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改造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当今新的社会人才需求架构下,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新的知识观为改造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基础;在高校由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中,专业的应用性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专业改革的方向,对于专业具体的教改实践活动给予了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应用型 改造
1673-9795(2014)03(a)-0009-02
1 改造专业的现实背景
作为中国高校开办的一个最为传统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是所有专业中设置时间最长的,因此,比其他的专业相对积累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其设置的课程和确定的教学内容也是较为稳定的。为此,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人们普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纵观所有的现在仍在开设的传统专业,中文专业具有最为丰厚的办学底蕴,在现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其办学的稳定性、学科的独特特点和魅力无与伦比。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以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强烈地需求多样化的人才,尤其是对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与之相比较,大学的学科是按照传统方式设置的,以专业结构为中心,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的是系统化的理论和知识,而且专业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且教师讲的又恰恰是考试的命题范围。因此,致使产生一个恶性循环,即学生上课时记好笔记,平时不学不看不备,考试前突击背笔记,考试时只求60分万岁。这样的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会纸上谈兵,而不可能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文专业的职能一向被定位为培养作家、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但是事实上,社会不能够大量地、无止境地需求中文的专家、学者,这一需求总是有一定的规模的。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处于培养精英的历史时期,只有少数的综合和师范类院校设置中文专业,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以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也纷纷设置了中文专业。在一背景下,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就不得不正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理由。也就是说,中文专业必须要考虑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回应大众的普遍质疑。鉴于此,在世纪之交,很多开设中文专业的高等院校,开始不同程度地尝试对传统专业进行应用性改造。对于普通的理工院校而言,因为其中文专业设置的时间相对比较晚,所以它们探索改造专业的积极性也最高。在这一过程中,既不能对中文专业的传统办学模式给予全方位继承,又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理工科原来的办学模式。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努力,各高校提出了比较科学的中文专业的办学思路,即立足市场,依据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而言,在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授,而且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改造专业遵循的理论基础
2.1 改造专业的本体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仅依靠主观表象是不行的,而是往往要作为行动者和参与者,去切实地领会、理解和把握。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也就是说,要把现实表象转变为具体的操作过程,把所知转变为能知。因此,我们说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2 改造专业的认识论基础—— 新的知识观
杜威提出了“知行统一”的观点,并强调在“做中学”的重要性,这为我们进行中文专业的应用型性改造,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认识论基础。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分为“显性”和“缄默”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对于前者的表达,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或符号来进行;后者人们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但能够客观地深刻对人们产生影响。缄默知识不同于显性知识的地方,就是对其进行表达的时候不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者符号进行,也就是说,对其进行传递的形式是非正常的。无论是拥有缄默知识的人,还是使用缄默知识的人,都不能把其表达得十分清晰。所以,仅仅采取读书或者听课的方式是无法获得缄默知识的,而必须要身体力行才可以。上述观点就是所谓的新知识观,它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它推动人们对专业实践教学的价值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改造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重新的认识和评价。在社会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如果学生的个体缄默知识没有参与其中,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切实地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的真谛。
3 改造的具体策略
3.1 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性、多样性人才的需求,对于中文专业的培养职能进行重新的定位,在专业培养方面要突出应用性。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要坚持一个基本的操作导向,那就是:立足于原有的专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拓宽专业的发展方向,使专业教学完全对接契合市场的需求。这也是该专业在激烈的办学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得到持续发展,从而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根本路径。要切实凸显该专业的应用性,就务必既要突出学科理论的传授,又要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在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具体而言,要紧紧地围绕学生的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的课程类型,适当地保留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要缩短课时。同时,为了突出专业的应用性,要在应用方向上增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不仅要注意要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在专业课程之内,而且还必须要注意设置要相对集中的独立的实践课程。在固定专业基础课的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对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构建三大类专业课程,即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因为专业课程的不同其定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必须要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课程,即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和具有独立实践环节的课程。通过这三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起扎实的职业技能,从而能够更加地适应社会对于多元化中文专业人才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改造相关论文由{#GetFullDomain}收集

点赞:32922 浏览:15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