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对于裂缝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结合现场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房屋的构造特征进行选择。不仅在施工过程采取一定的措施,当施工完毕后还要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养护工作,双方面进行才能使裂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808so.com
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在目前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中,混凝土作为房建工程的主要材料,其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对房屋伤害较大的施工难题,解决好裂缝问题不但能够保证房屋的使用性能,也能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取决于混凝土施工设备选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的保证等,从而对工程实施的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及监督,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在此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及概括。

一、混凝土施工设备选型

混凝土输送泵采用一台HBT60混凝土输送泵,功率110kw,最大理论输出量80m3/h,最大泵送压力16Mpa,最大垂直运距140m,混凝土输送泵输送管道主要采用3m长、直径125mm的泵管和lm长、半径90°的弯管连接成。施工层采用一台混凝土布料杆进行布料,最大作业半径为12m,施工时用塔吊吊至工作业面,主要用于墙体及顶板混凝土浇筑。
1.1混凝土输送泵选型验算
a、泵数量:(参考《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第8页)
HBT60-16-110S泵最大输送量80m3/h,实际平均输送量Q约为:
Q1=Qmax×a1×n=80×0.8×0.5=32m3/h
a1:配管条件系数。可取0.8~0.9,这里取0.8;
n:作业效率。可取0.5~0.7,这里取0.5;
由泵送能力、混凝土用量表可知,标准层浇筑时每段混凝土量最多不超过3小时,采用1台泵可以满足要求(底板由于工程量较大,采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
1.2泵送压力验算图


二、各类建筑原材料的选择

2.1骨料的选择
对骨料(砂、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其最大粒径因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根据县官的建筑材料试验得出: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温度降低1℃。
2.2 水泥的选择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导致水化热的原因是水泥水化,而水化热又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因而,施工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采用大厂水泥,确保证水泥的质量完整,对于低热水泥需要积极使用。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拍专业人员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符合施工要求。
2.3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设计出现问题,最终配制的混凝土将无法使用到施工过程中去。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首先要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最基本要求。在到达泵送混凝土流动性标注后,采用少量水泥、以及水灰比小的配合比,以减少水泥水化热。
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技术
3.1 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加水,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实施混凝土浇筑还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
3.2 温度控制方法
为了降低混凝土温度的产生,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比较多,目前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来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具体做法为:选择干硬性混凝土,加入混合料,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除此措施外,在拌和混凝土时,采取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工作,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度。例如:减少浇筑厚度,借助浇筑层面散热,埋设水管,通人冷水降温等等。
3.3 敷设线管措施
预埋线管铺设应有可靠合理的固定措施,尽量使其从板件中部穿过,防止立体交叉穿越,采用线盒安装于交叉布线处。对于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使用放射形分布,最好不要采用紧密平行排列,这样对于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起到帮助作用。在实施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养护,让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在养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屋面的养护,由于屋面板的表体比大,位置高,风速过大会加快水分蒸发,增大了浇筑早期的失水收缩。压平混凝土表面后,首先要向混凝土表面洒水,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或者保温材料进行养护。如果表面不宜覆盖,应相反设法进行覆盖,防止“冷桥”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小时以内,应禁止踩踏;24小以内,除了检测设备及覆盖材料,同样禁止踩踏。当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时,或者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低于20℃时才可进行拆除。混凝土在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才可以拆模,防止过早拆模,如果过早拆模,构件在实际施加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对建筑房屋造成伤害。
3.4 混凝土振捣方式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位置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最终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mm-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3.5 约束条件改善措施
为了使模板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较早的拆模。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散发会在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就会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将模板拆除,就会大大降低表面的温度,让混凝土的表面附加拉应力,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后就会出现裂缝,这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泡沫海绵等保温材料,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拉应力。
四、结束语
总之,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因为施工技术、管理及材料等的因素,楼板裂缝导致渗漏是值得重视的建筑问题。裂缝产生并持续一段的时间后会使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降低,对建筑的使用性能及用户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房建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从而更好的防止裂缝的发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点赞:8666 浏览:3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