考试前绘制的考点思维导图更成为不少学生复习总结、提升的有效工具。(下图所示为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4.2倡导笔记变革,学生尝试思维展现,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性。
教学的过程,落实到关键是学生,课堂的变迁不单单是教师展示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核心,在这样的出发点下,我以思维导图为依托,从课堂笔记出发,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自己的笔记色彩丰富起来,内容直观具体起来。
例如在以大肠杆菌这种模式生物为载体的专题复习过程中,先由教师将主题画在黑板正中,由学生从五本教材所学的知识中提取关键字,然后由同学分组将有关的知识要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小组每位成员负责一种颜色,之后由各小组展示成果,相互评价。
当一幅幅色彩鲜明的作品呈现的时候,那种视觉的冲击力是非常有震撼力的,每张图都呈现出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过程,由于有自己的创意,学生体会到了巨大的学习成就感。
5.实践后的思考
就教师层面而言,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操作快捷、图像形式多样和容量大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快捷的制作思维导图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但是我个人觉得再精美的思维导图,当你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自己亲历的一个思维过程。
就学生层面而言,我更强调学生手绘的重要性。这样的方式更自然、更直接、更适合课堂。软件永远代替不了你的双手,只要动笔去画了,体验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就会有所收获。
有时候我也在担心:仅仅在生物这一门学科上采用这种思维导图学习方法,学生会不会在其他更多的时间里又回归到了原来的学习思维方式中去呢?但是实践发现,学生是智者,他们会甄别方法的好坏,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被他们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并收获着。
总之,正如英国的一位管理学作家Dr Tony Turrill所说的那样:“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您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您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思维导图为我们打开了学习的另一扇窗,思维导出图像,图像引导思维,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4.
杨大宇.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分数.北京:电子工业自考论文www.808so.com
出版社,2009.12.
[3]吴举宏.思维导图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生物教学,2007.12.

点赞:6756 浏览:2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