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分析与整合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合作学习的起源、定义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归纳,然后就合作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分析与整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体育教学;分析;整合
1674-9324(2012)09-0109-02
合作学习源于上世纪70年代,并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之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学改革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原因,所以这种学习理论很快就从美国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体育,担负着育人和健体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理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大有益处。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采用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一、合作学习概述

关于合作学习的含义,国内外的不少教育专家都对此进行了概括,因理解角度的不同,合作学习也有不同的含义。国内有学者把合作学习定义为:“在群体动力理论指导下,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及组内成员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关于合作学习的不同含义,可以归纳为几层: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学生间进行互学互助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学习活动的导向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励;教师控制整个过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合作学习理论受到了我国理论界和学校的广泛重视,一些教育工作者大胆的在学校教学中进行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近几年无论从合作学习试验点还是从科学研究成果来看均有所突破,试验点已经多达几十处,也有十几本论著问世。关于合作学习为何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少学者从它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结论认为主要有群体动力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需要理论、自控理论、团队凝聚力理论、动机激励理论等。

二、学校体育教学与合作学习理论的整合

我国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已经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该方法,不仅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学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锻炼身体和掌握体育技能的机会,达到强身健体、培养良好品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体育课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扩大交际和培育友谊的良好平台。
1.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实施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就其教学的活动场所而言,体育课主要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复杂多变,而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室内完成,组织形式主要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主;就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而言,体育课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这一双边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双边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并合理的运用合作学习的组织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营造一个师生间、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意识。
2.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基础条件。体育教学内容的共同参与性和协同配合性,是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基础条件。体育教学的这种特点在集体性运动项目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在集体性运动项目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到处都是合作与配合的机会,如在篮球的进攻过程中,既要有组织后卫的合理组织,又要有其他队员的积极主动的掩护和跑位,通过大家的协作配合,创造出良好的进攻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创造这种学生间的协作配合、交流沟通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提高学生对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既可能又直接。
3.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新理念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填鸭式”为主,注重的是体育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相违背,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合作学习理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意识,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相吻合。为此,在教学中积极引进合作学习的新理念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体育教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整合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为此体育的社会化功能备受关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808so.com
注。体育在给人们以健康体魄的同时,也应该适应社会对体育提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通过体育课来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意识,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社会道德、规范等内化到体育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1.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人类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地适应大自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通过对自然的改造和不断提高自身适应自然的能力而不断发展。主要途径有:“一是改变自然环境条件,如改变居住条件,改变生态环境,提高水、空气的质量;二是加强人类自身的适应能力。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增进了健康,强壮了体格,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2.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间的关系、学生间的关系、学生与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关系等。体育教学也可以理解为是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的配合、在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情况下而组织的教与学相互影响和配合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合作学习无疑对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有益处,体育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体育课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协同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3.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家相对于父母而言是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同学之间是同学或朋友,个体不但要扮演不断变化的各种角色,同时还要扮演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生活。体育运动可为处在情感转型期的大学生提供体会各种情感的良好环境条件,比如,在进行足球比赛时,对阵双方各有自己的前锋、边锋、中锋、后卫,各个位置的人员均有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任务,通过这种角色的扮演可以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情感体验。通过体育活动各角色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经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成功获得各种体验的,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各行各业的需要,干好本职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袁晓军.合作学习理论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26.
魏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刘波(1972-),男,云南昭通人,讲师,成都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田德林(1977-),女,云南昭通人,讲师,成都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

点赞:11903 浏览:47186