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全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8例临床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穿刺抽液后注入95%乙醇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临床价值。结论:B超引导下经穿刺抽液后注入95%乙醇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的特点,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盆腔包裹性积液;超声引导;手术治疗
1672-3783(2012)09-0312-01
输卵管卵巢和盆腔腹膜、肠曲、大网膜粘连,其中有积液称为包裹性积液,多继发于炎症和盆腹腔手术后。近10年来,我院共收治子宫全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近10年来,我院共收治子宫全切除术后盆腔包块10例,其中包裹性积液8例,占同期住院手术病例构成比0.005%,另有2例为卵巢肿瘤。
1.2 8例患者年龄34-52岁,平均41岁。发病距上次手术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12年。因腹部胀痛不适就诊发现包块6例,查体发现包块2例。
1.3 上次手术情况,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5例,其中一侧附件切除4例,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3例其中一侧附件切除2例。8例全为剖腹手术。
2 结果
8例患者中均剖腹探查。术中发现一侧输卵管、卵巢与膀胱、肠管彼此之间粘连形成积液5例,双侧输卵管卵巢与膀胱及肠管粘连1例,液体均为淡澄清液,输卵管或卵巢内无包块。8例无1例有完整包膜,粘连分离后行一侧附件切除2例,双侧附件切除1例,单纯粘连分离去除积液包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808so.com
膜5例。
本次手术后6-9天病人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1次,其后每3个月随访观察,失访3例,5例随访10个月至5年,其中1例术后2年出现盆腔包块,包块不规则,B超下见回声均质,最大直径小于5cm,包块一直不明显增大,患者无明显不适,拒绝手术,继续观察,余4例未有不适和盆腔包块形成。
3 讨论
3.1 子宫全切除术后包裹性积液粘连的诊治:子宫全切除术后下腹部坠胀、痛疼不适,妇科检查盆腔不规则包块,应用抗生素等消炎药治疗后包块大小发生变化应高度怀疑本病,B超时诊断本病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比较小的包裹性积液可予保守治疗,消炎及理疗有一定效果。保守治疗后包块不消失或继续增大,应及时手术,以便解除病患并排除盆腹腔恶性病变。其治疗首选腹腔镜,粘连较重者最好开腹,在直视下分离,辨清解剖层次,尽量避免损伤肠管和膀胱。剥离时及时止血,止血时注意输尿管走向,以免误扎或电凝输尿管。
3.2 子宫切除术后包裹性积液的形成原因:因手术时激惹血管和肠管麻痹,造成创面局部纤维素渗出、沉着及组织细胞、纤维母细胞浸润,促进术后粘连的形成。子宫切除后,因解剖关系的改变,缝合前后腹膜后,输卵管和卵巢脱垂于子宫直肠窝,卵巢前邻膀胱腹膜反折创面,后邻直肠,表面有输卵管覆盖,这种结构使卵巢排卵创面极易与上述组织器官粘连,输卵管分泌液和卵巢排卵夜不能进入腹腔被吸收,成为包裹性积液的主要成分。
3.3 子宫切除术后包裹性积液的预防:
3.3.1 手术前后抗生素的应用级对炎症的处理 无论是经阴还是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0%,且与手术时间、盆腔病变情况及全身情况有关,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非常有价值的。术前合并盆腔炎症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应用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3.3.2 手术时对粘连的处理:子宫切除时,要正确分离子宫、附件、肠管之间的粘连,并注意剥离面的止血,必要时创面喷洒生物蛋白胶防止渗血及粘连形成,也可腹腔内置考的松或右旋糖酐预防粘连。
3.3.3 缝合盆腔腹膜的技术探讨:缝合盆腔腹膜的缝线不可过紧,可间断缝合,但须注意将手术创面完全缝合至腹膜外。目前有主张不予缝合,将前后腹膜自然靠拢,最好将卵巢血管与同侧圆韧带残端缝合固定,使输卵管和卵巢不会脱垂于子宫直肠窝,从而避免粘连,同时预防残留卵巢综合症。
3.3.4 手术后的护理:应该督促病人及早饮食及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肠蠕动对预防盆腹腔脏器粘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朱建龙,洪向丽,凌梅立,等.盆腔包裹性积液治疗方法探讨,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10(1):26
赛姆著,冯赞冲,陈俊康,邵敬於译.妇科腹腔镜手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7
[3] 刘新编.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4巢前邻膀胱腹膜反折创面,后邻直肠,表面有输卵管覆盖,这种结构使卵巢排卵创面极易与上述组织器官粘连,输卵管分泌液和卵巢排卵夜不能进入腹腔被吸收,成为包裹性积液的主要成分。3.3子宫切除术后包裹性积液的预防:3.3.1手术前后抗生素的应用级对炎症的处理无论是经阴还是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0%,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4313 浏览:10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