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磨蚀理论下自媒体英语后续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依据语言磨蚀理论,基于自媒体平台,研究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使学生英语水平不受语蚀影响。
关键词:语言磨蚀 自媒体 大学英语 后续教学
1、理论基础
大学英语四个学期基础教学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808so.com
结束后,由于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英语,导致学生出现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现象,即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倪传斌,2006)。Bahrick的研究表明,“目标与接触量”是语蚀最原始的前提性动因。没有目标语接触的停止或减少作为前提,其他因素将无法影响语蚀 (倪传斌,2010)。因此,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取决于其对目标语的接触量。基于自媒体平台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可以突破课时、教室、设备、师资等的限制,使学生在各种场合随时随地的接触、学习、使用英语,有效防止语言磨蚀现象的发生。
语言文化氛围浓、外语使用者态度积极、动机强也可以有效防止语蚀。基于自媒体平台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提供了集趣味性、实用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教学内容,解决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材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水平、兴趣和潜在动机,进行自主选择、自愿参与,在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自媒体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高教司,2007) 。
2、自媒体简介
2003年7月,Shayne Bowman与ChrisWillis 提出的自媒体研究报告,将“自媒体”定义为“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焦树民,2009),即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媒体,具有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自媒体的形式有博客、微博、播客、拍客、BBS及、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为自媒体应用到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而自媒体本身的技术操作要求不高,学生只要会用手机发短信、上网,就可以参与到基于自媒体平台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中。
3、自媒体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实践
自媒体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实践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博客、微博、、飞信、微信、拍客、博客等自媒体形式,不受时间、空间、学生心理因素等限制而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3.1基于自媒体的“自上而下”教学
语蚀研究发现通过明示式教学所掌握的外语比浸泡式更耐磨蚀(Hansen,1999)。在自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由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挖掘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教师通过自媒体,将英语知识跨越时空界限“自上而下”地传递给学生。除了英语原文阅读资料,教师还可以发布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英语教学网站链接等,丰富学生英语后续学习的资源,弥补统一教材的缺陷,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
3.2基于自媒体的“自下而上”教学
微软研究人员Linda Stone发现,将复杂的学习内容制作成一系列较短的学习片断后,更便于学习者的使用和理解,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郝兆杰,2010)。自媒体特点之一是限制了交流的字数,如微博限制每次只能发140字。这就要求教师将庞杂的英语知识化整为零,进行片段式教学和主题式讨论,从而缓解了学生的心里压力。如,语蚀研究表明,读写能力可以有效防止语言磨蚀(Olshtain,1986),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用微博对阅读文章进行专题讨论、片段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以运用的方式“自下而上”反馈回给教师;相较而言,产出性技能(说和写)比接受性技能(听和读)更易磨蚀(Hansen,1999),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手机拍摄记录英语运用实践活动,再上传至拍客、博客,其他学生通过“关注”发表评论,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实践的机会。
3.3基于自媒体的“自我监督”与“互相监督”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自媒体引入到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痕迹,都会在自媒体上以时间为序呈现,教师既可以横向(对某一主题不同学习者的自媒体行为)和纵向(对某一学习者某段时间内的自媒体行为)全方位跟踪、监督、评价,对其中出现的偏误进行调整、修正。同时,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学生之间加关注后,“围观”其他同学的自媒体学习行为,既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英语知识,也可通过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式自我评价,从而促进自己的英语学习。因此,基于自媒体的评价体系,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性和发展性的评价。
结论
我们依据语言磨蚀理论,将自媒体引入到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开放、更有创造性的学习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在传授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减少、防止语言磨蚀现象,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参考文献:
Hansen, L.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Olshtain, E. The Attr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with Speakers of Hebrew [A]. In B. Weltens, K. de Bot, & T. van Els (eds.).Language Attrition in Progress[C]. Dordrecht, Holland:Foris,1986.
[3]郝兆杰,孙仲娜.给大学英语教学围上“围脖”[J].现代教育技术,2010,(6):63-65.
[4]焦树民,自媒体视域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7):124-126.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01):50-55.
[7]倪传斌.情感因素对外语磨蚀群体目标接触量的影响:基于数据挖掘的建模与分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26-32.

点赞:21658 浏览:9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